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玲,馬濟芬,石崖琳
(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蘇 南通 226000)
多功能監護儀作為能夠持續、動態監測病人心電活動、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等重要指標的醫療設備,能夠早期發現病人病情變化先兆,在治療、護理及搶救等方面,提供了客觀有效的生命體征數據[1]。多功能監護儀規范使用與管理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病人的安全,而具有統籌規劃的專科護理質控小組是必不可少的[2],專科護理質控的有效開展 ,能夠發現多功能監護儀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保障病人安全[3]。根據我科護理質控發現多功能監護儀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成立專科護理質控小組進行多功能監護儀使用規范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報道如下。
統計急診科2016年1-12月多功能監護儀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存在問題頻次高低順序有以下6大項:1、報警音量較低(1-2)。2、報警設置問題:接班后未設;病情變化后未動態調節;未根據原則調節(不合理)。3、血壓袖帶位置不正確(Ф未對準肱動脈、下滑、過松);血壓袖帶與補液、SPO2同側肢體,未定時更換肢體。4、報警處理不及時。 5、護士不知曉呼吸電極,對呼吸波形調節操作不熟練,波形顯示不佳,呼吸報警關閉,呼吸記錄與實際不符。6、記[[錄不及時,數據與監護不符(呼吸、中午、晚上)。
1.2.1 成立專科護理質控小組
2017年年初成立專科護理質控小組。小組由3名成員組成,均為省級專科護士,N3級護士,設組長1人,組長由護士長擔任[4]。質控成員熟練掌握多功能監護儀護理質量評定標準,根據評定標準,進行質控活動。
1.2.2 制定多功能監護儀護理質量評定標準
評定標準主要從監護儀使用評估、使用管理、報警設置、記錄、終末處理等5個方面進行質控。使用評估包括:1、掌握病情、皮膚情況、肢體活動度、末梢循環情況。2、患者和陪護人員知曉使用監護儀的目的及注意事項。3、有儲存電的監護儀標識醒目;監護儀性能良好,電源穩定,位置放置安全,定期維護;表面無污漬,導線整齊有序,長短合適不影響病人翻身。使用管理從血壓監測、心電監測、血氧飽和度監測3個方面細化評定。報警設置包括:(1)報警限及報警音量設置合理,符合病情;(2)無特殊原因,報警處于打開狀態;(3)異常情況處理及時。
1.2.3 制定多功能監護儀質控檢查表
每周質控一次,護士長不定期質控。將問題記錄在質控檢查表上。
1.2.4 提出整改措施
(1)報警音量較低:報警音量無特殊原因白天設4、晚上設2。(2)報警設置問題:質控記錄區分未設置與設置不合理,接班必須查看設置報警限,對于交接班未設置報警加大考核力度。(3)血壓袖帶位置不正確:血壓袖帶Ф對準肱動脈,翻身后及時更換袖帶,袖帶手臂位于低側,對衣服反穿的患者將衣袖上拉后再固定袖帶。(4)報警處理不及時:出現報報警立刻查看原因,處理報警,縮短報警應答時間:報警→床邊查看→監護儀消音→處理(調節合適波形、匯報醫生處置或調節報警限)。(5)護士不知曉呼吸電極,呼吸記錄與實際不符:培訓監護儀理論及操作,將呼吸波形調至合適狀態(熟知四種調節方法)。提高護士對呼吸頻率的關注程度,確保呼吸參數真實可信,對存在偽差的數據通過人工測量獲得。6、記錄不及時,數據與監護不符:記錄及時、據實(交接班記錄、觀察、回顧)。
1.2.5 質控方法
每周質控,護士長不定時質控。質控時發現的問題反饋。第二晨會再次反饋,每月護士例會再一次反饋,討論,分析原因,提出有效措施。下一個月針對高頻問題重點檢查。
經過一年的活動,多功能監護儀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得到顯著的下降,兩個年份存在問題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個年份存在問題比較
通過專科護理質控小組的質控活動,科內護理人員在多功能監護儀的使用、報警的設置及處理、監護儀的管理上均得到有效提高。通過對監護儀的有效管理對病人的整體病情觀察也得到提高。在使用監護儀的過程中護士能全面關注儀器的運轉及各項檢測數據的狀態。同時專科質控小組的管理也讓護理人員的各項工作變得更為細心,強化了護理人員的監護儀使用自我監督意識[5]。
通過對心電監護儀使用全過程的規范和管理,能夠發揮儀器設備的最大效能,減少人為因素對監護效果的影響,確保病人使用安全,減輕護理 人員的工作強度,降低心電監護儀的故障率及維修率,延長使用壽命,降低科室的運行成本。因此,規范使用和管理多功能心電監護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專科護理質控小組的管理模式應用于監護儀使用, 可有效改進監護儀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對病人的整體管理,提高科室的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