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楊靖祎
關鍵字:傳染病監測;智能預警;數據分析
在部分醫院里,傳染病上報還停留在手工報卡階段,手工上報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傳染病報卡填寫不完整:醫生填寫的報卡字跡潦草,項目填寫不完整,填寫的就診日期、診斷日期以及入院日期不合邏輯等,甚至還會出現漏報的情況。
部分醫院的傳染病報卡只是單純實現紙質表單的電子化,僅提供手工錄入的功能,需要醫生手動錄入。此階段漏報率依然很高,最重要的是傳染病監管工作效率依舊沒有提高,更無法提供其他傳染病學研究的相關資料。
目前,我院傳染病上報還停留在傳統的手工紙質上報階段,醫生發現傳染病后,填寫傳染病報卡,再交給醫院的醫保辦,最后由醫保辦人員上報至國家疾控中心。
我院已經建設HIS(醫院信息系統)、LIS(實驗室信息系統)、PACS(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而且輸血系統和門診電子病歷系統也已全面使用。我院的各個系統均能無縫銜接。從客觀條件上,可以應用傳染病監測上報系統,依托醫院的基礎信息化平臺(如HIS、LIS、PACS和電子病歷等日常業務數據),實現對患者數據的實時分析,自動生成預警信息,并實現傳染病的數據上報。
根據國家的甲乙丙類傳染病病種,制定專業的診斷策略,并建立傳染病信息基礎數據庫。患者的傳染病相關的臨床數據分布在醫院的HIS、LIS和電子病歷等多個系統中,系統通過視圖的形式訪問各個數據源調取患者的就診數據進行傳染病的分析。由于我院的住院患者與門診患者的基本信息存放在兩張表中,因此需要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兩套視圖,LIS系統與PACS等系統通過患者的唯一標識號進行關聯,主要視圖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視圖信息
傳染病監測系統會按一定頻率加載、監測患者的檢驗檢查數據,并且每天定時獲取一次全部傳染病相關數據,并通過專業的診斷策略和傳染病診斷模型,識別敏感的診斷名稱、ICD、檢驗項目和檢查結果,發現其中的疑似傳染病患者。對于HIS等特殊信息會定時回溯一個月的陽性結構。傳染病監測系統,同樣可以加載指定患者信息,用戶在系統的患者查詢菜單中輸入患者的標識號,系統會訪問該患者的所有臨床數據,作出傳染病的疑似情況分析。
傳染病監測系統的用戶主要為臨床醫生和傳染病防護專職人員。當該系統在監測過程中發現疑似傳染病例時,會主動彈出傳染病報卡對話框,提醒醫生及時上報。在電子病歷系統中,醫生每一次錄入傳染病的診斷時,電子病歷系統會主動彈出上報卡片。當醫生填寫非傳染病診斷時,若被系統主動捕捉到如HIV陽性,也會提醒輔助診斷供臨床進一步確認或排除。在報卡頁面打開過程中,系統會自動加載患者的所有臨床數據,對該患者數據進行徹底分析。
通過以上各功能合理設計,減少各角色工作量,提高傳染病報告率及各項疫情管理工作質量。
傳染病監測上報系統的運用,有效地縮短了醫生報卡的時間。當系統根據傳染病篩查模型判斷出該患者為傳染病患者時,則主動彈出傳染病上報頁面,避免傳染病漏報情況發生。傳染病監測系統會自動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極大地減少了醫生手動錄入患者信息所耗費的時間。運用傳染病上報系統可以使傳染病的監測工作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與采用手工查閱病歷獲得的數據比較,傳染病監測的敏感性大幅提高,傳染病上報的實時性大幅提高。
總之,在醫院傳染病管理中,通過傳染病監測系統提供科學規范的作業流程,提高傳染病防治工作的效率和傳染病報卡的質量,使得臨床醫生參與感染防控意識得到加強,漏報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