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衛琴
(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東莞市兒童醫院),廣東 東莞 523325)
小兒眼科門診是較為特殊的單位[1]。患兒情緒較難控制,外加病情不適感,會加重負面情緒,造成就診流程混亂[2]。與患兒和家長之間良好的溝通,個性化的護理對患兒的診斷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本文針對個性化護理模式在小兒眼科門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和價值進行著重探討,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眼科門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患兒5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250例。兩組患兒及其家屬均知曉并同意配合我院治療研究。對照組男125例,女125例,年齡3-10歲,平均年齡(4.69±0.13)歲;對照組男124例,女126例,年齡3-10歲,平均年齡(4.89±0.25)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掛號,基本信息了解,給予家屬基本的就診指導。
觀察組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其中主要內容包括:(1)服務理念的確立:圍繞“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患兒為中心,展開最優質、最任性、最合理的護理。積極溝通,了解患兒的基本情況,其中包括年齡、性別、性格、心理等。(2)個性化理:向患兒介紹醫院的環境以及注意事項;就診區域設立豐富多彩的卡通背景。定期進行就診區域整改。增加動漫背景,卡通設施,旨在幫助患兒消除對醫院陌生以及恐懼的情緒。配置簡單的娛樂設置,比如給予患兒裂隙燈檢查時,角膜曲率測量時,用動畫片吸引患兒的注意力。在娛樂設施設立的同時,注意環境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情況發生。(3)個性化健康指導:用最溫暖的話語,最熱情的態度面對患兒及其家屬,耐心解答疑問。普及發病機制,病理狀態,如何有效的預防及其治療,增加患兒家屬對疾病的理解,同時也提高家屬對醫護人員治療的依從性。(4)創建個性化溝通機制:注重與家屬以及患兒的溝通,有利于對患兒特殊性的進一步了解。用生動形象簡單易懂的語言與患兒互動,促進患兒積極配合治療。應安排應急通道,避免耽誤患兒最佳的治療時機。伴隨緊張、恐懼心理的患兒,增加與患兒之間的互動,疏解患兒不良的負面情緒。
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10分為最高分,分數越低患兒心理狀態越好,分數越高患兒心理狀態越差)
對比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過程中不良事件發生率。
兩組患兒護理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都有所改善,觀察組患兒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兒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兒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分組 抑郁自量表評分 焦慮自量表評分治療檢查前 治療檢查后 治療檢查前 治療檢查后對照組 8.21±0.36 6.21±0.36 8.36±0.98 6.21±0.36觀察組 8.22±0.35 4.25±0.86 8.21±0.46 4.69±0.32 t 0.314 33.240 2.190 49.896 P 0.376 0.000 0.014 0.000
觀察組患兒滿意率99.2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滿意率79.20%(P<0.05)。
對照組患兒治療過程中不良事件發生率24.00%明顯高于觀察組發生率1.20%(P<0.05)。

表2 兩組患兒滿意率比較[n(%)]

表3 兩組患兒出現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n(%)]
小兒眼科有其自身的幾個特點,患兒年齡尚小,情緒表達主要靠肢體動作進行表達;機體尚未完全發育,一旦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對患兒自身機體存在巨大的沖擊且存在不可修復的可能等。小兒眼科門診接待收治的這一特殊群體,常規的護理模式,滿足不了患兒實際的需要,本文觀察組患兒采用的個性化護理模式,達到了理想的護理效果。
個性化護理,重在以患兒為本,針對患兒的特殊性展開相應的護理。建立健全個性化護理機制,從患兒的基礎護理入手,在接診室,醫護人員用最貼切的服務態度,最大程度上了解患兒的基本情況及信息,以便更好的為患兒展開治療。患兒疾病的產生,會對患兒情緒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通過對接診科室基礎設置的改善,根據患兒年齡段的特點,增添一些娛樂設施、動漫背景,以吸引患兒注意力,減輕患兒對醫院恐懼陌生感。在平復患兒的基礎上也要注重與患兒家屬的溝通,患兒病情的狀態,醫護人員耐心的為家屬講解,并向家屬普及一些專業的知識,幫助患兒家屬消除對病情的疑慮。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模式在小兒眼科門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十分理想,改善了患兒的情緒狀態,提高了患兒家屬的滿意率,降低了不良事件的發生,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