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增壽



[摘要]生物課程標準指出,在生物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生命觀念是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充分地利用微課來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將會使教學不僅有效而且高效。
[關鍵詞]生命觀念;微課;生殖;發育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14-0086-04
生物課程標準指出,在生物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生命觀念是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之一,要求“樹立生命觀念,能夠用這樣的觀念解釋生命現象和生命世界,樂于向他人說明和闡述這些觀念”。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譚永平主任提到“生物學是一個概念系統為主要特征的學科,生命觀念應該覆蓋幾乎所有的主要概念;幾乎每一個重要概念都與生命觀念有關系”。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充分地利用微課來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將會使教學不僅有效而且高效。下面,筆者以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材中的《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一節為例,介紹如何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
一、“生命觀念”的定義、涵蓋內容及其解讀
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后的抽象,是人們經過實證后的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相關事件和現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例如,①系統觀:生命是系統,是“活”系統,包括結構與功能、物質與能量、穩態與變化、信息與調控、生殖與發育;②進化觀:時間軸——生命的源頭與歷史,包括遺傳與變異、進化與適應、統一性與多樣性;③生態觀:空間軸——生命在哪里,包括群體與共存、生物與環境。
中學生物課程的基本教育價值是讓學生理解生命的本質。對生命本質的把握,需要以建立相關概念網絡為基礎,而生命觀念則是構建概念網絡的線索。生命觀念雖然與大概念有關聯,但其本身不是大概念,而是更接近于思想、觀點,同時具有鮮明的生物學特征,它對于理解生命既充分又必要。
二、基于“生命觀念”核心素養的微課應用設計案例
三、基于“生命觀念”核心素養的微課應用策略
基于“生命觀念”核心素養的《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微課的制作思路:①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專題復習的知識。通過介紹學習方法,圖文并茂,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讓學生形成概念,理解各個知識點,啟發引導學生去主動思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②通過問題、圖片信息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知識的鞏固。這節微課主要以概念、重要知識點展示,再單獨配以練習強化,讓學生理解到位并且印象深刻,從而達到了很好的復習效果。③在復習的過程中,滲透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以及生殖與發育觀,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命體中的因果關系,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核心素養。這一微課,筆者根據需要,把它分成三個片段,在教學過程的不同時期進行應用。
1.微課引領復習方法,突破重難點,滲透“生命觀念”核心素養
首先,播放滲透結構與功能觀的微課片段1,介紹第一種復習方法:回憶學習法,指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回憶。具體問題有:①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哪兩種?它們是怎樣定義的?二者有何區別?②無性生殖有哪些類型?各有哪些生物?③被子植物的生殖方式是什么?經歷了怎樣的生殖過程?花的各部分與果實、種子的形成有何關系?④昆蟲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蝗蟲和家蠶的發育過程有何異同?⑤兩柄動物的生殖方式是什么?發育過程怎樣?發育方式是什么?⑥鳥類的生殖方式是什么?鳥蛋的結構怎樣?鳥的卵細胞由哪幾部分組成?鳥類的生殖和發育經歷哪些過程?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將相關生物重難點內容做成有創意的微視頻,使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加強理解。比如,“植物的生殖”這一知識點的重難點是掌握植物的無性生殖。學生對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概念不清楚,難于分辨,因此筆者讓學生觀看關于“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區別的微課,并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的知識,通過表格展示,讓學生明確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的區別,啟發引導學生去主動思考,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滲透了結構與功能觀。
接著,應用滲透進化與適應觀的微課片段2,介紹第二種復習方法:比較學習法,指導學生一起完成對昆蟲、兩柄動物和鳥類的生殖、發育方式的比較(如表2)。
最后,介紹第三種復習方法:思維導圖法,整合、濃縮的思維導圖(如圖1)直觀形象、鮮明生動,呈現了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了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學中滲透進化與適應觀,培養了學生的“生命觀念”核心素養。
2.微課引領學習活動,體現生命觀念
學生通過觀看微課,是否掌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通過下面的學生學習活動來分析一下微課應用的效果及對生命觀念的體現。
學習活動一:自主學習,明確生命觀念。
指導學生利用回憶學習法,獨立完成導學案中的“自學準備”。待學生認真完成“自學準備”的內容后,讓學生小組展示自學成果。學生的回答非常流利,沒有錯漏,可見,學生通過回憶學習法進行自主學習,效果是顯著的。學生在思考練習的過程中,明確了生物的生殖、發育和遺傳是生命的基本特征,體現了生命觀念。
學習活動二:合作探究,提升生命觀念。
指導學生通過比較學習法和思維導圖法,完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比較”導學案(如表3)、“昆蟲、兩棲動物和鳥類的生殖、發育方式”比較表(如表2)及思維導圖(如圖1)。
以上活動,學生根據筆者的要求圍繞問題深度思考、討論并展示學習成果。學生踴躍回答,發言精彩,師生互動熱烈,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這樣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的關系,體現了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等“生命觀念”。
3.應用微課進行課中學習小結,強化知識歸納與梳理,體現生命觀念
應用微課,筆者指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習活動后,為了讓學生能對所學知識進行整體的歸納和梳理,并評價小組成員的學習效果,筆者結合滲透進化與適應觀的微課片段2,對教學活動進行階段性小結,體現了“生命觀念”核心素養。
4.應用微課點拔中考知識和做全課小結,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強化學生的“生命觀念”核心素養
在學生進行中考知識小測試后,筆者播放滲透生殖與發育觀、進化與適應觀的微課片段3。這段微課,首先是過程設計得當,比如能夠吸引學生、總結收尾快捷、能提綱挈領、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等;其次是講授線索清晰,微課講授力求在有限時間內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因此羅列論據精而簡;再次是語言得體和板書簡約。學生觀看此微課時,會不時看一下自己的解題思路,比較微課中介紹的解題方法,從中得出便于自己把握的解題方法,掌握解題的要領。此過程,讓學生體會到,越高等的動物其生殖過程越復雜,對環境適應能力越強,強化了生殖與發育觀、進化與適應觀等“生命觀念”核心素養。
通過以上微課的應用,一方面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的個性化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另一方面,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生物學概念性的知識,還形成了生命觀念,并能夠用生命觀念解釋生命現象,認識生命世界。
總之,微課對于當下的教育教學具有積極的作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基于核心素養的微課就好比生物課堂教學中的一顆顆明珠,通過教師科學、嚴密的教學設計巧妙地連成串,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出生態之美,也順應了當下新課程的標準和要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譚永平,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為何及如何建立生命觀念[J].生物學教學,2017(10):7-10.
(責任編輯 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