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首山
前些年,《莫愁》報道了江蘇百年蘇花集團董事長李亞娟的創業事跡,當時,她正向著“讓蘇花花生走向全國”的夢想努力。2020年6月,當記者再度采訪李亞娟時,得知百年蘇花產品已經走向全國市場。她說:“感謝這個時代,讓我有機會實現夢想。我將以脫貧攻堅為契機,帶動更多農戶走向致富之路。”

“拍拍身上的灰塵,振作疲憊的精神,遠方也許盡是坎坷路,也許要孤孤單單走一程……”多年前,李亞娟在回鄉的汽車上聽到這首《壯志在我胸》時,感觸頗深。
當時,李亞娟在南京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但看到現代農業的美好前景,她毅然辭職回到家鄉泗陽縣八集鄉創業。
泗陽縣八集鄉種植花生由來已久,但一直未形成產業。“我的爺爺、父親一直靠種花生、賣花生為生,所以創業之初,把八集花生做成產業就成了我的創業方向。”李亞娟說,家里祖祖輩輩和花生打交道,讓她對花生有著天然的親切感。那么,怎樣才能將小小的花生變成“致富果”?李亞娟很快摸索出答案。
八集鄉的花生品種由于殼厚、粒小、出油率低、包裝簡陋,影響了產量和效益。李亞娟找準發力點,突破固有種植思維,引進了殼薄、細膩、適合生食的天府三號、四粒紅、小金生等新品種,一下子就讓畝均效益增加了3成以上。
為了把效益普惠到父老鄉親身上,2009年,李亞娟牽頭創辦了泗陽縣蘇花花生專業合作社,采取“帶動+合作發展+利益共享+合同種植+利益返還”的運作模式,帶動1.5萬戶農戶建立了花生種植基地。
創業的步伐雖然已經邁出,但是“創立百年基業,打造百年品牌”才是李亞娟的最終目標。“只有把產品做成品牌,產業才能得到長久發展。”李亞娟對此有著明確的認知。因此,在種植花生的過程中,李亞娟對合作社員制訂了“六統一”的標準運作模式: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播種時間和栽培模式、統一品種、統一施肥用藥、統一采收、統一銷售,進行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植以降低成本、優化基地,全面提升花生的品質,并注冊了“蘇花”牌商標。
“做就要做大。”李亞娟不滿足泗陽市場,她迅速尋找新的優質種植基地,先后在沈陽法庫、吉林松原、河北石家莊、陜西渭南、山東壽光等5省12縣市新建了合作聯社,種植黑花生新品種面積達到1.85萬畝。
“創業十幾年,我一直帶著父老鄉親一起干。公司的500畝基地就是試驗田,每每有新品種,我都先種,測試成功了再推廣給社員種植。”李亞娟說,小花生給合作社帶來豐厚回報后,合作社再給社員分紅:按照高于市場10%的價格收購社員的花生;按照高于20%的租金流轉社員的土地;吸納社員進入合作社上班,并按照高于普通農業企業50%的標準給工人發工資。這樣,一年下來,合作社通過特殊方式的分紅金額達到了280萬元。
社員劉美霞、宋開前、劉翠玲每戶向蘇花合作社流轉十幾畝地,每畝地流轉金1000元,每戶每年光流轉土地就可以多拿近3000元。社員魏開前、王紹龍、王春、倪前英、王春梅和楊榮花除了把土地流轉給蘇花合作社,還在合作社就業。
隨著“蘇花”牌花生走俏市場,李亞娟借助優勢,乘機發力,創立了集農產品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擁有“蘇花”牌系列花生、小花生食用油、農副產品三大系列30多個特色產品的江蘇百年蘇花集團。
“農戶幫我種花生,成就我的創業夢想,我也不會忘記反哺他們,給他們帶去更多的經濟收入。”李亞娟一直堅守著創業初衷。
裴圩鎮陶萬村村民想種植花生增加收入,但缺乏種植技術和銷路。李亞娟聽說后,主動來到陶萬村流轉280畝土地建基地,鼓勵村民到基地務工,手把手傳授他們花生種植和管理技術,使村民人均年增收3萬余元。
近幾年,李亞娟最欣慰的是一些新農人的加入:“以前種植戶的年齡大多六七十歲,現在都是一些80后、90后,他們更懂種植技術,也會改變以往的噴藥治蟲方式,將一些先進的噴藥治蟲方法運用到現代農業中。同時,隨著天府九號新種子的引進,花生的畝產也由過去的三四百斤增加到了現在的五六百斤。”
不過,隨著電商的發展,蘇花集團的線下銷售受到一定影響。2016年,李亞娟迅速組建電商團隊,帶領公司全力打造“電商+微商+線下加盟店”的立體營銷模式,使蘇花集團的30多個產品陸續在淘寶、京東、蘇寧、天貓上線。
李亞娟常常感恩這個偉大時代,她說:“我們一家三代都是賣花生的,但在不同時代賣花生,實現的是不同的人生夢想。我爺爺是趕著毛驢車走街串巷去賣花生;我父親則是騎著三輪車將花生賣到了更遠的鄉鎮;而到了我這一代,坐在家里通過互聯網就可將花生賣到全國各地。我曾經的夢想是用15年時間將泗陽的花生賣到全國各地,沒想到在電商的助力下,這個夢想一朝就實現了。”發展電商的好處令李亞娟非常感慨,“過去,依靠省級總代理,銷售很難全覆蓋。現在是網上平臺,沒有了中間環節,產品直接賣向全國,不僅消費者得到了實惠,企業也提高了知名度。”
但是,人人都在做電商,如何才能脫穎而出?資金的投入是發展面臨的首要難題,最困難的時候,泗陽縣婦聯給予了李亞娟一定的幫扶。“每年,縣婦聯會給予一些獲得縣級三八紅旗手或最美家庭的創業者政策上的引導扶持,比如牽線到農商銀行,給予基準利率的貸款。這對我們來說可是實實在在的惠農服務。”
“紅色電商”是李亞娟的最新創意。身為中共黨員的她主動在“蘇花”電商平臺亮身份、亮承諾,此舉讓“蘇花”每天的訂單由200多單跳到了500多單,并且有30多人主動加入了“蘇花”網銷聯盟,成為推銷“蘇花”產品的網絡代理商。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因交通受限,一些農戶的蔬菜無法打開銷路。李亞娟看到農戶的燃眉之急,利用自己的渠道迅速幫助農戶們打開了蔬菜銷路,減少了農戶們的損失。5月17日,李亞娟被宿遷市委、市政府評為第二屆“十佳新銳宿商”。
最近,李亞娟正在帶領蘇花集團向相關部門申請批復進出口貿易函件,等函件批復下來開通國際貿易后,“蘇花”產品將打開全球化網銷之路,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同時,李亞娟還在組建“蘇花”微電影拍攝團隊,利用“產品+文化”的模式,通過微電影向更多人講述泗陽農戶們利用花生脫貧致富的故事。這是一種向文化市場進軍的新嘗試,更是李亞娟帶領蘇花集團探索發展的一條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