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少鑫



[摘要]縱觀近七年高考新課標卷I的元素周期律試題,從考查目標、素材情境和設問方式三個角度進行試題分析,為高三化學復習備考提供參考。
[關鍵詞]元素周期律;試題分析;高考備考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14-0059-02
一、試題分析
1.考查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近七年高考新課標卷I每年都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元素周期律的知識,雖然考查方式有所創新,但所涉及的知識范圍相對固定:每年都只考查前20號元素,且都是主族元素,其中非金屬元素考查頻率高于金屬元素,熱門考查元素有0、Na、S、Cl等。考查內容涉及元素核外電子數及其排布方式,最外層電子數的相關數據及推斷,必修1中有關前20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無機和有機皆有考查),以及相關的化學方程式。具體考查的元素和知識統計如表l所示。
(2)能力目標
高考試題應該充分發揮高考的積極導向作用,為國家選拔高素質綜合型人才,著眼學生的長遠發展,著重考查學生的關鍵能力,以選拔具備終身發展與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1]。元素周期律試題主要考查的能力有:(1)提取關鍵信息并用已有的認知結構進行加工的能力。試題呈現的情境往往都很陌生,學生只有從陌生情境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將其轉換為自己所熟知的知識,才能順利推出元素的種類。(2)證據推理能力。在推斷初期,基于題目給定的證據,對物質的組成、結構進行適當的推理和假設,然后通過分析加以證實或證偽。(3)模型構建能力。在元素周期律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規律需要去理解和記憶。例如金屬性、非金屬性的遞變規律;原子、離子半徑的變化規律;電子的排布規律;等等。這么多的規律只有在頭腦中進行模型構建,梳理成思維導圖,才能快速且準確地提取。(4)心理自我調節能力。面對多變的試題情境,在高考的高強度壓力下,學生必須學會調節自己的心境,做到不慌不亂,認真細致地審題,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丟分,發揮出真正的水平。
2.素材情境分析
高考試題的難度主要在于素材情境的多變。面對陌生的素材情境,如果平時的模擬訓練中沒有進行思維拓展訓練,學生將很難適應新穎的高考素材情境,這也體現了高考試題的選拔性。從2013年至2019年的高考新課標卷I中元素周期律的素材情境統計(如表2)可以看出,題日的時代性越來越強,素材多選取文獻中的最新研究成果,督促教師和學生關注科技前沿的發展動態,真正做到與時俱進。試題的素材也越來越豐富,引入更多的物質性質、結構和反應方程式,增加解題所需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要求學生各方面發展更加全面。
3.設問方式分析
在高考題中,以多樣化的素材情境為背景,對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考查最直接的呈現形式就是設問方式。通過改變設問方式,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提取和整合,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高考題選拔人才的目的。
元素周期律考題的設問形式比較固定,內容也很集中。常以鹽溶液酸堿性的判斷、最外層電子數及電子層結構的判斷、單質或氫化物熔沸點的判斷、原子或離子半徑的判斷、金屬性或非金屬性的判斷、最高或最低化合價的判斷等方式來設問。復習此類問題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整理總結,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并在頭腦中形成思維導圖。
二、總結與反思
1.如何選擇和組織備考內容
從考查目標的分析可以看出,元素周期律的考查范圍集中在前20號元素,每年大概考查其中的4種元素,涉及的知識貫穿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內容基本定位在必修1和必修2這兩本教材。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既要把高頻率考查的元素作為重點內容,又要適當挖掘一些還沒考查過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質,進行大膽預測,比如金屬鋁的相關性質在近七年的試題當中都沒有考查。
另外,散點式的知識復習并不能滿足現在高考綜合型試題的要求,學生對散亂的知識進行機械記憶是沒法形成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備考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學科思維的形成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不按課本中提供的知識呈現順序組織復習,如先復習金屬元素再復習非金屬,可將元素化合物的部分知識進行整合,例如將與碳元素相關的無機、有機化合物整合成一個復習專題。
2.如何提高學生應考能力
由素材情境的統計發現,2016年和2019年的高考化學中元素周期律的考查方式很新穎,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題的難度。其實考查的知識點還是課本中的知識,只是學生的思維受平時的傳統訓練的限制,不能靈活應對。比如2016年的高考化學試題,以推斷流程題的形式考查,其中涉及甲烷與氯氣的反應,學生習慣性從無機的角度進行思考,結果沒推出來;2019年的高考化學試題推斷的突破口是從所給的結構人手,而學生只在有機化學中接觸過結構式,但此題考查的是一個無機化合物,學生易忽略陰離子帶有一個負電荷而錯把Y推成硫元素。
新的素材情境帶來的啟發是必須改革課堂的授課模式,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先向學生分析高考試題特征、素材情境的創新性,再讓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分小組進行原創題設計并進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同學科的教師群體當中也可開展類似的編寫原創題活動,這樣既可提高復習教學效率,又可促進教師實現專業化發展。
3.如何提高答題技巧
在設問方式的統計中發現,考題中所提出的問題非常穩定且集中。只要能夠推斷出元素種類,把握元素周期的遞變規律,以不變應萬變,就能將所有問題解決。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要帶領學生主動構建思維模型,把鹽的水解、電子排布規律、沸點變化規律、原子或離子的半徑遞變規律、金屬性或非金屬性的遞變和判斷依據、化合價判斷依據等進行整合,布置創新型作業(如畫思維導圖),通過激發學生的思考,將其內化為學生大腦中穩固的知識。
總之,關于元素周期律的復習備考,應在總結近幾年高考考查內容及方式的基礎上,穩扎穩打,大膽創新,與時俱進,從而在復習中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l]單旭峰.科學命題 深化改革:2018年高考化學試題解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13):62-65.
(責任編輯 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