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陽
(揭陽市慈云醫院,廣東 揭陽 522031)
2型糖尿病患者易產生微血管變態發生高血壓,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影響[1]。有研究[2]表明循證護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較好控制血糖與血壓水平,本文針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利用循證護理實施護理服務展開討論。現敘述如下。
選擇53例患者作為研究代表,入選患者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入選時間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隨機數字表分組法分組,觀察組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齡56-73歲,平均年齡(62.34±1.36)歲,高血壓病程3-9年,平均病程(4.62±1.58)年,糖尿病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61±0.64)年,采用降糖藥物治療患者9例,采用胰島素治療患者18例,對照組26例,男15例,女9例,年齡54-72歲,平均年齡(61.85±1.64)歲,高血壓病程2-8年,平均病程(3.85±1.76)年,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52±0.31)年,采用降糖藥物治療患者10例,采用胰島素治療患者16例。組間患者基線資料P<0.05,可將進行下一步比較。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高血壓合并糖尿病診斷標準患者;②臨床資料完整患者;③治療依從性較高患者;④對護理方案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
排除標準:①嚴重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患者;②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患者;③惡性腫瘤患者;④治療依從性較低患者。
對照組常規護理:常規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飲食,適量運動,對血糖與血壓定期測量等。觀察組循證護理,具體表現為:①創建循證小組,組長為臨床經驗4年以上護士擔任,組員由臨床經驗2-3年護士組成,組長對組員進行循證護理技能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循證護理概念、循證護理本質、操作流程等,使組員充分了解循證護理重要性,組員經考核合格后加入本組研究。②針對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發病原因、發病機制、治療措施等疾病知識,并根據患者個體差異不同,討論血糖、血壓控制方法與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有效辦法。③查找相關文獻,在萬方數據庫與維普中文科技全文數據庫中輸入血糖、血壓、生活質量等相關文字,找尋近5年相關資料,小組成員通過查找相關資料研究并篩選最佳護理方案。④落實護理方案具體操作方法如下:a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初期與其進行溝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生活習慣等基本信息,并對其建立健康檔案,詳細為患者講解高血壓相關疾病知識與糖尿病相關疾病知識,健康宣導。b心理護理: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狀態,給予心理疏導,詳細且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與疑惑,提升患者治療與護理依從性。c飲食與運動護理:指導患者多食用粗纖維食物,控制鹽攝入量,保證飲食低糖、低脂,戒煙戒酒,多食用蔬菜,進食過程中要控制熱量攝入水平,多餐少量。適量運動,比如:走路、太極、做操等慢性有氧運動,運動時間一般為30分鐘,于飯后1小時開始為宜,在運動時要隨身攜帶急救卡片,防止出現低血糖現象。
對護理前后患者血壓、血糖水平進行比較
應用SPSS21.0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呈現,檢驗選擇t值,兩組數據間對比產生統計學意義,則組間數據P<0.05。
經統計學計算組間患者在護理前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差異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護理后組間患者兩項水平均有所改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與餐后2小時血糖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表1 血糖與血壓變化比較
我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病發率為29%-49%,治療以控制血糖為關鍵,同時進行血壓控制,更加有利于預后[3]。常規護理模式在臨床中起到一定效果,但由于該護理模式過于簡單,僅按照一般護理流程實施患者護理服務,針對性差,不能做到全方位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因此,護理效果相對較差[4]。循證護理又稱實證護理,是一種以科學為依據的護理模式,主要是通過護理人員準確的將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相結合為患者制定適用于其需求的護理實施過程[5]。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可有效提升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治療效果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