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浩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西工務段,甘肅 蘭州730050)
為確保高速鐵路高平順性和高穩定性,我國高速鐵路橋梁大量采用了常用跨度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結構。受施工安裝誤差、橋梁上部結構彎曲變形等因素的影響[1],運營后的橋梁支座出現轉角超限等局部病害,嚴重影響橋梁的安全使用。根據《高速鐵路橋隧建筑物修理規則》[2](TG/GW114-2011)關于支座劣化等級評定的規定,支座實際轉角超出設計值20%以上評定為A1級,即:構件的結構性能嚴重劣化,進一步發展會危及行車安全,需大修或及時進行更新改造整治。
蘭新高鐵某特大橋設計最高時速250km/h,橋梁全長1001m,孔跨布置為7×24m+25×32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支座板四角高差超出安裝允許偏差、轉角超限病害,其中5號墩ZX支座上下支座板水平高差25mm、實測轉角0.031rad,超出設計值55%;23號墩ZX支座上下支座板水平高差31mm、實測轉角0.039rad,超出設計值95%。5號、23號墩上部結構為32m預應力混凝土雙線簡支箱梁,支座采用CKPZ-III-5000客運專線盆式橡膠支座,設計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2g,轉角0.02rad。支座病害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5號墩ZX支座病害圖
因該線路為運營線路,為確保施工過程中橋梁結構的安全,綜合考慮線路運行條件、維修天窗時間及作業空間等因素,采用液壓千斤頂同步頂升箱梁的方法進行超限支座調整施工。
1)頂升安全性分析。由于橋梁結構為簡支箱梁,兩端受力,梁的頂升只是支點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并不改變其結構狀態;每孔梁上的軌道板為6.5m單元板結構,兩個單元板間設置寬100mm的伸縮縫,橋梁欄桿、電纜槽等均在梁端處斷開,頂升過程中僅鋼軌伸縮變形產生較小的附加力,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對橋墩基礎來說,頂升過程中沒有增加附加荷載,橋梁結構安全。
2)頂升設備選用及布設。根據設計資料可知32m跨度箱梁平均自重約830T、二期橫載512T,每孔梁設支座4個、每端2個,則豎向支座反力約為335T。
頂升設備選用應綜合考慮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原則上取計算頂升重量的1.2倍以上作為選取的依據[3]。根據支座反力以及墩臺的作業空間,選用6臺型號為QFB-200的千斤頂,油缸外徑245mm、內徑200mm,單臺頂力2000kN。在每個支座緊靠支承墊石處布置3臺千斤頂,并在梁端底部采用300×300×20mm的分布鋼板,防止局部應力過大,破壞梁體混凝土。千斤頂布置如圖2所示。則梁端單側頂升能力為200T/臺×6=1200T,頂升安全系數為 1200T÷(335T×2)≈1.8 倍,滿足頂升要求。

圖2 千斤頂布置示意圖(cm)
3)混凝土局部承壓強度檢算。根據設計資料,梁體為C50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橋墩頂帽為C35鋼筋混凝土,為保證結構安全,檢算過程中混凝土強度取值按C35混凝土計算。
每個千斤頂的受力為N=3350kN÷3≈1120kN;既有橋墩頂帽為 C35混凝土[4],[σc]=9.3MPa。千斤頂油缸外徑為245mm,布設如圖2所示,根據《鐵路橋涵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4](TB10092-2017)計算面積,則有
計算底面半徑為:300+245/2=422.5mm
計算底面積為:A=3.14×0.42252=0.561m2
局部承壓計算底面積:
AC=πr=3.14×(0.245÷2)2=0.0471m2
混凝土局部承壓提高系數:

混凝土局部承壓應力為:

滿足局部承壓強度要求。
(4)頂升高度控制
橋梁設計規范要求,簡支梁相鄰兩支點基礎不均勻沉降不大于10mm;文獻[3]研究表明,簡支箱梁的梁體的最大頂升量是由混凝土軌道結構的拉應力控制的。根據實際作業需要,設定最大頂升量為6mm。
主要施工工藝流程為:施工準備→搭設施工平臺→安裝調試千斤頂→松開無砟軌道扣件、支座錨固螺栓→預頂升→頂梁→安裝臨時支撐→拆除傾支座→鑿除墊石自流平砂漿、調整地腳螺栓→重新安裝調平支座→拆除臨時支撐、落梁→安裝模板、支座灌漿→恢復無砟軌道扣件→拆除頂升設備→軌道精調。
1)施工前詳細測量支座各項參數及超限數據,確保預制的異型板技術參數滿足現場實際需要。
2)施工前一日提前清理墩頂及支座墊石表面雜物,封鎖前1h對支座上下板臨時連接,并將頂升設備安裝調試到位,節省天窗作業時間。
3)在每孔梁靠近頂升端底部設置橫向和縱向位移觀測點各2個,監控梁體縱橫向位移。
1)解除約束,頂升前以調整支座處的梁端縫為中心,松開前后各20m范圍內的線路扣件,并撤出軌下6mm橡膠墊板;采用專用管鉗將超限支座上下座板錨固螺栓全部拆除。
2)試頂升,頂升之前必須進行試頂升,檢查千斤頂、油管是否有漏油,梁體、墩臺是否有壓裂等異常情況。
3)梁體頂升采用計算機控制多點同步液壓頂升系統,確保控制多點同步頂升,各千斤頂同步位移差≤±0.5mm,并準確控制梁體頂升高度[5]。頂升過程應采用分級頂升,每一級行程的最大位移控制在2mm以內,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停止頂升并分析原因,排除問題后方可繼續頂升。
4)在頂升達到設定高度6mm后,停止加載,進行千斤頂保壓,及時增設臨時支撐墊實梁體,并采集液壓表各項數據。
5)頂升過程中設置專人對梁體的橫向、縱向位移進行監測,一旦超出限定值,立及通知負責人停止頂升。
1)拆除支座。臨時支撐安裝穩定后,根據既有支座位置在墊石上標出支座十字交又中心線,用電鎬鑿除支座四周的灌漿層,將支座沿預設軌道移出梁底,并及時清理支座位置及周圍雜物。
2)鑿除灌漿層。支座移出后,沿支座底面以下12mm劃線刻槽,確保鋼筋保護層,然后用電鎬快速鑿除混凝土墊石表面的灌漿層。
3)割除預埋套筒。根據實測數據,用切割機將下底座板地腳螺栓預埋套筒打磨平整,并清洗混凝土表面。
4)支座調整。對支座上底板傾斜的調整,采用預制的異型上支座板更換原有支座板進行調整,預制異型上支座板需提前對問題支座進行準確測量并提供數據。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將預制的異型上支座板與下支座板進行組裝調平,使得支座球體完全吻合。同時根據安裝時的溫度設置好偏移量[6],用鋼筋將上下支座板臨時焊接固定,再將組裝好的支座移至原設計位置,安裝錨固螺栓。
對支座下底板傾斜的調整,首先鑿除灌漿層,待支座移出后快速鑿除墊石表面的灌漿層,采用切割機將下底座板地腳螺栓預埋套筒打磨平整,同時在支座板底部加墊不同厚度規格的鋼板進行調平,安裝新的地腳螺栓,確保支座平整度控制在1mm之內。
1)落梁時,先頂升梁體1mm左右,拆除臨時支撐,開始緩慢落梁(速度控制在1mm/min左右),落梁過程要保持梁體整體平穩,直到梁體落實為止。可在防落梁與墊石間加塞硬木,防止梁體發生橫向位移。
2)梁體就位后,對支座上鋼板與梁底的密貼情況、支座下鋼板與墊石的密貼情況進行檢查,確保支座與梁底、墊石密貼。
3)落梁過程中專人對梁體的橫向、縱向位移進行監測記錄,一旦超出限定值,立刻通知負責人停止落梁作業。若梁體產生橫向位移,可采用10T千斤頂利用防落梁進行糾偏。
落梁到位后,安裝支座灌漿層模板,進行支座灌漿。灌漿采用重力式灌漿法,材料嚴格按照配合比進行拌制,并留好試塊,強度達到20MPa以上時,方可回油退頂。
拆除頂升系統,清理施工作業現場。及時恢復無砟軌道軌道扣件,并組織對調整支座前后200m范圍內線路進行檢查,對超限處所及時組織進行精調,確保軌道幾何尺寸符合列車放行標準。支座調整施工全部結束后,對線路進行測量精調,逐級恢復線路允許速度。
該橋梁支座病害經過維修整治后,經過近半年的運營實踐,無砟軌道底座板、軌道板沒有出現離縫,軌道恢復后幾何尺寸狀態良好,線路條件安全可控,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從實踐效果表明,采取大噸位千斤頂多點同步頂升方法進行支座的維修調整,能有效解決高速鐵路簡支梁橋支座轉角超限病害,同時為運營高速鐵路無砟軌道橋梁支座維修整治積累更多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