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萍 曹開成


脫貧攻堅是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都昌縣西源鄉共有7763戶29244人農業人口,脫貧攻堅工作業務知識涵蓋教育、醫療、農業生產、土木工程、就業、民政、金融、民主評議等等,特別是上級部門要求嚴、群眾期望高,不少同志望而生畏、不敢涉足。朱任華自2016年6月考選調任西源鄉黨委副書記后,主動承擔這項工作,引領大家苦干巧干,取得了預期成效,為都昌縣順利摘帽作出了應有貢獻。
通盤考慮? 統籌得當
扶貧工作任務艱巨,朱任華堅持用全局的思維和理念統籌工作安排,以最高標準、最硬措施、最嚴要求、最實作風全方位推動。一是事必躬親周到。4年來,他幾乎放棄休息,朝著全民小康生活目標統籌兼顧、風雨兼程,格外留意疑難問題,重點關注社情民意。有時為查清一處漏項,徹夜加班至問題弄清;有時為了給貧困對象一個滿意答復,顧不上吃一口熱飯。鄉干部都說,全鄉592戶2118人貧困戶能脫貧,4個“十三五”貧困村順利能退出,與朱任華的勤勞是分不開的。二是提前謀劃周密,“以一當十”。西源鄉扶貧工作僅他一人主管,配有一名副鄉長協管,協管同志還主管民政、殘聯、退役軍人事務等工作,只能偶爾搭把手。“十大工程”方面僅就業扶貧由人大主席負責,其它所有工作都得他干。針對鄉里人手不夠的情況,朱任華沒有任何怨言,著力從早謀劃、細安排入手,從未將工作落下。初到扶貧站時,很多同志很不適應他安排工作的方法,總感覺他在杞人憂天、沒事找事,后來慢慢發現很多事情是朱任華有“先見之明”,總能根據往年慣例提前把工作干好了。西源扶貧站3名干事,僅日常收發報表都夠忙,還要指導13個村3個鄉直單位、對接縣16個部門,在他的帶領下各項工作總能干得井井有條。朱任華經常念叨,沒有“以一當十”闖勁,別想在扶貧日常事務中爬出來,更別想做出什么成績。事實真是這樣,西源鄉592戶近10萬條的信息輸機和每月3至4次信息更新、邏輯錯誤修改,4年來只有3次請了4 位同事幫忙,其它都是扶貧工作站獨立完成,這需要每次輸機都得提前一周開始行動,且每天堅持至少干到凌晨左右,否則無論如何都完成不了任務。三是資源整合周全,事半功倍。朱任華主動同信用社對接,為所有貧困戶打印“一卡通”信息,規避了貧困戶自行刷卡再復印的繁瑣重復工作,收入核算效率從以前3個月縮至7天。他還及時同教育、衛健、民政等部門聯系,將政策落實信息反饋至村,使“清零達標”“解剖麻雀”問題整改有的放矢。
業務精通? 指揮得當
憑著“干一行、鉆一行”的韌勁,原本從事紀檢工作的朱任華,蛻變為扶貧業務能手。一是工作創新多。為抓好精準識別,針對各村反饋的各種特殊情況,他不怕吃苦不怕累,經常不分白天黑夜入戶走訪或座談,詳細了解該戶農戶的實際情況,總結提煉了“一看房、二看被服和米缸、三看是否有讀書郎、四看是否有人臥上床的防整戶漏評”的順口溜。通過加強與戶政、民政等信息的比對,查清貧困戶家庭成員結構異常及其原因防止戶內漏人,自創辦法解決了2013年建檔時政策把握不準帶來的漏評難題,系好了扶貧工作第一粒紐扣。二是經驗總結勤。朱任華的鉆勁還表現在不斷提煉總結、由表及里、觸類旁通,形成經驗在媒體雜志上發表,他每年在市級以上媒體發表稿件20余篇。三是不足自己明。好學同時不回避問題,針對鄉村確實沒有工程建設方面驗收資質人員的實際情況,聘請都昌縣二建公司驗收村莊整治項目,請專業人做專業的事,把好資金安全關。
善作善成? 方法得當
工作中,朱任華把誠實守信作為做人標準,把立說立行作為干事標準,把忠誠黨和人民作為立志標準,注重換位思考,推己及人,以誠相待,用商量的語言和方式交流交心,以恒心、真心、耐心感召身邊人及群眾,凝聚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促使每項工作干的好、成的早。一是抓好“兩業”,守住生命線。增收是扶貧工作的生命線,產業和就業是增收之雙輪,不能讓貧困戶增收,脫貧攻堅猶如無源之水。4年來,帶領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464個,其中發展蓖麻5000畝、油茶780畝、覆盆子120畝、大棚蔬菜30畝、紅薯350畝,建立合作社10個,推行“一領辦三參與”模式,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等方式帶動貧困戶103戶402人脫貧。舉辦產業扶貧種養技術實用培訓11場126人次,63人參加月嫂培訓,134人次享受“雨露計劃”補助,發放小額貸款5戶15萬元。建成12座50KW、1座700KW光伏電站,已發電283.52萬度,購崗371人次,補助189人次,向貧困戶發放獎補資金112.80萬元,每年有序輸出勞力520余人,為532人發放交通補貼242200元,對不能外出的貧困戶每年有針對性地落實公益專崗及光伏購崗250余人,保證貧困對象有事做、有錢賺、有收入來源,增收渠道越來越寬。二是堅守原則,拉起警戒線。因少數村干部及群眾法紀意識淡薄,想利用扶貧謀不正當利益。為此,朱任華堅持原則、依法辦事,每個項目必到必聽群眾呼聲,踢過模板、撕過驗收單、鏟除過不符合規劃的水泥硬化路面,不怕得罪人,筑起一道扶貧資金安全墻。經他驗收后沒有一個工程質量出問題,沒有一分錢資金被追繳,四年來投資2578.08萬元262個村莊整治項目,全部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維護了鄉村干部的清廉形象。現在,大家都知道,只要項目合格他一定主動簽字催報,存在疑慮的堅決不批,極少數個體老板與他有爭執,都是因為他拒絕了“歪主意。”出臺《扶貧專干管理辦法》,嚴格獎懲,實行一周一通報、一月一考核,考核成績與村評先、村專干獎勵工資掛鉤,公開獎優罰劣,形成趕學比超的氛圍。三是和諧共為,串好連接線。針對扶貧工作中涉及其他主管同志的管轄領域,朱任華堅持理好頭緒、主動尋求支持,不分份內份外,到位不越位、補位不缺位。對工作中難免偶爾出現一些小錯誤,朱任華從不把責任推向別人,還經常開導身邊同事“黨有容錯機制,白的黑不了,只要好好干事,麻煩不會上門”,對認真干事、勇于擔當的同志,朱任華也極有包容心和愛心。在脫貧攻堅推進工作中,由于干部隊伍能力素質不平衡,也有少數人無端指責其指導不力,他一笑了之,從不記恨,一旦工作滯后,他照樣主動到該村耐心指導。為提高鄉村干部的寫作能力,朱任華自掏腰包獎勵扶貧工作匯報寫的好的同志。在同事中他極有吸引力,遇到工作難題大家特別喜歡找他幫忙,問題也總能迎刃而解。
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朱任華,一個普普通通的扶貧干部,沒有超人的智慧,但有不甘平庸的鉆勁,他心系群眾的情懷、兢兢業業地實干、不求回報地奉獻,在平凡的扶貧崗位上書寫自己的人生、實現自身的價值。
作者簡介:石英萍、曹開成,都昌縣西源鄉扶貧專干。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