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在2016年2月19日舉行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并且提出了48字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想要真正擔負起起這樣的“職責和使命”,就必須把握好政治家辦報的新的時代要求。從報紙采編的具體工作而言,老報人徐鑄成曾提出“新聞烹調學”一說。人民日報前總編輯范敬宜也認為,白班是“配菜師”,夜班是“大師傅”。身處山東商報的“中央廚房”,筆者就結合編輯中心的操作理念,以報紙的“櫥窗”——也就是版面的設計呈現,談談對于學習“2·19”講話精神的心得體會。
關鍵詞:“政治家辦報”;原則;輿論導向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
作為座談會當天首家接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的中央媒體,人民日報社時任社長楊振武認為,“講話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堅持政治家辦報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
范敬宜曾在《總編輯手記》中指出,政治家辦報,就是從全局的、歷史的、本質的角度來報道新聞、分析形勢、引導輿論。政治家辦報的新的時代要求,首先就是要守好主流輿論陣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山東商報編輯中心,一直堅守“政治家辦報”的新聞原則,高舉旗幟注重導向。這一點,鮮活地體現在報紙的“窗口”上。在十八大以來的重大的時政報道中,山東商報編輯中心在封面制作和新聞設計上始終堅持“有根基、接地氣、有熱氣、激活力”,做到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起到了鼓舞士氣凝心聚力的積極作用。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舉世矚目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如何在開幕當天體現出此次盛會的重大意義與舉國上下的改革期盼,成為當時工作的重中之重。9日,本報見報的頭版別開生面、飽含激情:今天,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幕。35年,全面深化改革再揚帆。主標題為《除了激流勇進,別無選擇》。而設計的核心意象,著力將“這是改革的復雜之處、艱巨之處、緊迫之處。中國改革的航船,正行駛在轉型的‘歷史三峽之中……”這一題眼形象化。同時,我們將頭版主圖鎖定在了一艘航船正在駛過險峻雄奇的長江巫峽,文圖相映生輝,設計立意高遠。
13日,對三中全會公報定調全面改革,回應人民新向往的重大新聞,本報更是以《改革全動員》為題進行報道,同時細致地導讀了公報中的重大改革方向。頭版設計與開幕相呼應,主圖鎖定寓意眾志成城的八達嶺長城。
14日,本中心更是在新華社稿件中發現重大新聞點:公報未包含細則,不應失望。新華社稿件中披露,從過往看,三中全會一般只做綱領性部署,鮮會涉及具體改革措施,通常只會開啟一系列改革的大幕,而不會將整套具體改革措施“和盤托出”。例如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兩年后,包產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才確立。對于這樣一個重大新聞,本報頭版緊扣“開啟大幕”一詞,形象化展開設計,背景與導讀渾然一體,既服務了深化改革的大局,也滿足了公眾的政策期待,形成了良好的見報效果。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本報提前進行策劃,派出多路記者尋訪總書記考察路,在考察結束當天結合中央媒體的報道,于29日推出了“總書記山東行”的七個版面特別報道。其中,“我向總書記說實話”的專題報道,通過一個個親歷者講述的與總書記“面對面”的故事,讓讀者最直觀地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親切關懷與殷殷期待,起到了“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良好效果。
在商報的“窗口”,這樣“高舉旗幟、引領導向”的報道,不勝枚舉。
二、領異標新二月花
“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苿尤诤习l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在“2·19”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面對這一挑戰和考驗,業內也都已經形成了共識,在當下的即時資訊時代,傳統媒體必須要過好互聯網這一關,用好創新這個引擎。這就要求我們要強化受眾意識,增強工作針對性;強化傳播意識,提高議題設置能力;強化效果意識,把握好時度效;強化基層意識,堅持轉作風改文風。
大眾傳播學中有個重要概念叫“擬態環境”,指的是現代社會越來越巨大化和復雜化,人們由于實際活動的范圍、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對與他們有關的整個外部環境和眾多的事情都保持經驗性接觸,對超出自己親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們只能通過各種“新聞供給機構”去了解認知。這樣,人的行為已經不再是對客觀環境及其變化的反應,而成了對新聞機構提示的某種“擬態環境”的反應。
在這種前提下,新聞機構更是要利用融合發展的條件,牢牢掌握住新聞報道的主動權。在2017年兩會期間,我們就抓住機會,在重大的時政報道中,不僅推出了自己的策劃報道,更主動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2017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二維碼,國家的“明白賬”手機一掃就能知道。我們在深入領會報告內容的基礎上,提煉出“加碼”二字作為主標題,不僅點明了報告的親民與新穎之處,也形象地體現了深化改革方面沉甸甸的突破。作為新聞設計,我們不僅在頭版放上了報告相關的二維碼,并且以報告中的發展數據為元素,設計了一個“巨型”二維碼來強化主題。這樣,讀者不僅可以通過報紙閱讀報告要點,也可以通過手機掃碼來“體驗”報告中的亮點。
人民日報前副總編輯梁衡曾說過,“稿件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它的政治生命力”。我們的內版在清晰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的同時,配發新聞策劃“我的新聞里”專題報道,結合報告中市民最為關注的民生熱點,采寫社會生活中的新變化新亮點。報道以讓“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與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施政方向“對話”,起到了將重大的時政新聞社會化,社會新聞深度化的最佳傳播效果。
早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我們就曾敏銳地發現兩高報告悄悄“變臉”的細節。3月13日,最高法的工作報告中列入了近20起民生案例,還可以“掃著看”。當時,我們在頭版做了手機掃碼的設計,同時將二維碼放上頭版,讓報道得到了延伸和豐富。
三、一枝一葉總關情
“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讓黨和人民信賴,那就必須時刻以“政治家辦報”的精神指引自己的新聞工作,還要盡可能地滿足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敢于“澄清謬誤、明辨是非”。
根據傳播學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論,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且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就會更加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復,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展過程。
這一理論,在自媒體時代得到了彰顯。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不免會存在眾聲喧嘩,泥沙俱下的亂象。所以新聞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要“搶奪”輿論主導權。如何“搶奪”輿論主導權,那就是要“扼制謠言,控制局勢”。
2016年春節前后,網絡上接連出現“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哈爾濱天價魚連續反轉”信息,一時間謠言四起,眾議紛紛,真假難辨。2016年2月21日,兩件事情的最終調查結果同時出爐。針對這兩個公眾關注度極高的輿論熱點事件,山東商報編輯中心精心整合稿件、梳理事件經過、還原調查真相、配發評論點睛,同時用心制作標題、設計版式。第一個版主題為“假戲難唱,‘上海女原是他人婦”,副題為“‘逃離江西系編造,發帖為宣泄情緒”。第二個版主題為“真相大白,‘天價魚欺客被重罰”,副題為“飯店被關停罰50萬,問責監管部門”。最終,見報的內容豐富完備,立體可讀,獲得了讀者和業內的一致好評,體現了主流媒體應有的立場和態度,起到了正本清源的良好效果。這兩個版面,最后獲得了2016年度山東新聞獎報紙版面作品二等獎。
作為身處“互聯網時代”的報紙,必須要向深度化、雜志化、視覺化和差異化轉型,我們不和新媒體拼傳播速度、廣度,而是拼專業、拼深度、拼公信力。我們相信在人人都會做飯的所謂“自媒體時代”,仍然需要專業的“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