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素華
(南京市高淳中醫院兒科,江蘇 南京 211300)
上感發生與病毒感染有關,癥狀較輕時有鼻塞、流涕、發熱、咳嗽等,嚴重者則可表現為高熱、流涎、厭食、扁桃體腫大疼痛等全身癥狀。兒童因主訴不清,依從性較差,給治療增加了難度,我院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現報告如下:
研究時間以2017.7-2019.1為準,回顧兒科58例小兒上感病例資料。對照組2 9 例中男女患兒各有1 5、1 4,平均(6.45±1.47)歲;研究組29例中男女患兒各有14、15,平均(6.58±1.62)歲。本研究上報我院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各組病人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可比較。
兩組患兒均接受抗病毒治療,對照組實施一般護理,包括嚴密觀察病情,積極處理發熱、高熱、脫水等癥狀,指導用藥。研究組基于此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與成人不同的是,上感引起咳嗽、咽痛、高燒等癥狀,因患兒不能準確的表達,造成患兒煩躁、哭鬧、不配合治療等情況。對于年齡較小的,護理人員要保持微笑、耐心、細心和溫柔,在用藥或靜脈穿刺輸液時,可借助玩具轉移患兒注意力,通過撫摸和身體接觸安撫患兒;對于年齡稍大的,可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告知患兒操作的方法和目的,可通過模仿動畫情節,促使患兒積極配合;必要時可采取獎勵制度,如果各種手段仍拒不配合的,可與家長協作,完成醫護操作[2]。
②加強對家長的溝通。上感住院治療過程中,焦慮和擔憂情緒最嚴重的不是患兒而是家長;因此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顯得非常重要。入院后,責任護士應主動與患兒家長交流,告知其疾病的發病原因、危險因素、治療方案和病情評估結果,促使家長對基本治療方案有一個了解;同時,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問題,安撫和疏導家長情緒,幫助其正確的面對患兒病情,樹立治療信心。同時,針對家長的心理護理還有利于家長陪護過程間接影響患兒心理,從而更利于提高患兒配合度[3]。
自制配合度評價表,滿分為100分,90~100分視為非常配合,60~89分視為一般配合,≤59分視為不配合,配合度=(非常配合+一般配合)/29×100%,由護理人員于出院當日進行評價。記錄并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時間、住院花費。
研究組患兒配合度9 3.1 0%(2 7/2 9)顯著高于對照組72.41%(21/29),(x2= 4.3500)P<0.05。
研究組患兒住院時間、住院花費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住院情況對比結果
上感可發于任何年齡階段,但對于全身各項系統發育尚不完全成熟的兒童來說,上感的發生不僅影響了患兒的日常生活,還容易導致多種并發癥,影響患兒健康成長,給家庭帶來巨大的壓力[4]。住院治療的小兒上感往往病情處于中重度,除了基礎的抗感染治療外,還需要糾正因上感造成的電解質紊亂、代謝紊亂等等其他合并癥狀,但因患兒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在實施各項醫護操作時,可能存在不配合的情況,這也直接影響了上感的治療效果[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配合度93.10%顯著高于對照組72.41%;研究組患兒住院時間(6.04±1.35)d、住院花費(2110.54±126.14)元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這也說明,對于小兒上感的治療,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有助于提高患兒的配合度,從而促進治療順利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關注到了小兒上感治療過程中患兒、家長的心理需求,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從多方面影響患兒,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小兒上感通過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可顯著提高患兒配合度,從而更利于上感的治療,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花費,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