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芬
(廣西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廣西 玉林 537000)
月經過少指月經周期基本正常,但經量明顯減少(經量少于30毫升),甚至點滴即凈或經期小于兩天,經量亦較少,影響了女性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1-2]。大部分女性認為月經過少屬于正常現象,不及時醫治,常易發展為更嚴重的婦科疾病,且易反復發作,實施護理干預十分必要[3-4]。我院探究中醫護理的有效性,見如下報道。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80例月經過少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0例)、對照組(40例),患者或家屬知情后開展研究。
觀察組年齡為20~40(26.68±2.73)歲,病程為5個月至3年,平均為(12.24±2.65)個月;婚姻狀況:35例已婚,5例未婚。
對照組年齡為20~40(26.72±2.69)歲,病程為5個月至2.9年,平均為(12.36±2.72)個月;婚姻狀況:36例已婚,4例未婚。
兩組資料經對比可知統計值P<0.05,具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月經過少診斷標準者;(2)年齡≧20歲者;(3)臨床資料齊全,自愿參與研究者。
排除標準:(1)因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垂體腫瘤等器質性病變所致的月經過少;(2)合并肝腎功能障礙、造血系統障礙、嚴重心血管疾病及惡性腫瘤者;(3)精神異常、語言溝通障礙者;(4)臨床資料不全者;(5)存在過敏史者。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即告知患者相關中藥治療的服藥方法,并囑咐患者注意個人衛生,經期注意保暖等。
觀察組應用中醫護理,具體為:(1)中醫護理評估:主詳細了解患者月經過少情況,并對患者飲食喜好、生活習慣、情志狀態等了解,評估并制定護理干預方案。(2)護理實施:①知識宣教:詳細講述月經過少的相關知識(發生原因、危害等)和中醫護理知識,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②情志護理:大部分患者常存在情緒波動大等,向患者解釋良好情緒對月經過少的積極作用,教會患者緩解不良情緒的方法。③飲食護理:結合患者飲食習慣及體質給予其飲食建議,氣虛者可進食參芪白蓮粥(黃芪30 g,人參6 g,大棗15枚,白蓮米60 g,粳米60 g);陽氣不足、畏寒者少進食生冷的食物,可進食黃芪、生姜、羊肉湯,以避免閉經、痛經;陰虛體質者可多進食燕窩、百合、荸薺、鴨肉、藕、生梨等食物,少食胡椒、肉桂等辛辣刺激食物;濕熱體質者可多進食綠豆、薏米、冬瓜、黃瓜、苦瓜等食物,少食油炸、燒烤等食物。④生活護理:注意保暖,盡量采用熱水洗頭、沐浴,鼓勵患者多注意鍛煉,以增強體質。⑤灸法干預:月經干凈后第一天就進行灸法干預,先對八髎穴實施雷火灸10分鐘,后對關元穴、氣海穴和子宮穴實施雷火灸20分鐘,同時對血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實施艾灸20分鐘,10天為一個療程,2兩個療程之間間隔7天,月經期不施灸。氣虛者對足三里穴、脾俞穴進行艾灸;血虛者對脾俞穴、膈俞穴進行艾灸;腎虛者對腎俞穴、太溪穴位進行艾灸;血寒者對歸來穴、命門穴進行艾灸。
1.3.1 評估指標
護理有效率、中醫主要癥狀積分。
1.3.2 評估標準
護理有效率[5]:分為顯效(經期、經量均恢復正常,癥狀全部消失,情緒良好)、有效(經期、經量均恢復正常,存在輕微癥狀,情緒基本穩定)及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或出現加重現象),護理有效率為顯效與有效占比之和。
觀察組護理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n,%)
月經過少是由于機體內分泌異常或全身性疾病等導致卵巢功能失常,進而引發月經過少[6]。有大部分患者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出現并發癥,因此實施中醫護理干預亦十分重要[7-10]。
本研究發現,常規護理的措施具有基礎性,不能使患者意識到月經過少的危害,而中醫護理的措施更全面,不僅注重對患者實施疾病宣教,還注重對其實施情志護理,可促使患者意識到積極心態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并主張辨證治療,護理措施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在護理措施中,還對患者實施艾灸干預,更有助于改善月經過少癥狀,促進病情好轉[11-13]。
此次研究顯示,在護理有效率方面,觀察組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腰骶酸痛、手腳冰冷癥狀改善均高于對照組,提示相比于常規護理,中醫護理的效果更佳,出現該現象主要是由于中醫護理能使患者意識到月經過少的危害,且可通過情志護理、飲食護理等措施一起調理疾病,更有助于促進疾病好轉[14-1]。
對月經過少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十分可行,不僅有助于改善月經過少現象,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