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石留風

據臺灣媒體15日報道,臺灣“漢光36號”演習,當天進入“濱海決勝”階段,先后發射“愛國者-2”防空導彈、“魚叉”反艦導彈、“雄風-3”導彈、“天弓-3”導彈、德制SUT重型魚雷等。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5日報道,15日上午,臺軍“劍龍”級潛艇發射了德制SUT重型魚雷。臺軍方人士表示,雖然受熱帶低氣壓影響,巴士海峽、臺海南部與臺灣東半部海面有較強陣風、風浪偏大,但臺軍潛艇在各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成功發射魚雷、順利擊沉靶艦。這也是該潛艇13年來再次進行魚雷實彈射擊。
臺灣聯合新聞網稱,當天,臺軍在九鵬基地及其附近海域進行了一系列實彈射擊演練,臺空軍防空部隊發射“天弓-1”型、“天弓-3”型和美制“愛國者-2”型防空導彈,臺海軍機動導彈車發射“雄風-2”型反艦導彈,“沱江”號巡邏艦發射了“雄風-3”型反艦導彈,“寧陽”號護衛艦發射了美制“魚叉”反艦導彈。臺灣防務部門稱,除1枚“標準-1”型艦空導彈脫靶需要檢討外,其他導彈和魚雷全部精準命中目標,展現了臺軍“捍衛臺海的能力”。
除了實彈射擊演練,本次“漢光”中,臺軍方還很有針對性地演練了一系列科目。新加坡《聯合早報》15日報道稱,14日臺灣空軍進行了“夜間防空攔截作戰”演練,緊急起飛F-16V戰機,搭配地面防空武器,實施作戰演練。臺灣嘉義、花蓮空軍基地多架戰機緊急起飛,實施防空攔截作戰演練。
臺軍16日計劃在臺中甲南海灘進行聯合反登陸操演。據臺軍研判,如果解放軍發動大規模聯合登陸,甲南是可能登陸的地點。臺軍方此前還宣稱,今年“漢光”將演練不對稱作戰、不公開的電子戰、信息戰等科目。
一位大陸軍事專家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臺軍今年演習進行的各種導彈、魚雷實彈射擊科目,帶有很強實戰化背景。模擬的是解放軍多兵力從不同方向和空層發起攻擊時,臺軍如何從遠、中、近距離實施導彈攔截攻擊。演習地點選擇上,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視為臺軍方針對解放軍軍機在臺灣周邊演訓的應對性訓練,給自己壯膽打氣的色彩很明顯。但這種演練水平還停留在各種武器的實彈射擊檢驗水平,同真正意義上的聯合軍事演習有很大差距;演練的假想條件也是過于理想化的傳統登陸戰常規想定,低估了解放軍實現祖國統一的決心和軍事能力。▲
環球時報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