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衍兵
摘要:傳統媒體在疫情防控報道工作中是抗疫傳播的主力,新媒體傳播環境下,網絡客戶端、新聞網站、媒體公眾號、短視頻公眾號為傳統媒體和受眾之間搭建了一個對話的平臺,將海量、準確、及時、權威的疫情信息及時地推送到受眾的面前,本文主要淺析廠電新媒體如何在疫情之下抓住機遇,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報道影響力。
關鍵詞:廣電新媒體;報道;影響力
一、提升公信力,提高權威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居家隔離,獲取新聞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受眾觀看訊息的時間有所增加。廣電傳統媒體的新聞生產方式、廣告創收方式、傳播方式等方面的改變都相應地給傳統媒體的經營環境帶來了變化。廣電新媒體作為權威信息發布的主要媒體,黨媒屬性具有自媒體不具備的工作開展優勢,讓傳統媒體的公信力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因此,廣電新媒體要抓住利用廣電新媒體平臺,抓住全新的機遇,提升廣電媒體形象,踐行媒體擔當,提升媒體的公信力,贏得社會的關注,提升影響力。
突發性新聞事件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其本身就存在重大的新聞價值。因此,廣電新媒體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要確保信息傳播的準確性和權威性,突出實效性的同時力爭原創和首發,積極報道政府各部門的工作部署,準確反映和傳達政府的各項決定,爭取把權威的信息,真實的信息,一手的信息依托權威的專業優勢,在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提高新聞報道的傳播力。
各大廣電新媒體要借鑒傳統紙媒新媒體紛紛開展大型公益助力活動的經驗,提升媒體公信力和影響力。比如,隨著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主流媒體為了幫助各行各業及時復工復產紛紛推出公益行動,桂林日報免費向文旅及零售放送百萬元廣告資源,南方+客戶端推出1.8億元客戶端刊例資源定向支持4sA級以上的旅游景區和廣東百強餐飲企業,中國青年報社啟動了“防疫抗疫暖春行動”公益計劃等,這些公益活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幫助,同時受到了群眾的積極響應。廣電新媒體要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服務市場經濟,踐行社會責任的同時,提升了自身的影響力。
二、傳播正能量,引導社會輿論
在抗疫期間,央視在新聞頻道每日循環報道疫情,各大廣電新媒體緊隨主流媒體的報道步伐,紛紛推出疫情報道的特別節目,新媒體利用全天候,定時推送,滾動播出,增加時長等方式為輿論造勢。廣電新媒體以新聞報道的形式給公眾及時傳達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情況,深入抗疫一線記錄最真實的抗疫故事,鼓舞了人心,增加了民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抗疫工作的開展營造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抗疫的輿論環境。
疫情期間,互聯網傳播的信息真假難辨,作為傳統媒體的廣電新媒體平臺,要對新聞內容嚴格把關,用真實準確的權威報道內容擊碎謠言,及時地平息安撫受眾的情緒,防止矛盾激化,輿論導向的錯誤,利用廣電新媒體平臺接地氣的特點,傳播社會正能量,保持冷靜、理智的思考,化解疫情危機。
廣電新媒體在疫情期間,通過動員社會捐款,安撫受眾隋緒,培養受眾接受訊息習慣等方面積極跟受眾互動,讓傳播力和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三、發揮資源優勢,增強受眾黏度
在疫情報道期間,傳統電視媒體通過宣傳片、紀錄片、新聞專題、醫療節目直接的傳播疫情防控的訊息,為了適應年輕受眾的接聽習慣和個性特點,廣電新媒體還要利用視頻資源優勢,通過抖音、快手、微信等社交平臺,精心選材,編輯文案,對視頻進行二次創作,用輕松,幽默的短視頻報道形式,投放到新媒體平臺,比如,廈門新媒體平臺充分發揮廣電視頻資源優勢,制作的科普類短視頻《閑著沒事干可能想太多。醫生建議:適當調整放松自己》,《滴滴在廈門組建“醫護保障車隊”》,短視頻總播放量近千萬,引起受眾的廣泛關注,擴大了廣電新媒體報道的影響力。
廣電新媒體為了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增加受眾的數量,還要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打造文化旅游、空中課堂、家庭影院、娛樂休閑等滿足受眾個性化需求的訊息平臺,擴充內容量,提升服務水平。比如:央視影音就利用新媒體平臺為用戶提供科教綜藝、體育運動、心理疏導等多樣化的訊息服務內容,策劃“客廳舞戰役2020一起贏”客廳舞挑戰活動,通過跟受眾的互動,為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
四、結語
廣電新媒體平臺在疫情防控期間,在整合媒體資源、創新報道形式、引導社會輿論、踐行媒體的責任與擔當等方面都做了積極的嘗試,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要以內容為先,以質量為本,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制作高質量的疫情防控的新聞,讓新媒體產品在多平臺發布,提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