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繡偉,蔡思雨,趙欣欣,吳 靜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宿遷醫院,江蘇 宿遷 2238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治療目標不僅是改善癥狀,更重要的是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以提高生活質量[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體征變化之一即為體重,短期內體重增加過多(>2 kg/3 d)常提示其水鈉潴留以及心功能的惡化[2]。體重管理(weight.management,WM)即患者密切監測體重,根據體重變化調整用藥、飲水、限制鹽的攝入及利尿劑的使用,使體重控制在相對穩定范圍內,以達到改善預后的自我管理方法[3]。自我管理項目有利于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4]。本研究探討探討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式延續護理對慢性心衰患者體重管理的影響,報道如下。
選取我科室自2018年0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心衰NYHA分級Ⅱ~Ⅳ級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35~85歲,平均65±11歲,心功能分級(NYHA)Ⅱ~Ⅳ級患者分別為16例、30例、14例。觀察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39~82歲,平均(62.5±5)歲,心功能分級(NYHA)ⅡⅡ~Ⅳ級患者分別為15例、32例、13例,兩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滿足第8版《內科學》中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且紐約心臟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II~IV級的患者可納入研究。排除標準: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呼吸系統疾病、伴有肝腎功能衰竭、惡性腫瘤或合并精神性疾病患者以及患者本人或家屬之一不愿參與實驗者。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隨訪及體重控制措施,出院前有醫師開立出院體重管理計劃。告知患者每天相同時間測量體重,當連續3天內體重增加超過1 kg即開始增加呋塞米劑量,最高不超過80 mg/24 h,直至恢復基礎體重后維持。每月電話隨訪。
1.3.2 實驗組
通過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式延續護理實施體重管理,并制定隨訪手冊。對醫師開立的體重管理計劃,由醫院為社區醫院提供專業的指導及培訓,并培訓體重控制隨訪手冊使用。社區醫院對患者體重管理,第1個月每周隨訪一次,第2月開始每2周隨訪一次,指導體重測量與利尿劑的服用,并測血電解質、BNP指標,及時記錄。居家患者及家屬做好生活保健,并向醫師及時反饋病情變化。
CHF患者體重管理量表:由馮萍等[5]研制,評價慢性心衰患者的體重管理水平,包括體重監測以及與體重監測相關的知識、信念及行為4個維度,16個條目,應答項為Likert 34級計分,分值范圍為0~44分,分值越高,顯示其體重管理水平越高。得分<3為低分組,≥3分為高分組。
半年內再入院調查:自行研制本研究的慢性心衰患者半年內在途元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級、半年內再人院的時間及次數等。
由4名經過培訓的護士使用相同的引導語調查,填寫每份問卷約15~20 min。
采用SPSS 20.0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用x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個月、6個月時慢性心衰患者體重管理量評分存在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觀察6個月再次入院共27例,其中對照組為19例,死亡1例,實驗組為8例,兩組患者再入院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CHF患者3個月、6個月體重監測維度得分比較 [n(%)]

表2 兩組C患者6個月內再入院對比[n(%)]
CHF的管理目標是積極控制病因,減少心衰發作,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質量[6]。體重監測是幫助慢性心衰患者及時發現病情惡化征兆的重要手段[7]。醫院-社區-家庭的三元聯動延續護理模式的應用,可以讓醫院和社區承擔相對應的角色和任務,社區作為連接醫院、家庭的紐帶,實現醫院-社區-家庭的相互溝通和聯系,體現了“大病在醫院,小病在社區,康復回社區”的理念[8]。讓優質護理服務資源下沉,達到降低患者醫療費用,提升社區護士專科能力,減少醫院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轉率“一舉三得”之目標[9]。應用三元聯動式護理可以加強醫院-社區??谱o理協作,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詢以及操作指導等服務,并在不斷的實踐中讓其護理知識結構得以優化,提高其??谱o理水平。患者可以接收社區和綜合醫院雙方的延續護理服務,規范其體重管理、控制,減少患者往返醫院的次數及負擔,降低其再入院率,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