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靜
(滕州市精神衛生中心,山東 棗莊 277599)
強迫癥在臨床上屬于焦慮障礙類的精神疾病,屬于強迫及相關障礙,主要臨床表現為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患者會出現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心理并存的心理特征,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1],除了藥物的選擇外,護理方法的選擇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納入100例患者,研究綜合心理護理應用于強迫癥患者癥狀改善中的效果。
納入100例強迫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我院的此次研究。以隨機數字法為基礎,以護理方法的不同為分組依據,將患者均等分為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對照組組內男24例,女26例;年齡23~46歲,平均(34.8±2.9)歲,病程6個月~4年,平均(2.2±1.9)年;觀察組內男25例,女25例;年齡23~45歲,平均(34.7±2.4)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2.1±1.5)年。此次研究是在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的基礎上展開的,同時,此次研究在開展前,已通知患者及其家屬,并取得了他們的同意,其外,本次研究的分組依據除根據隨機抽簽分組的方法、護理方法途徑的不同之外,還保證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的相比結果無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藥物治療,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用藥干預、作息指導等。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施以綜合心理護理。首先,幫助患者熟悉醫院環境,讓患者適應治療期間的住院生活,幫助患者打消因環境陌生而出現的焦慮、擔憂;再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強迫癥相關的知識以及治療的方法,向患者講解強迫癥臨床治愈的案例,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強迫癥患者內心往往存在強迫和反強迫的矛盾心理狀況,因此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讓患者在矛盾時對護理人員進行傾訴,護理人員適當的給予患者心理建議及引導;叮囑家屬多給予患者支持;幫助患者尋找或建立某種興趣,幫助其轉移注意力,減少患者的強迫心理及動作。
對比患者治療的綜合效果,在Y-BOCS(耶魯布朗強迫癥狀量表)輔助下,將療效分為痊愈(評分較治療前減少程度至少75%)、顯著進步(評分較治療前減少程度介于50~75%)、進步(評分較治療前減少程度介于25~49%)、無效(未達到上述指標)四個指標[2]。
結合1.3中觀察的項目,將有關資料分為兩類,即計量資料(百分率表示)和計數資料(均數±標準差表示),輸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 21.0)中,采取對應的x2和t檢驗,最終得到P值,統計學有意義標準為P<0.05。反之則差異不明顯,無意義。
對照組41例患者的治療效果經臨床評價為治愈、顯著進步和進步,有效率為82%,觀察組49例患者的治療效果經臨床評價為治愈、顯著進步和進步,有效率為98%,組間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綜合效果對比[n(%)]
近年,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巨大的進步,這導致我國居民的受到的來自社會的壓力顯著增加,使得我國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數顯著增加,強迫癥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患者會出現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心理并存的心理特征,二者強烈的沖突造成了患者心理上的痛苦[3]。
本次研究在對比分析的基礎上展開,研究結果顯示,對于強迫癥患者的護理來說,綜合心理護理有著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促進患者治療效果的提高,因此,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