馬東梅,杜運楠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老年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老年癡呆癥可出現進行性認知障礙以及遺忘癥狀,近些年發病率逐年攀升[1]。優化老年癡呆癥患者臨床護理對改善患者精神狀態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為論證該觀點,比較我院28例行常規護理老年癡呆癥與28例行延續性護理老年癡呆癥患者護理干預前后MMSE量表以及ADL量表得分情況,現報道如下。
實驗組28例老年癡呆癥患者中男(10例)女(18例)比例為5:9,年齡61~80歲,平均(71.12±1.12)歲,本病病史在3個月~3年,平均(2.04±0.12)年。對照組28例老年癡呆癥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比例為3:4,年齡64~81歲,平均(7 1.11±1.11)歲,本病病史在3 個月~3 年,平均(2.05±0.1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存在統計學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參考我國2008年中華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制定的老年癡呆癥臨床防治指南,患者均符合老年癡呆癥臨床診斷標準,告知患者、患者家屬臨床診斷結果、本次研究目的、內容,在征得患者、患者家屬、醫院倫理會同意后實施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2)排除合并肝腎功能異常。(3)排除失訪或臨床診療資料不全。
1.3.1 對照組
該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給予患者、患者家屬健康教育,使患者、患者家屬均了解老年癡呆病因、治療以及預后相關內容,講解臨床用藥的重要性,將藥品用法記錄在包裝紙上,囑定期復診。
1.3.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1)為患者創建個人檔案。建立微信公眾號或QQ群,并邀請患者、患者家屬關注微信公眾號,進入QQ群。(2)每周電話隨訪,詢問預后情況,指導患者行個體鍛煉,鍛煉的內容包括記憶力強化以及智力訓練。與患者家屬溝通,囑患者閱讀微信公眾號推送的科普軟文,從而增強老年癡呆癥患者家庭護理相關知識的掌握。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智能精神狀態及日常生活能力護理干預前后變化情況,MMSE量表(0~3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智能精神狀態越好[2])以及ADL量表(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高)。
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3個月后MMSE量表以及ADL量表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MMSE量表以及ADL量表

表1 兩組患者MMSE量表以及ADL量表
例別 例數 MMSE量表 t值 P值 ADL量表 t P入組時 3個月后 入組時 3個月后實驗組 28 15.56±1.14 18.73±1.57 10.225 <0.05 50.58±4.15 68.78±4.34 10.528 <0.05對照組 28 15.59±1.13 13.18±1.58 10.118 <0.05 50.57±4.16 42.01±4.33 10.503 <0.05 t 0.379 10.121 - - 0.125 10.471 - -P>0.05 <0.05 - - >0.05 <0.05 - -
老年癡呆癥不具有可逆性,但是相關研究顯示不斷給予康復鍛煉,可對患者神經功能造成一定的刺激,緩解腦功能減退,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延續性護理與常規護理相比,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借助電話、微信等通訊工具,可實現老年癡呆癥患者病情實施監控與有效干預[3]。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3個月后MMSE量表以及ADL量表均優于對照組,老年癡呆癥患者延續性護理干預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