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云
(蘇州市立醫(yī)院北區(qū),江蘇 蘇州 215000)
本文選取消毒供應室的醫(yī)務人員(共220例)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提升供應室服務質量及其預防感染中的價值與意義。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220例消毒供應室的醫(yī)務人員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110例。納入標準:①自愿參與本實驗,并取得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 ②近3年內未有工作調動者; 排除標準:①研究期間到醫(yī)院任職者;②研究期間到其他醫(yī)院任職者。觀察組男50例,女60例;年齡22~51歲,平均(32.54±5.25)歲;工作年限1~32年,平均年限(5.63±0.86)年;對照組男51例,女59例;年齡23~51歲,平均(32.67±5.34)歲;工作年限1~32年,平均年限(5.71±0.91)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如年齡、性別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對隱患進行評估:消毒供應室內醫(yī)務人員整體素質不一,需要院方加大培訓力度,并制定和完善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及其操作流程,也需完善獎懲制度。及時考核,確保其技能水平熟練過關,若發(fā)現(xiàn)不合格者,需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每隔1月可考核一次。以避免安全隱患。及時檢查及回收污染用品(刀片等),注意清洗方法,以防止劃傷,還應該進行充分的消毒,將陳舊的設備要及時給予更新;②排除安全隱患:以護士長為主要核心認為,對日常的安全問題做好及時的監(jiān)督工作,發(fā)放科室管理責任書,可按時建立小組,召開討論會。將科室醫(yī)務人員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進行組織匯總,責任細化,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將日常操作流程給予規(guī)范,細化操作內容。科室的一切內容都可由每個人獨立完成,將沒有辦法操作的項目給予排除,建立表格,將每天的工作計劃、工作內容、工作漏項及其工作補充給予記錄,將各項內容給予細化,記住相關科室的聯(lián)系電話,安排人員休息需合理,加強員工之間的合作,使之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提高默契度;③將信息網(wǎng)絡給予建立:消毒供應室應該緊密結合科技信息技術,可利用電腦或多媒體設置指示牌,將物品的去向和流程給予控制,將警示和溝通渠道給予建立,使之具有科學性,還需增進各個科室的溝通與合作,可使工作效率得到進一步地提升。
表1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表1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安全識別能力(分) 護理專科技能(分) 風險防范意識(分) 服務意識(分)觀察組 110 93.25±3.76 94.54±3.13 94.66±4.47 95.22±3.7對照組 110 81.62±2.82 80.09±3.93 81±4.82 82.27±3.78 t 25.952 30.165 21.794 25.678 P<0.001 <0.001 <0.001 <0.001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醫(yī)院感染率[n(%)]
消毒供應室主要向臨床各個科室提供醫(yī)療用品、敷料、無菌器材等,同時該科室也負責器具、器械的回收、消毒、發(fā)放等,如果供應室消毒不合格、操作不規(guī)范等均可引發(fā)醫(yī)院感染,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是醫(yī)院發(fā)生意外事件的主要原因。隨著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醫(yī)療模式處于不斷地變革中,人們對于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的涵蓋面也隨之擴大,目前,護理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臨床上的重視,因此,進一步確保護理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這有助于提高消毒供應室的服務質量。6S可巧妙地將整頓、清掃、清潔、安全、素質相結合,是一種較優(yōu)的消毒供應室監(jiān)管模式,至今在臨床上應用較廣泛。有助于確保衛(wèi)生工作的總體質量但該管理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需要進行進一步改革。
綜上所述,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可顯著提升消毒供應室的服務質量,有效預防醫(yī)院感染、降低不良反應率,醫(yī)師臨床滿意度顯著提升,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