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輝燕
隆昌市石燕茶鄉現代林業園區,是隆昌市委、市政府竭力打造的5個擬創建省級現代農(林)業園區之一,是石燕橋鎮創建四川省森林小鎮的核心展示區。園區位于隆昌市石燕橋鎮與瀘州市瀘縣、重慶市榮昌縣毗鄰,涉及全鎮80%的村現有成片林4.3萬畝,其中:內江市市級森林公園——尖山子森林公園占地5.8平方公里,核心區次生天然林面積3300畝,新發展油茶林1.8萬畝,老茶林5000余畝(100年以上)。
近年來,石燕橋黨委、政府把石燕茶鄉現代林業園區建設管理作為保護和利用的森林風景資源、產業資源,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生態文化和健康消費需求的一項重要社會事業,科學規劃、規范建設,作為生態文明教育展示的重要平臺和文化陣地,建成了23公里的旅游環線,30公里的防火通道,37公里的生產性便道,10公里的觀光步行道,3個觀光亭,以及占地20余畝的凈土村新平堆生態康養基地、3000平方米文化廣場1個、2000平方米的油茶博覽園1個、500平方米土陶展示廳、200平方米的土陶體驗館1個、200畝的休閑觀光園1個、油茶精深加工廠 1個。

“我是小茶農”兒童職業體驗活動

產業基地
一是提煉生態文化宣傳品牌。“陶泥深山來,秋花(油茶)林間開,古道川山過,油房三兩間”這首古詩是千百年來石燕橋鎮古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油茶、山水之間的真實寫照,充分展示了千年土陶、千年油茶的內在文化內涵,突出當地人的土地觀、生態觀、養生觀。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大佛坎風景名勝區、尖山子森林公園、三塊石景點、新平堆水庫等深山古剎、山水湖光所孕育出的佛教文化、踏青民俗、自然風情等特色資源,以及油茶采收歌舞、古陶燒制祭典、土陶圖騰符號、踏青游賞習俗等多元文化。
二是建設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努力打造油茶博覽園等平臺宣傳生態文化思想,普及生態文明理念,提煉石燕橋鎮特色鮮明、內容豐富、貼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核心文化品牌。
三是舉辦系列生態文明活動。2018年,舉行了第一屆“石燕工匠”評選活動,授予3名技術精湛的土陶制作匠人“石燕工匠”稱號。積極開展留守老人、兒童、婦女、機關干部等生態教育活動。2019年,舉辦首屆隆昌市土陶·油茶花節,大力普及森林文化;開展森林村莊、森林人家創建活動,園區有凈土村、新店村等14個森林村莊,148戶森林人家;每年組織中小學學生開展陶藝、油茶采摘、茶花觀光、茶葉制作等體驗教育親子活動。將體驗教育融入轄區內中小學的教育中,每年受教育師生達1000余人。


下一步,園區將按照隆昌市委市政府打造省級現代林業園區、建設四川省生態文明小鎮的目標,講好千年土陶、千年油茶兩個故事,建好省級特色玻陶工業園區、省級油茶產業園區(片)兩個園區,實施好全域土陶、全域茶花兩個全域工程,推進尖山子森林公園、油茶中央公園兩個公園建設,建設好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一是完善道路建設。按照道路的標準、功能,分為園區主干道、園區支道和生產行便道,進一步完善園區道路建設。二是加強水利設施。園區區域為純山區,結合地形地貌結構,因地制宜的多修建山坪塘。一方面保障生產生活用水,另一方面形成有山有水有靈氣的生態景觀。三是推進風貌改造。結合鄉村振興行動,實施房屋風貌改造,房前屋后庭院綠化,種植花卉苗木30000余株,道路綠化10公里。四是推進產村相融建設項目。葉家溝項目區以葉家溝茶葉基地、棋盤山為依托,打造杜鵑花海康養寫生基地。油茶康養基地結合凈土村萬畝油茶基地、油茶博覽園、新平堆水庫的優勢,打造一個油茶康養基地,建設的主要項目及內容為休閑旅游觀光。五是完善生態標識標牌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地生態文化等科普宣教標識標牌,提高群眾對生態教育的認識,豐富森林小鎮的文化內涵,傳播生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