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 史慧芳


他始終牢記“宣傳黨的政策、抓實精準扶貧、建強基層組織、為民辦事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的職責要求,團結帶領村“兩委”干部,緊緊依靠群眾,堅持黨建帶村、發展強村、民主管村、生態美村、道德潤村、清廉正村,充分發揮行業部門優勢,把“扶志、扶智、扶德”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走出了一條富有成效的脫貧攻堅之路。他就是賴政兵,省委宣傳部版權保護中心主任,駐廬山市白鹿鎮玉京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他在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工作已滿20年,是宣傳戰線的一名“老兵”,面對組織的安排,他毫不遲疑地服從要求,轉戰新的戰場,成為扶貧戰線的一名“新兵”。2019年,在省委宣傳部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他為玉京村爭取扶貧項目、物資和資金共1500余萬元,圓滿完成 15戶23人脫貧任務,使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37% ;玉京村繼2016年整村退出省級貧困村和入選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以來,2019年又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第六屆省文明村鎮,實現了玉京村從貧困村到省級文明村的美麗蝶變。
黨建引領,讓基層基礎夯實起來
作為第一書記,他始終牢記職責使命,把提升村黨支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作為開展幫扶工作的切入點,積極探索多樣化的黨建活動,不斷增強基層黨建工作實效,致力于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他組織黨員赴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舊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定期面向全村黨員講黨課,積極宣講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等;從村組干部、返鄉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務工經商人員、致富能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成員中發展黨員,著力把先進分子和優秀人才吸收進來,為農村黨員隊伍注入新鮮血液。他積極對接部機關黨委,開展組織互聯、活動互辦、隊伍共建,指導提升村委制度建設、作風建設、思想建設;落實每月1日“黨員活動日”、“三會一課”、“四議二公開”、“三務公開”等制度,增強村級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他針對農村黨員實際,對年老體弱黨員采取送學上門、送教上門;對外出流動黨員,通過建立微信群,運用網上黨支部等載體,把線上與線下教育結合起來,確保學習教育全覆蓋、無遺漏。
傾情投入,讓群眾生活好起來
作為第一書記,他堅持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堅持人到、心到、情到,克服了無暇教育孩子、照顧老人等家庭困難,駐村工作時間遠超規定的每季度駐村時間不低于50天的標準,努力為民服務解難題。2019年下半年,由于持續高溫少雨,廬山市出現歷史罕見的嚴重旱情,群眾的生活用水受到了較嚴重影響。他組織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一道,積極開展抗旱,多方實地尋找水源,最終解決了玉京村及下游四個村1.15萬名群眾的生活用水問題;利用日常走訪,及時幫助解決貧困戶姜忠華女兒的入學難題;自掏腰包為患帕金森病的貧困戶項永衛購買黑板、粉筆。特別是2020年春節期間,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他安頓好家人后,2月1日就抵達玉京村,團結帶領工作隊員和全村黨員干部,戰“疫”又戰“貧”,在一個戰場堅決打贏兩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由于表現突出,2020年2月25日榮獲省委組織部通報表揚。
產業發展,讓群眾口袋鼓起來
作為第一書記,賴政兵認為不僅要當好群眾的貼心人,更要當好脫貧攻堅的帶頭人。他常說,發展產業才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他帶領村黨支部請進來、走出去,不斷解放思想,向先進學習,形成了發展茶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的思路;流轉160余畝土地,建立高山云霧茶專業合作社,使全村茶葉種植面積達1500畝;注冊玉京茶葉商標,并爭取將其列入“江西省扶貧產品名錄”,改變玉京村廬山云霧茶無品牌的歷史;引進市場主體,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和帶貧益貧功能,成功簽約潤田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到村建設茶葉加工廠,實行“公司+合作社+茶農(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對當地茶葉實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制作和銷售,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智志雙扶,讓群眾“腦瓜子”富起來
作為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老兵”,賴政兵深知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的重要性。他利用玉京村被列為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的契機,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將扶貧與扶志、扶智、扶德相融合,使貧困群眾既鼓了錢袋子,又富了“腦瓜子”。他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從村部大樓剝離,并整合“云講堂”、農家書屋、老年活動室、村史館、黨群活動室等功能,配套建設鄉村大舞臺、村民活動廣場、健康診所等陣地,打造了一個融學習理論、宣講政策、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文化生活為一體的綜合性文明實踐場所;針對玉京村小組較多、村落較為分散、群眾參與活動不便的弊端,在毛家垅、周家坳、阮家牌等人口較集中、偏遠一些的自然村,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打造群眾“家門口”文明實踐場所;充分發揮本地村干部、五老、鄉賢、致富能手等作用,組建8支志愿服務隊伍,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讓在精準扶貧中涌現出來的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土專家”“田秀才”登上講堂,作為脫貧攻堅培訓的“活教材”;充分利用九江學院的資源,把玉京作為大學生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基地;充分運用“學習強國”、“四點半愛心課堂”等平臺,把文明實踐活動融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中心工作;注重挖掘身邊先進典型,先后開展了“十大最美玉京人物” 、“最佳脫貧示范戶”評選活動,營造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大德行天下的氛圍;為推進扶貧與扶志并行,物質與思想脫貧同步,多次舉行“三講一評”頌黨恩活動,創辦精準扶貧愛心超市,實行“以獎代補、多勞多得”的脫貧正向獎勵機制,在貧困戶中形成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的共識。
環境整治,讓村容村貌美起來
以實施省級文明生態村建設為契機,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等工作,打造秀美田園玉京,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聘請旅游公司高標準編制《廬山市玉京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邀請專家學者對玉京村進行問診把脈;投入資金近100萬元推進碼頭鎮集市改造提升工程,使碼頭鎮集市成為五觀路邊的一個重要節點;爭取100余萬元對玉京小學進行整體改造和提升,建成了最美鄉村學校;結合五觀路改造,利用九江學院設立大學生文明實踐基地的契機,開展“圖說美麗玉京”墻繪行動,推出了一批思想道德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墻、脫貧攻堅墻、廬山詩詞墻等。全長4.15公里的五觀路改造提升工程,從環山公路五里牌路口延伸至觀音橋景區,已完成“白改黑”和道路劃線,目前已進入邊溝施工和路燈安裝等掃尾階段;通過向上爭取資金和群眾自籌,完成高家嶺道路硬化,修建簡易路達臥龍崗,為旅游開發打好了基礎。
扶貧路上,賴政兵一步步堅實走來,從剛開始的無所適從,到現在的淡定從容。他常說,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作為扶貧戰線的一員,雖然很苦很累、付出很多,但能夠有幸成為脫貧攻堅的參與者、見證人,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責任編輯: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