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鶴
摘要:隨著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融合成立,傳統記者正在面臨轉型的挑戰,“融合報道”成為發展趨勢。只有創作具有感染力的新聞作品,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新聞宣傳工作中異軍突起。本文旨在通過新聞創作的真情、細節、風格、感染力四個方面,淺析新時代縣級融媒體記者如何創作具有感染力的新聞作品,淺談新聞媒體如何做有溫度的新聞報道。
關鍵詞:融媒記者;新聞作品;感染力
傳播創新才能出彩。好的新聞作品它有一種強烈的感染力,吸引讀者,做到與讀者在一起,與讀者心貼心。富有感染力的優秀新聞報道從來離不開豐富、鮮活的素材,新時代縣級融媒體記者只有走到基層一線的最前沿,走到人民群眾的身邊去,走到新聞事件的現場里,才能捕捉到新聞細節、發現新聞人物、挖掘新聞故事,新聞才能“活”起來。結合實際,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淺析新時代縣級融媒體記者如何創作具有感染力的新聞作品,淺談新聞媒體如何做有溫度的新聞報道。
一、用真情詮釋新聞
新聞寫作是一個播撒陽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記者的筆要飽蘸感情,恰當地運用情感、感知事物,情感滲透到客觀對象方面去,在情感思維過程中,以情取舍、以情評價、以情而作。采訪過程中,與采訪對象建立良好的關系,拉近距離才能獲得比較全面的新聞素材。記者帶著真情詮釋新聞寫作,往往是新聞中出現的情感的凝結最能打動讀者。例如,3月9日大西北網《盛慧一一戰“疫”中的二胎媽媽》一文中,主人公盛慧是永登縣的一名基層共產黨員、身懷七甲依然勇敢地堅持在戰“疫”一線的二胎媽媽。記者從她與大女兒之間的互相思念著筆,講述她是媽媽,更是戰士的故事,讀者被她無私奉獻的戰“疫”精神所感動。
二、用心捕捉新聞創作中的細節
新聞作品的感染力來自于哪里?除了新聞事件本身具有獨特的感人力量,還始于記者對細節的成功捕捉和展現。細節是--反映事物個性、特點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個擺設或一角場景。2月22日《甘肅日報》刊發的《“廁所革命”改善農民生活——永登縣柳樹鎮廁所項目見聞》一文中“重要的是,里面聞不到一點異味……自從建成了全鎮第一個水沖式廁所,史永福家的衛生間就成了‘參觀點。”小細節,見大民生。記者從廁所改造多的柳樹鎮黑城村下筆,重點寫了全鎮第一個改廁的史永福家,改廁后的變化和家人的心情。通過微小細節描寫,讓人們一下就能感受到廁所革命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廁所革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三、新聞創作選擇合適的風格
新聞作品是有風格可言的。自媒體平臺興起后,短視頻逐漸成了網絡上的主力軍。現在,各種各樣的短視頻中,有搞笑的、有情感類的、也有知識科普類的,應有盡有、風格不一。一個優秀的短視頻需要好的文案、拍攝以及后期剪輯。首先,文案創作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腦洞的,一個優秀的短視頻版不僅僅要短還要有“爆”點;第二,拍攝過程中需要根據視頻風格選取適合的拍攝角度、場景、人物等;最后,后期制作雖然是最后一步,但也在創作中占權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每一幀都需要嚴格篩選、剪輯、配樂。《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七彩永登”錦繡詩章》系列短視頻,不同于以往媒體慣用的宏大敘事,它們沒有一句空泛的口號,無一不是小切口,講述的都是普通人身邊的一件件小事。沒有高屋建瓴式的總結陳詞,有的是足夠接地氣的細節,讓讀者自己感受時代變遷。視頻用事實說話,圍繞每個人都離不開的生活方式來展開,讓人覺得親切、可信。
—個好的宣傳片制作要有一個有創意的文案、高質量的宣傳風格,要給誰看,宣傳什么,宣傳想達到的目的,以及宣傳片的構思、拍攝和制作缺一不可。優秀的宣傳片能讓人看過后記憶猶新。《印象永登——新中國成立70周年永登縣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巡禮》系列宣傳片16個鄉鎮不同的鏡頭,不同的場景,以美麗鄉村為主線,用鏡頭帶大家見證永登鄉村7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發展,全面展現鄉村新面貌、村民幸福新生活,這些都是恰到好處地呈現出來,不虛浮、不煽情,很好地傳遞了社會正能量,其中的情境、語言與新聞作品的主題、風格等協調一致,給人以自然和諧之感。
四、傾盡“四力”做有感染力的新聞
作為記者,心里時時有群眾,采訪時心中才會有感動和思考。在新媒體時代,面對日益激烈的媒介競爭形勢,用“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去丈量、去思考、去采訪、去寫作,一篇篇帶著時代的溫度,飽含著百姓期望的新聞報道才能應運而生。感恩自己的職業,采寫有溫度的新聞,在“四力”上磨煉自己,腳踏實地把記者的觸角和群眾的喜怒哀樂緊密相連,不斷沉淀自己,努力傳播新時代的正能量。
(作者單位:永登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