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煜明 王蕊

摘要:Libra白皮書一經發布,在全球引起桿然大波。美英等國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對Libra項目的支持.各國的監管態度和關注的要點各不相同。Ak Libra項目目前的運營進展及各國的監管態度來看,Libra成功推行的概率很大。面對Libra的影響,多國政府和企業積極應對,中國宣布加快中央銀行數字貨幣DCEP的進程。本文對“類Libra”數字支付工具未來的功能價值進行了預判。第一,“類Libra”工具對于政府和企業來說,將可能成為新的金融技術設施,基于區塊鏈可清算、全球化、低門檻的特點,“類Libra”工具將成為跨境金融貿易的重要清結算工具;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普惠金融基礎設施,“類Libra”工具將在各國政府的合作下成為新的全球金融支付體系。第二,“類Libra”工具對于個人來說將成為新型的移動支付工具,使得跨境消費和支付更加便捷低成本;同時也是支付行業第二次彎道超車的機會,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可一步實現信息化、數字化和移動化。第三,“類Libra”工具未來可成為生態內流轉的工具,可以實現激勵機制,形成商業閉環,推動產業生態的繁榮。
關鍵詞:區塊鏈;Libra;Libra治理;Libra技術;Libra監管;“類Libra”工具;金融基礎設施
中圖分類號:F49;F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20)04-0047-09
2019年6月18日,Libra正式發布白皮書,因Libra引發的風波不斷:美國國內舉行3次聽證會,7家創始成員退出Libra協會。盡管面對各種風雨,Libra團隊仍然在按照自己的節奏持續開發和運營。10月15日,剩下的21家創始團隊正式成立Libra理事會,并召開首次理事會議,選舉了協會董事會和執行團隊成員。在技術上,Libra的開發更是如火如茶,21家創始團隊都在積極部署驗證者節點;測試網絡上開發者熱度極高,已有34個項目在運行中,整體開發有條不紊。在Libra白皮書發布之前,也已經有多個國家在深入研究類似工具:新加坡與加拿大中央銀行聯合進行數字貨幣的跨境支付;委內瑞拉、韓國首爾、韓國金浦、烏拉圭、突尼斯、塞內加爾、英國、瑞典、印度、泰國、立陶宛、巴哈馬等國家和地區也都發行或正在研究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一、Libra治理進展:理事會成立,運營主體到位
2019年10月15日,21家Libra協會初始成員簽署了Libra協會章程,Libra協會理事會正式成立。同日還舉行了首次理事會議,協會成員任命了董事會,并投票選舉了Libra協會的執行團隊成員[1]。此外,協會管理架構中還包括社會影響力咨詢委員會,各部門關系如圖1所示。協會理事會、董事會及執行團隊成員的選舉和認定標志著Libra已經擁有了可以建設項目并進行持續去中心化運營的項目組,各成員將開始各司其職,推動Libra項目的進程。
此前Libra受到監管的壓力,最初宣布的協會成員中有7家退出了協會,剩下的21個成員中,除了支付行業和加密行業的5家公司,大部分的成員對金融監管不敏感。此外,大部分成員都需要借助Libra實現一定的突破,有較強的參與動力。例如,傳統的電信行業,甚至是包括支付在內的互聯網行業,都有著變革的需求,而加密貨幣正是他們作出變革的良好工具。同時,以巨頭Coinbase為代表的區塊鏈及加密資產行業公司,也需要在覆蓋領域上實現突破,將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的應用場景從交易、托管等延伸到更大的支付領域。另外,部分剩余協會成員可能與Facebook存在一定的綁定關系,現有聯盟的形成也有一定“友情支持”的成分存在。此外,在Libra協會董事會成員確認后,彭博社曾報道稱,Libra協會五名董事會成員均與Facebook及其高管有密切的關聯”[2]。
總體來看,目前已經成立的理事會關系較為穩定,董事會也是一個相對團結、高效的監督團隊,這對于Libra項目早期啟動和發展是比較好的開端。長期來看,則需要引入更多的協會成員和獨立董事,或者對董事會成員進行重新選舉,以建成用戶期望的“去中心化管理下的分布式網絡”。
二、Libra技術進展:開發者熱度高,已有34個項目運營
Libra的測試網于2019年6月18日與白皮書一起發布,并在github上開源。10月2日,Libra官方發布了Libra主網的路線圖,12月17日,官方又發布了第二版路線[3]。從主網路線圖上來看,Libra主網技術開發共分為四個里程碑,第一階段預計有5個驗證者節點進行完整的節點部署,到第四階段將有100個節點。隨著節點部署數量的逐漸增加,Libra將逐漸從私有鏈變為公有鏈,并在第四階段正式發布Libra主網。在主網發布之前,Libra網絡包括預主網和測試網。其中,預主網只對驗證者節點開放,測試網是開源的,所有開發人員均可以部署測試網進行測試。在路線圖上,測試網的發布是在第二個里程碑(從私有鏈到公有鏈轉變)部分進行,需要有25個合作伙伴部署驗證者節點,且Calibra的主導程度低于25%。目前由于測試網發布較早,遠早于驗證者節點在預主網上的正式部署,因而還未達到技術路線圖上的第二階段。另外,第二版路線圖中還提到,開發人員將主要關注三個方面:一是Libra的開發人員按優先級順序交付主網功能;二是專注于定義從Libra預備主網到主網的啟動標準;三是教育Libra社區,讓其成為對Libra項目有價值的貢獻者。
項目進展方面,2019年11月巧日,Libra官方發布了最近Libra項目的進展報告。進展報告顯示,測試網重啟后的七個星期內已經有34個項目在運行:包括10個錢包、11個區塊鏈瀏覽器、兩個IDE、1個API和11個客戶端。其中,客戶端是與用戶直接交互的程序實體。與驗證者節點不同,客戶端不直接參與共識,而是接受用戶的指令,并將相關指令處理后發送給對應的驗證者節點,可主要分為寫(如發送交易)和讀(如查詢賬本)兩大類操作。在Github上,截至12月24日,Libra已有1.36萬的訂閱量,101位代碼貢獻者,2231條代碼提交[4]。
預主網方面,截至2019年12月17日,21個協會成員中,已經有8位成員部署了驗證者節點,另外有5位正在部署進程中,還有8位在部署進程中的成員沒有技術團隊。對于那些沒有技術團隊但想來部署節點的組織,Libra協會正在制定一項策略,以在2020年完成Libra Core功能后進行部署。Libra主網上線之前將會部署100個驗證者節點。另外,為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加入,Libra協會技術團隊還舉行了Libra Core峰會,是Libra Core和Move合作開發的第一步。除了對Libra項目的背景、經濟學和愿景進行擴展概述之外,涵蓋的主題還包括:Libra Core概述及其路線圖、如何運行Libra節點、如何建立Libra錢包、如何擴展Libra網絡及Libra錢包的互操作性。Libra協會成員之一區塊鏈架構公司Bison Trails獲得了在Libra測試網上運行首個非Calibra驗證者節點的深入體驗。受益于與Libra合作,Bison Trails近期獲得了2550萬美元的A輪融資。
與監管方面的重重阻礙對比,Libra區塊鏈總體進展較為順利,開發者關注度很高,自發支持Libra區塊鏈的項目也很多,從技術上也尚未出現明顯的障礙與困難。理事會成立以來,Libra已經部署了8個驗證者節點,雖然與主網上線的100個節點相比還有差距,但Libra協會此前稱,有超過1 500個實體表示有興趣加入Libra協會,其中約有180個滿足初始成員標準,所以達成主網上線的要求還是有較大可能的。
三、Libra監管進展:各國監管態度總結分析
自Libra發布白皮書以來,各國政府均對Libra緊密跟蹤。其中,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前后召開了三次關于Libra的聽證會,而其他國家相關政府要員也持續對Libra表達各自的看法和態度。本文將各界政府對于Libra的態度進行了總結。
(一)Libra引起各國政府表態
1.偏向支持(默許)或在一定監管條件下支持
2019年6月19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基本上,我并不太擔心美國中央銀行會因數字貨幣或加密貨幣而無法再執行貨幣政策。同時,美聯儲不會將監管Facebook的Libra項目納入議程,因為美聯儲不具備此類權力。只有當它涉及消費者保護和洗錢時,才會進入我們的管轄”[5]。鮑威爾在出席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聽證會時也表示,只要相關風險得到恰當的識別和管理,將明確支持金融服務領域中負責任的創新。11月16日,美聯儲發表《金融穩定報告》表示,和全球穩定幣計劃一樣,Libra具有迅速被廣泛采用的潛力,如果設計和監管得當,由Facebook領導的穩定幣Libra項目可成為“新的交易媒介”。如果設計和監管不當,穩定幣可能會對金融穩定構成威脅,例如,無法按需將穩定幣轉換為本國貨幣或無法按時結算付款。
英國中央銀行行長卡尼宣布說,Libra等新支付服務可以獲得英國中央銀行前所未有的支持。英國中央銀行計劃就允許更多企業在中央銀行持有儲備進行磋商,這可能“鼓勵一系列新的創新能力”。監管方面,卡尼稱將對Libra“以開放心態而不是敞開大門的方式”進行審查,并在任何新的支付服務推出前“約定條款”必須得到采納。卡尼此前也表示," Facebook的加密項目將面臨‘最高標準的監管,但同時報以開放的心態”。另外,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FCA)曾在2019年7月31日發布《加密資產指引》,明確了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價值與USD、GBP等法幣掛鉤,并在網絡中用作支付購買商品或服務等用途的穩定幣;二是由一籃子資產做底層資產的穩定幣;三是由算法調節的穩定幣監管框架。從時間及業務模式上來看,該監管框架都與Libra有相當高的重合度,可以說是為Libra“量身定做”了一條合規之路。而據路透社報導,在Libra穩定幣計劃發布之前,Facebook曾三次與英國當局和監管機構會面,據猜想,討論的內容也是Libra如何才能合規地運營。
2.質疑或態度謹慎
歐洲中央銀行董事會成員默西2019年9月2日表示,Libra看似迷人,但并不可靠,它可能削弱歐洲中央銀行對歐元的掌控,影響歐元區銀行流動性,進而危害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還可能侵蝕歐元的國際地位,并呼吁人們不要相信Facebook對Libra作出的一些不可靠的承諾。歐洲中央銀行執行委員會成員Coeure 7月7日在法國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讓Facebook等美國科技巨頭推出的新金融體系在金融服務的監管空白中發展是不負責任的,因為這太危險了。我們必須比現在更快地采取行動”。德國議員費伯稱,擁有超過20億用戶的Facebook可能成為一家“影子銀行”,Facebook等跨國公司在引入虛擬貨幣時,決不能讓它們在脫離監管的環境下運營。這為監管機構進一步審查敲響了警鐘。法國財政部部長勒梅爾稱,七國集團(G7)的中央銀行行長準備一份關于Facebook項目的報告,并表達了Libra可能會逐漸取代傳統貨幣的擔憂。澳大利亞中央銀行行長Lowe則指出,“在Facebook的提議成為我們日常使用的東西以前,還有很多問題,有很多監管問題需要解決。該加密資產不會登陸澳大利亞,因為澳大利亞已經有非常高效的電子支付系統”。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在2019年7月5日發布的最新趨勢報告中稱,Libra將威脅到金融體系的穩定。沒有適當的控制,Libra可能被廣泛用于洗錢。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Waters表示,“考慮到Facebook麻煩不斷的過去,我要求其同意暫停任何開發加密資產的行動,直到國會和監管機構調查這些問題并采取行動。我們不能讓他們去瑞士,并與美元競爭”。
多國隱私監管機構發表聯合聲明,表示Facebook早前在信息處理方面并未達到監管機構及其用戶的預期,公布了聲明人對Libra協會、Facebook子公司Calibra,以及未來Libra網絡在保護個人信息方面的期望,針對Facebook并未明確指出具體保護個人信息的處理措施表達了擔憂。
(二)監管對Libra的關注重點
監管對Libra關注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關于金融穩定,包括以下五點:第一,影響主權貨幣地位。Libra將搶占主權貨幣應用場景,使主權貨幣及貨幣政策“形同虛設”,同時可能影響主權貨幣的國際地位。第二,影響債券市場。Libra的儲備不全是法幣,還有一籃子低波動性資產,如銀行存款、短期國債和政府債券。Libra的應用越廣,對此類債券的需求就越大,從而將推高價格,降低收益率,對籃子內經濟體造成利率下行壓力。第三,資本自由流動。購買Libra會導致本國資產外流,并對本國的匯率形成較大的壓力,這對于資本無法自由流動的國家來說影響較大,且將進一步影響貨幣政策效果。第四,沖擊傳統銀行業。Libra的零手續費跨境支付將影響銀行收入,且用戶存款由銀行流人Libra,將影響銀行償付能力,并降低貸款儲備。第五,洗錢、恐怖主義融資問題。區塊鏈的無國界性,以及匿名性帶來的跨境洗錢等風險。另一方面,監管則重點關注數據隱私問題。從Libra聽證會可以看出,美國國會對于Libra的一個重要不信任點在于此前發生的嚴重的Facebook用戶信息泄露、以及未經用戶許可使用用戶信息等事件。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副主席Brown直接指出Facebook用戶隱私安全問題頻發,濫用用戶數據,最近還被巨額罰款,表示Facebook發幣難以再讓人信任。
(三)Libra的監管應對
針對各國監管機構的關注和擔憂,Libra積極應對并承諾會努力符合各國的監管要求。其主要應對思路包括三個方面:
1.符合金融穩定的監管要求
目前部分國家對于穩定幣、加密貨幣支付等方面已經有了明確的監管框架,如英國、新加坡等。除了這類國家外,更多的國家在支付領域也都有現成的監管框架,如設立支付系統牌照、儲值工具牌照等,甚至有的國家要求持有銀行牌照。除牌照之外,絕大多數支付領域的監管機構也在KYC/AML(了解客戶/反洗錢)方面有明確的合規要求。例如,美聯儲在《金融穩定報告》中表示,穩定幣必須符合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的規則,并補充道,發行人應充分披露其服務條款;對于穩定幣與基礎資產的綁定方式應該透明,且持有人的數據隱私必須得到適當維護。雖然Libra的支付屬性沒有被監管部門完全承認,但至少針對這一方面的屬性可以有明確的合規路徑,讓Libra可以主動合規。
除了支付屬性外,由于Libra儲備中還包含部分政府債券的投資,可能還將涉及到證券的監管。在這方面Libra沒有進行太多的披露,債券期限、占比都還不明確。如果期限極短、占比極低,可能會采取類似純法幣抵押穩定幣的監管方式;如果占比較高,可能會涉及證券投資方面的監管。但是,大部分國家也已經有成熟的證券監管體系,同樣是一個有“規”可“合”的領域。因此,在現有監管體系已經足夠成熟和明確的情況下,通過與監管機構的深入溝通和協商,Libra滿足現有監管要求是可以預見的。目前,Libra已經在關于金融穩定監管方面與各國政府進行討論。2019年9月11日,Libra協會向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提交了在瑞士法律監管下發行穩定幣的評估請求,以及支付系統牌照的申請。FINMA基于Libra目前的狀態給出了正式的反饋:一是Libra需要獲得FINMA的支付系統牌照;二是支付系統需要服從全球最高標準的反洗錢(AML)條例;三是需要符合一些其他的額外要求,如資本分配、運營風險、風險集中度、流動性和管理Libra儲備的相關要求;四是還需要符合類似于銀行的合規條例。
2019年9月16日,Libra代表在瑞士巴塞爾與國際清算行(BIS)下設的支付及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舉行會談。參會者還包括美聯儲和英格蘭銀行等在內的26家全球中央銀行官員。Libra在會上回答了有關穩定幣使用范圍和設計的關鍵問題,也與各國中央銀行官員探討了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支持的穩定幣會帶來的政策與監管風險。在本次會議上,德國、法國中央銀行的官員對Libra表示了明確反對。此次會議結果被納入了10月提交給七國集團(G7)財長的報告中。在10月23日舉行的第三次聽證會上,扎克伯格也表示:第一,在獲得美國監管機構批準之前,Facebook不會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推出Libra。第二,Libra需要獲得所有監管機構的批復,包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金融執法網絡等。第三,Libra會與監管機構合作,確保符合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的要求。
2.避免影響主權貨幣
各國對Libra最核心的擔憂在于對本國主權貨幣應用場景和國際地位的影響。目前來看,Libra在這一點上采取了明確維護主權貨幣的態度。2019年9月16日,針對法國財長Maire提出的“Libra威脅國家主權”的言論,Marcus連續發布多條推特進行回應,表示在Libra的發行過程中,并沒有新的貨幣被創造出來,而是1:1錨定現有法幣的價值,因而也不會對國家主權造成威脅。并且強調Libra團隊將持續與各國中央銀行、監管機構及立法機構溝通,以解決他們的擔憂。
2019年10月23日,在美國舉行的Libra第三次聽證會上,國會議員們對Libra影響美元地位感到擔憂。按照現在Libra儲備貨幣的占比構成(美元50%,歐元18%,日元14%,英鎊11%,新加坡元7%),美元已經是其中占比最大、最重要的貨幣。扎克伯格在回答參議員的提問中也再次明確了:Libra的儲備貨幣構成將主要聽從美國監管機構的意見,不排除進一步提高美元占比的可能性。并且在未來若有新的貨幣加入到Libra的儲備籃子中,也將優先參考美國監管機構意見,保障美元的主導地位,以免美元份額被稀釋。當然,也不排除未來為了保障美元地位而拒絕其他貨幣加入的可能性。
2019年11月12日,Libra聯合創始人、Calibra首席經濟學家Catalini在推特上表示,Libra的儲備金,以及確保Libra的資產是由中央銀行管理、控制和產生的所有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對貨幣政策的一種補充。即便CBDC(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真的能參與進來,也將有助于優化Libra的運營,因為兩者本來就是同一個支付網絡。在那種情況下,放棄Libra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將更加有效,讓人們更加關注在中央銀行發行的資產之上實現廉價、快速的支付。
3.承諾數據隱私
Calibra是Libra區塊鏈網絡上由Facebook團隊開發的錢包,掌握著Libra區塊鏈上核心用戶數據、交易數據等敏感信息,這是監管機構重點考察、但目前有還未明確的問題。由于Facebook此前有泄露用戶隱私的歷史,最近又陷入泄露7000頁機密文件的事故中,導致Facebook在數據保護方面的信任度一再降低。對此,Libra團隊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切割Facebook與Libra的必然聯系,強調Facebook只是Libra協會中的成員之一,不具備單一決策權。Libra協會正在招募一名新的獨立負責人,Calibra的CEO馬庫斯不會參與招募。Calibra也不是Libra的官方錢包,而是眾多錢包之一,任何開發者均可以開發錢包,用戶可以自由選擇。Calibra的產品副總裁接受采訪時也表示,Calibra與Libra是獨立的兩件事,作為Facebook、作為Calibra,不能決定Libra何時發布區塊鏈——這實際上是Libra的決定。這種去中心化的模式可以降低風險,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Facebook之前數據隱私問題給Libra夾帶而來的負面影響。另外,Libra在面對聽證會官員提問時,也反復強調了Calibra不會出售用戶數據,也不會提供給第三方作為信貸決策。
目前為止,數據隱私還是Libra相對不太明朗的問題,這涉及到監管與匿名之間的沖突。聽證會上扎克伯格關于Calibra數據的表態還是有所保留,一些關鍵問題都未提及。例如,Calibra上數據所有權問題,是屬于用戶的,還是屬于Facebook的?又如,數據的使用權問題,由于未定義數據所有權,所以使用權是否能夠默認歸Facebook所有?再如,扎克伯格提出“不會將人們的支付賬戶信息本身用于廣告目的”,那是否可理解為,除支付賬戶以外的信息有可能用于廣告目的或其他目的?即使Facebook不公開出售數據,不為第三方公司提供相關數據服務,Facebook擁有這些用戶核心金融數據本身就能為其提供非常可觀的業務收益,這也將成為Facebook未來最為看重的數據資產。這也是大家最擔心的問題之一,短期來看也是很難系統性解決的問題,目前主要靠公司的自我約束。
四、其他“類Libra”數字工具
從Libra的各項進展,尤其是監管態度來看,Libra大概率會成功推行。這種新型的數字工具將可能對全球支付體系產生深刻的影響,其背后一籃子貨幣的儲備也將影響全球貨幣格局。在Libra項目宣布以后,為應對其沖擊和影響,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和地區表示將發行類似Libra的聯盟工具。
有消息稱,Fnality International公司準備推出跨國穩定加密貨幣USC(Utility Settlement Coin,公共事業結算幣,也叫 U.K.-Based Project)。Fnality International公司由來自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14家國際銀行和金融機構共投資5000萬英鎊合資成立,用于管理即將推出的穩定加密貨幣USCo USC將基于一個私有的以太坊網絡Autonity來構建,價值將與5種主要法幣掛鉤,分別是美元、加元、英鎊、日元和歐元。這14家國際銀行和金融機構分別為:瑞銀集團、巴克萊集團、納斯達克、瑞士信貸集團、紐約梅隆銀行公司、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道富銀行、德國商業銀行、桑坦德銀行、荷蘭國際銀行、比利時聯合銀行、勞埃德銀行、三菱UFJ銀行和三井住友銀行。
2019年9月,歐洲中央銀行管理委員會成員維勒魯瓦表示,法國中央銀行已經開始研究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并強調,歐洲支付市場由美國、中國主導,歐洲幾乎沒有什么時間建立自己的支付體系。德國財政部長Scholz在談及Libra時也表示,將引入名為" e-euro”的歐洲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并認為這樣的支付系統對于歐洲金融中心及其與世界金融體系的整合都是有益的,不應將這一領域留給中國、俄羅斯、美國或任何私人機構。在巴西舉行的2019年金磚國家第11屆年度峰會上,金磚國家商業委員會(BRICS Business Council)支持在成員國間創建一個單一的支付結算體系的想法,并借此實現尚待開發的“金磚五國數字貨幣”。金磚五國(BRICS)是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五個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金磚五國擁有全球40%的人口與23%的GDP。
而在Libra的白皮書發布以前,加拿大和新加坡政府也在進行相似的跨境支付實驗。加拿大中央銀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2019年5月完成首次互相發送中央銀行支持的數字貨幣試驗,由新加披金融管理局國內支付網絡Ubin和加拿大Jasper通過分布式賬本技術完成了這一項目。
除“類Libra”的聯盟數字工具以外,其實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在很早的時期就深入研究法定數字貨幣。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宣布正在開發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與人民幣1:1,取代MO,采用雙層運營體系,技術暫時保持中立。此前,委內瑞拉宣布發行以石油支持的數字貨幣PTR(Petro Cryptocurrency,簡稱“石油幣”)。瑞典也決定推出自己的加密貨幣E-Krona,作為相當于該國常規貨幣的數字貨幣,用于消費者、公司和政府機構之間的小額交易。南美洲國家烏拉圭,非洲國家突尼斯和塞內加爾,大洋洲國家馬紹爾群島也都發行了各自國家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韓國則主要由地區政府進行研究和實驗,首爾市政府計劃發行一種名為“S-coin”的本地數字貨幣,其目標是鼓勵公民參與治理,促進公民之間的合作,并收集信息;2019年3月8日,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稱,韓國金浦市政府預計發行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金浦Pay",是采用區塊鏈技術的支付體系。此外,英國、瑞典、印度、泰國、立陶宛、巴哈馬等國家也都在研究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五、“類Libra”工具的功能價值預判
(一)成為全球金融基礎設施
1.提高國際貿易與清結算效率
Libra之所以能成為全球高效流通的支付工具,是因為借助了區塊鏈的技術優勢。區塊鏈具有可信、可追溯、可清算、全球化、壁壘低的特點,可以節省支付和交易的成本,在全球和跨境支付場景中的優勢尤其明顯,這是Libra愿景得以實現的前提[6]。
“可信”和“可追溯”是基于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工作原理實現的[7]。分布式賬本是一個含有多個節點的網絡,并在網絡成員之間共享、復制、同步數據和信息,而且是由各節點基于共識原則來制約和協商如何對信息進行記錄和更新。每個時間段的信息將通過哈希加密算法被串成一條順序鏈,從而永久記錄網絡參與者之間的交易,如資產或數據的交換。基于這樣的工作原理,區塊鏈就有了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特點,網絡中發生的所有交易都將被原樣記錄、永久保存,可隨時追溯資金的來龍去脈。在支付交易中將降低雙方的信任成本,并使資金監管變得更容易。
“可清算”和“全球化”是基于區塊鏈所創造的統一價值體系而實現的。傳統世界以貨幣為載體的價值體系有國界之分、銀行系統之分,所以不同價值體系之間是割裂的。跨體系傳遞價值會耗費時間和金錢的成本。而區塊鏈的價值體系以數字貨幣為載體,所有的交易都記錄在鏈上,各個錢包地址內的余額情況可以隨時更新同步,清算效率非常高。尤其在跨境場景中,與跨銀行、跨境的清算相比,區塊鏈的鏈上清算顯著提升了效率。
全球跨境支付和匯款的市場很大,每年至少有上萬億美元的轉賬額,大部分轉賬類業務都需要按照T+N的流程進行轉賬操作,平均轉賬手續費率超過7%。基于區塊鏈的清算結算優勢,“類Libra”的工具未來可以成為有效的跨境貿易結算工具,提升雙邊貿易結算效率,降低結算成本[8]。
2.推進普惠金融
如何更好地了解客戶(Know Your Customer,KYC)是傳統金融機構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因為KYC過程存在許多難點,包括:客戶資料受監管、受保護或被刻意隱瞞,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來提高準確度;為保證形式要件完整而使得KYC過程冗長;KYC后的客戶資料可能會被泄漏或濫用等。此外,在現有銀行體系進行支付轉賬都需要依賴于銀行賬戶體系。在銀行無法觸及的地區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轉賬就變得十分困難。據世界銀行統計,2017年,世界上仍有17億人沒有銀行賬戶。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這意味著世界上有17億人無法利用銀行進行基本的儲蓄、匯款等業務。而更重要的是,銀行絕大部分現有金融服務又依賴于客戶的KYC情況、過往金融記錄等銀行數據,從而很難將金融服務延伸給這些真正需要融資的貧困人群。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如菲律賓,大約70%-80%的人口沒有銀行賬戶,且銀行間市場也極度不發達,資金流動很困難,很多人的支付、匯款都還停留在現金時代,更不要說更復雜的基于銀行信用體系衍生的金融服務[9]。普惠金融就是需要解決這些問題,讓盡可能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務。
區塊鏈對個人的價值傳輸網絡首先可體現在對KYC的提升上[10]。首先,利用密碼學構建的區塊鏈體系,可以使得每個用戶的身份不可偽造、行為不可抵賴,可形成KYC的數據基礎;其次,可以利用區塊鏈的點對點支付功能,快速進行個人資產可信交換;最后,基于區塊鏈上的各類可信數據,區塊鏈可逐步構建出真正的普惠金融體系。因此,“類libra”數字工具可以成為弱國政府的普惠金融基礎設施,讓以往沒有銀行賬戶、難以負擔金融成本的當地居民可以便利地行使儲蓄、支付、借貸、跨境轉賬等一系列金融權利,提高金融行為的便利性。
3.建設新的全球金融支付體系
傳統的全球金融支付設施主要以SWIFT為代表。SWIFT即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提供的一個結算網絡,使金融機構可以在世界范圍內發送和接收有關金融交易的信息,并提供規范和可靠環境。截至2018年,全球約有一半的高價值跨境支付使用SWIFT網絡。截至2015年,SWIFT鏈接了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萬一千多家金融機構,平均每天交換超過3200萬條消息。雖然SWIFT不直接接觸資金或證券,但由于其提供了跨銀行的消息傳遞通道,是國際結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SWIFT系統本身存在一些固有問題:一是交易通過中介,這導致銀行和客戶的成本更高;二是使用VisaNet的商家通常收取高額費用;三是交易信息可以更改。
4.進行更高效、更安全、更加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轉賬
傳統的跨境交易可能需要數天才能通過SWIFT的清算,速度很慢。而基于區塊鏈的結算體系,不但可將其作為信息傳輸通道,同時還可以直接完成資金結算。因為區塊鏈是一種開放的分布式賬本,能夠以高效、可驗證的方式記錄雙方之間的交易。每個參與方都可以直接驗證其交易伙伴的記錄,而無需中間人。并且每個有權訪問系統的人都可以看到每個交易及其相關價值。同時,數字貨幣都是“現金”,每一次交易都是實時清算,而大多數信貸和金融清算機構在沒有大量調解員的情況下是無法開展工作的。因此,通過國際合作,可以共同推廣一種新的基于區塊鏈的“類Libra”工具,構建一套新的國際金融支付體系,基于數字貨幣全球性、可清算的特點,未來體系內的交易各方能夠利用新的數字工具進行更高效、更安全、更加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轉賬。
(二)新型移動支付工具
Libra等數字工具除了幫助國家、政府、企業建設貿易和支付的金融基礎設施以外,其本身對于個人用戶而言,則是一種新型的移動支付工具。基于區塊鏈的點對點支付特性,只要有互聯網就能實現移動支付。
1.跨境消費支付更加便捷
對于部分移動支付、數字支付已經比較發達的國家,“類Libra”數字工具可以使得跨境支付消費更加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由于數字工具本身為線上支付,線上渠道場景是最容易打通的應用場景,尤其在跨境電商、境外消費等領域。未來很多大型互聯網企業,尤其是擁有海外用戶的跨國互聯網企業,可能將“類Libra”穩定幣作為重要的支付工具,支持其在用戶、商家和平臺之間傳輸,使其能夠在互聯網生態中流轉。例如,Libra就是利用其創始者的全球應用資源,為其提供廣告支付、電商消費、交通出行等各種線上支付場景,使其有很強的普及性和滲透性。
使用“類Libra”工具可以減少用戶跨境消費時的匯率波動風險,降低損失。同時,對于移動支付產業發達的中國而言,也更有利于國內移動支付工具在海外進行拓展,增加全球用戶數量I“]。
2.實現支付行業的第二次彎道超車
20世紀60年代,信用卡開始在歐美普及,美國信用卡產業體系非常成熟。目前,信用卡在美國的支付占比仍超過80%,移動支付的普及率仍不高。然而,從中國移動支付發展的歷史來看,雖然中國的信用體系建設較晚,只有1/3的人使用信用卡,但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下,移動支付已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支付工具。2017年,中國的移動支付規模超過9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一,超過美國移動支付規模90倍,實現了支付行業的第一次彎道超車。當前,區塊鏈是支付行業第二次(移動支付之后)彎道超車的機會,尤其是對于當前支付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的發展中國家。
對于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其本身的信息技術和移動設施都還比較薄弱,“類Libra”的區塊鏈底層可以幫助相關國家從現金支付一步到位實現信息化、數字化、移動化,實現信息化系統、移動支付等諸多產業的突破,提高整體國民經濟水平。
(三)生態內流轉,實現激勵機制
除支付場景外,“類Libra”支付工具未來將成為線上生態中流轉的貨幣。例如,線上生態內的機構可以提供以“類Libra”工具定價的商品與服務,或支持其支付的通道;而用戶可以直接從生態中獲得“類Libra”。Facebook稱,將支持其商家和用戶直接在生態中獲得以Libra計價的收益,并可以用獲得的Libra進行Facebook上的服務購買、廣告支付等,在生態內流轉,形成商業閉環。
在初期冷啟動時,“類Libra”穩定幣也可以作為激勵積分,對生態有貢獻的用戶和企業進行獎勵,使其更有動力去繁榮生態。例如,對支持該穩定幣支付的商家進行穩定幣獎勵,或是用戶使用該穩定幣支付可以直接打折等,這相當于是穩定幣的發行方發補貼給用戶。
日本即時通訊工具Line在全球的注冊用戶超過4億,在日本擁有約8000萬月活躍用戶,中國臺灣地區約2 100萬用戶。Line在其聊天工具中集成了數字錢包Line Pay,可以進行數字貨幣的支付。為激勵Line Pay的使用,用戶只要使用Line Pay進行支付消費或在Line中完成任務,就可以獲得LinePoints獎勵,一個Points等于1元新臺幣,可以在Line生態商城(合作商家)中消費直接抵扣,或者兌換其他的積分。未來Line Points將進化為區塊鏈積分(數字貨幣),可以進行支付消費和轉賬。通過激勵機制的方式,用戶還可以獲得原生數字貨幣。例如,用戶參加活動進行推廣贈送,或者在生態中作出貢獻,以該穩定幣而非普通的法幣作為獎勵,這樣用戶可以直接獲得數字貨幣,再在生態中進行循環使用,促進貨幣的流通。
參考文獻:
[1]Libra Board of Directors[EB/OL].https://www.libra cowlah/managemendsocial-responsibility-leadership/,2019-10-15.
[2]Libra協會董事會成員與Facebook及其高管關系密切[EB/OL].http://www.Olcaijing.com/article/45801.htm,2019-10-15.
[3]RLibra.第二份路線圖[EB/OL].https://www.tuoluoeaijin& cn/kuaixun/detail-98920.html,2019-12-20.
[4]Libra發布項目最新進展,測試網交易已超過51000筆[EB/OL].https://lianmishu.com/zixun/44713.html,2019-11-16.
[5]美聯儲主席:不擔心加密貨幣Libra會取代法定貨幣[EB/OL].http://vl.8btc.cow/?p=430664&preview=true,2019-06-20.
[6]造煜明.數字經濟“催化劑”區塊鏈賦能產業[EB/OL].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53149984542898]77&wfr=spider&for=pc,2019-12-17.
[7]鄭磊,鄭揚洋.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路徑:區塊鏈Token經濟生態初探[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20,(1):19-26.
[8]谷燕西.Libra對全球金融行業的沖擊[J].財經問題研究,2020,(3):3-11.
[9]袁煜明,等.區塊鏈四層應用模型的構建與解析(上)[EB/OL].https://www.jianshu.com/p/73ab07d51dla,2018-12-03.
[10]中國移動支付領跑全球:9萬億美元規模達美國90倍[EB/OL].https://news.china.com/internationalgd/10000166/20170925/31512963.html,2017-09-25.
[DOI]10.19654/j.cnki.cjwtyj.2020.04.006
[引用格式]袁煜明,王蕊.Libra的運營、監管與“類Libra”功能預判[J].財經問題研究,2020,(4):47-55.
收稿日期:2019-12-24
作者簡介:袁煜明(1984-),男,浙江湖州人,火幣中國CEO,火幣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區塊鏈前沿技術、落地應用和商業模型研究。E-mail:yuanyuming@huobi.com
王蕊(1993-),女,浙江寧波人,火幣中國高級研究員,主要從事區塊鏈應用與數字金融研究。E-mail:wangrui@huob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