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都
(天水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精神分裂癥為精神障礙性疾病的一種常見類型,多呈慢性進展,并具有間歇發(fā)病、預后差等特點。該疾病患者通常存在焦慮抑郁、意志減退、行為退縮、思維障礙等精神癥狀,且社會功能明顯減弱,可給其家庭帶來不小的負擔。在臨床上,通過服用抗精神病藥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精神癥狀,但療效有限[1]。近年來,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rTMS)這一操作簡便且對人體無侵襲性的神經(jīng)電生理技術被愈來愈多地應用于精神科疾病治療中。有研究認為[2],rTMS通過利用磁信號對大腦特定部位施加有效刺激,可調節(jié)大腦皮層神經(jīng)活動,從而有助于改善大腦功能。本研究將阿立哌唑聯(lián)合rTMS應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獲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醫(yī)院2018年7月~2019年5月診治的86例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有關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3];(2)均為女性,年齡為18~55歲;(3)入院時,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超過60分;(4)患者家屬了解調研內容并于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1)腦器質性精神病;(2)合并重大軀體疾病;(3)近4周內服用過影響療效觀察的藥物;(5)對所用藥物過敏;(6)存在自殺行為或傾向;(7)智能障礙。將所有患者隨機劃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3例。對照組年齡23~54歲,平均(38.61±6.02)歲;患病時間 2~10 年,平均(6.04±2.39)年。 治療組年齡 23~53 歲,平均(38.24±5.85)歲;患病時間 2~9 年,平均(5.86±2.18)年。 比較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服用阿立哌唑(生產(chǎn)廠商:浙江大冢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61011)治療,初始劑量為5mg/次,2周后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逐漸加量至10~20mg/次,用藥頻次不變。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rTMS治療,選用經(jīng)顱磁刺激儀,配置Butterny“8”字形刺激線圈。以10Hz頻率進行刺激,刺激部位為左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LPFC),刺激強度為90%運動閾值,20個治療序列,每個序列3s,刺激間隔35s,總刺激時間15~20min/次。每周治療5d,休息2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8周。
(1)于治療前、治療8周后采用PANSS與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對兩組進行測評。PANSS由陽性癥狀(P1~P7)、陰性癥狀(N1~N7)與一般精神病理(G1~G16)等三部分組成,共有30個條目,每個條目均按1~7分進行評分[4];BPRS共有10個條目,每個條目亦按1~7分進行評分[5]。PANSS、BPRS總分值愈高,患者精神癥狀愈重。(2)于治療前、治療8周后采集兩組空腹肘靜脈血5mL,分離出血清后保存于-20℃冰箱內待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神經(jīng)生長因子(NGF)、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水平,試劑盒由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治療8周后,根據(jù)PANSS變化對兩組療效進行判定。痊愈:PANSS較治療前減低在75%及以上;顯著進步:PANSS較治療前減低在50%以上但不足75%;進步:PANSS較治療前減低在25%以上但不足50%;無效:PANSS較治療前減低在25%以下。將痊愈、顯著進步、進步計入總有效率。
治療組總有效率達86.05%,高于對照組的67.44%(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PANSS及BPR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 8周后兩組 PANSS及BPRS評分均降低 (P<0.05),且治療組均低于對照組 (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PANSS及BPRS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PANSS及BPRS評分比較 (±s,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①P<0.05。
組別 例數(shù) PANSS評分 BPRS評分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對照組 43 83.15±16.59 56.34±13.71① 51.75±11.26 46.53±8.91①治療組 43 82.82±17.30 46.03±12.94① 53.67±12.45 38.26±6.07①t-0.090 3.586 0.750 5.030 P-0.928 0.001 0.455 0.000
兩組治療前血清NGF、BDNF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 8 周后兩組血清 NGF、BDNF 水平均增高 (P<0.05),且治療組均高于對照組 (P<0.05),詳見表 3。
表3 兩組血清NGF、BDNF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血清NGF、BDNF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相比,①P<0.05。
組別 例數(shù) NGF(μg/L) BDNF(ng/L)治療前 治療8周后 治療前 治療8周后對照組 43 28.13±6.37 35.21±7.50① 3216.51±101.47 4116.03±103.44①治療組 43 29.02±6.90 41.35±8.78① 3215.39±104.75 5015.75±106.81①t-0.621 3.487 0.050 39.679 P-0.536 0.001 0.960 0.000
精神分裂癥為精神科常見病,以思維、情感、行為等方面障礙與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為主要特征。該疾病如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有發(fā)展為精神殘疾的極大可能性,從而可加重家庭的負擔。一直以來,臨床多通過應用以阿立哌唑為代表的抗精神病藥對此病進行治療。阿立哌唑為喹啉酮衍生物,可有效調控腦內多巴胺(DA)水平,當腦內DA偏低時,其可上調DA神經(jīng)元的興奮性,使DA分泌量增多,從而改善患者陰性癥狀;當腦內DA偏高時,其可下調DA神經(jīng)元亢進,使DA分泌減少,從而改善陽性癥狀[6]。但研究發(fā)現(xiàn)[7],單用此藥進行治療后,患者仍會存在部分陰性癥狀。因此,有關學者主張在應用抗精神病藥基礎上聯(lián)合其他方法對本病進行治療,以使患者獲得更理想的預后。
近年來,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8],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癥狀和DLPFC區(qū)域DA功能減弱有關。而采用高頻(>1Hz)rTMS對DLPFC區(qū)進行磁信號刺激,可促進該區(qū)域血液循環(huán),增加神經(jīng)元代謝,并能提高黑質-紋狀體DA的更新率,重建谷氨酸(Glu)能系統(tǒng)的穩(wěn)態(tài),增強大腦皮層興奮性,從而可促使患者陰性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另外,李強等研究認為[9],rTMS亦可通過減低突觸后5-羥色胺受體的敏感度,以及改善相應腦區(qū)的皮質功能而減輕患者精神癥狀。本研究觀察了阿立哌唑聯(lián)合rTMS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效果,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86.05%與對照組的67.44%相比較高,PANSS及BPRS評分改善情況與對照組較優(yōu)。提示應用上述聯(lián)合治療方法可取得較好的效果,使患者病癥明顯減輕。
NGF為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員之一,可起到營養(yǎng)神經(jīng)元、調控神經(jīng)突起生長等作用。BDNF則可維持神經(jīng)元存活,且在神經(jīng)元損傷后修復中起著關鍵作用。有研究發(fā)現(xiàn)[10],在精神分裂癥發(fā)生初期,人體血中NGF、BDNF水平即明顯不足,且其水平會隨著病程進展而不斷減低。說明NGF、BDNF和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生、進展有一定關系。在本研究中,治療組治療后NGF、BDNF水平與對照組相比較高。提示阿立哌唑聯(lián)合rTMS還可能通過上調NGF、BDNF水平而發(fā)揮治療作用,確切機制仍有待做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阿立哌唑聯(lián)合rTMS應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療效較為顯著,可使患者病癥有效減輕,并使其血清NGF、BDNF水平明顯上調。但本研究選取樣本例數(shù)有限,可能會影響統(tǒng)計結果的準確性。故后續(xù)將適當擴充樣本例數(shù)來做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