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琳,陳瓊瓊,李忠義,何蕊芳△
(1.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2.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廣泛性焦慮障礙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一種以持續性或不能控制的焦慮為典型特征的精神疾病,臨床表現為手心出汗、心悸、頭暈、胸悶等,且多數患者伴有失眠癥狀。該疾病遷延日久可顯著性損害患者軀體、社會功能,嚴重者可能出現自殺行為[1]。目前,臨床多采用以帕羅西汀為代表的抗焦慮藥物治療GAD,雖然可短時間內緩解焦慮癥狀,但在長期治療中患者用藥依從性不佳。近年來,心理治療成為GAD治療的新趨勢。正念療法是一種新興的心理療法,經研究證實其對患者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疏導作用[2]。本研究在應用帕羅西汀基礎上結合正念療法對GAD進行治療,療效甚好,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4月診治的92例GAD患者,疾病診斷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 3版)》相關標準[3]。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有關GAD的診斷標準;(2)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超過 14 分;(3)不存在智力缺陷;(4)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精神活性物質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焦慮;(2)合并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其他精神心理疾病;(3)合并嚴重軀體疾患;(4)近期接受過藥物、心理等系統治療;(5)治療依從性欠佳。納入患者,以就診序號重新編號,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對照組、治療組,每組各46例。對照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23~64歲,平均(43.60±6.72)歲;病程 4~31 個月,平均(17.67±5.03)個月。治療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23~65歲,平均(44.12±6.94)歲;病程 5~31 個月,平均(17.84±5.11)個月。比較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服用鹽酸帕羅西汀片(生產廠商:浙江尖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533)治療,起始劑量為10mg/次,1次/d。用藥1周后結合患者病情逐漸調整至治療劑量為20mg/次,用藥頻次不變。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正念療法治療,在安靜的環境下開展。具體內容包括:(1)正念內省:閉上雙眼,試著感覺內在心靈與肉體,不壓抑任何身體感覺、情緒的起伏,時間控制在3min;(2)正念呼吸:通過指導使患者思維隨著呼吸在生理感受較為強烈的部位游走,當患者進行訓練時應保持自然呼吸,使其去充分體驗空氣吸入肺內的感受,并于呼氣時去主動體驗氣體排出的感受,注意腹部在吸氣時上升,在呼氣時下沉。(3)身體掃描:閉上雙眼,按照從左腳到頭頂的順序對身體各部位逐一進行掃描,注意控制自己將全部注意力放在正在掃描的部位上,在完成上述過程后將注意力收回。(4)正念瑜伽:將正念訓練與瑜伽結合,開展多體式訓練。在進行伸展過程中覺察并體認自身的感受、情緒、想法,以達到身心合一。(5)行禪:要求患者在行走時感受腳底與地面間的摩擦,感受每個抬腳、移動、落腳動作,以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兩組均接受6周治療。
(1)對兩組治療前、治療各時間點(包括2周、6周)進行HAMA測評。HAMA包含14個評價項目,每項按0~4分評分。當HAMA超過14分時,分值愈高,患者焦慮程度愈嚴重[4]。(2)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對兩組治療前、治療6周后生活質量進行量化評定。GQOLI-74共包含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等維度,每個維度均采用百分制評分,分值愈高,患者生活質量愈高[5]。(3)治療6周后,根據HAMA評分變化對兩組療效進行判定。臨床痊愈:HAMA評分減低75%及以上;顯著進步:HAMA評分減低50%及以上但不足75%;進步:HAMA評分減低25%及以上但不足50%;無效:HAMA評分減低在25%以下。將臨床痊愈、顯著進步、進步計入總有效率。
治療組總有效率93.48%高于對照組的71.74%(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HAMA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 (P<0.05);治療2周、6周后兩組HAMA評分均降低(P>0.05),且治療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HAMA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HAMA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6周后 F P對照組 46 25.70±3.02 21.83±3.06 11.35±1.63 359.814 0.000治療組 46 26.14±3.48 18.26±2.51 7.57±1.39 589.303 0.000 t P--0.648 6.118 11.968 - -0.519 0.000 0.000 - -
兩組治療前GQOLI-74各維度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 GQOLI-74各維度評分均升高(P<0.05),且治療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GQOLI-74各維度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GQOLI-74各維度評分比較 (±s,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6 47.61±9.83 60.72±7.31a 43.35±8.08 57.16±11.52a45.47±9.26 59.18±8.65a 47.13±10.44 56.41±7.63a治療組 46 48.19±10.02 74.28±8.16a 44.59±9.54 69.14±9.24a 45.15±8.76 66.14±10.27a 48.47±9.03 61.70±8.46a t - 0.280 8.395 0.673 5.502 0.170 3.516 0.658 3.149 P - 0.780 0.000 0.503 0.000 0.865 0.001 0.512 0.002組別 例數
GAD為一種精神心理科常見病,其發病機制迄今尚不明了,多認為和腦內特定解剖區功能改變有著顯著性關系。GAD起病緩慢,病情呈進行性發展,如早期未及時得到有效治療,可致患者軀體、心理癥狀加重,不僅會顯著性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可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如自我傷害等。據調查研究表明[6],GAD患病率為5%~6%,且有50%以上的首次患者會再次復發。故需對GAD患者開展長期且有效的治療。帕羅西汀為目前該疾病治療的首選藥物,其屬于選擇性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可對神經元突觸前膜再攝取5-HT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繼而能提高神經元突觸間隙的5-HT水平,從而使患者病癥得以緩解。但單一應用此藥抗焦慮效果并不理想,且患者長期用藥依從性及不良反應也會對療效產生一定影響[7]。因此,有學者主張在用藥基礎上聯合非藥物療法治療GAD。
近年來,正念療法被引入到精神心理疾病治療中。正念療法是由佛教禪修、冥想等發展而來,其中“正念”二字是指將全部思緒、注意力放在當下這一刻,并獲得對自己當下內在感受、情緒的體驗。將此療法聯合帕羅西汀應用于GAD治療中,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93.48%與對照組的71.74%相比較高,HAMA評分改善情況與對照組相比較優。分析其原因是正念療法可引導患者深入細致地觀察身體狀態及各種感受,并可將這種體驗內化為自我認識,繼而可促使培養患者對不良情緒體驗保持自我接納、包容的態度,以此可削弱患者對焦慮的關注度,最終可達到緩解焦慮癥狀的目的[8]。另外,治療后,治療組GQOLI-74各維度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較高。這是由于:(1)正念療法應用后,通過開展正念內省、正念呼吸、身體掃描、正念瑜伽等訓練可提高患者應對心理事件的能力,且可使患者體悟到自身存在的意義,繼而積極回歸到生活中去,從而可使患者獲得持續的幸福感,并有利于實現心理、社會功能康復[9]。(2)正念療法可糾正患者情緒調節特定腦區異常的功能模式,進而可使其生理功能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正念療法聯合帕羅西汀應用于GAD治療中,其療效優于單一帕羅西汀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狀況,顯著提升其生活質量。但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如選取樣本量不足,可能導致統計結果出現偏倚;觀察時間僅有6周,致使遠期療效不甚明確。故下一步將擴充樣本量、增加觀察時間來對本研究結論做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