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騰波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并且最大的消化器官。它是人體代謝的中心,被稱為人體“化工廠”。如果肝臟代謝不正常,人體所需的養分就不能得到及時供應,身體的各個器官也就無法正常工作。據了解,我國有近兩億人感染肝炎病毒,而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正在被非常多的病人“實踐”著,因為肝炎可以使肝臟反復發生炎癥和再生,從而容易誘發癌變。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有一個青年學者夜以繼日地潛心鉆研著。他,就是唐博,一個樸實帥氣的東北小伙子,也是一個在國際肝癌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他曾任桂林醫學院科技處副處長,現任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研究員,兼任日本臨床腫瘤學會會員、中國抗衰老促進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西醫學會普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面對眾多的頭銜和職務,唐博深感責任重大。“越多的身份,意味著越多的責任。只有恪盡職守、努力鉆研,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肝移植及肝臟損傷與修復領域有所建樹,才能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2012年,唐博在大連醫科大學取得了醫學博士學位,很多單位都主動向他投來了橄欖枝,周圍的親朋好友都覺得優秀的他畢業后會去北京工作,那里待遇豐厚、科研條件優越,同時離家也近。但沒想到的是,唐博卻選擇了一個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省份——廣西。
是什么原因讓他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廣西是我國肝癌發生率最高的省份之一。這里病患多,我可以充分地將所學的知識融入臨床診治中,使這里的人民真正受益,而且還可以為科研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料,有助于科研工作的開展和相關技術的提高。第二,這里更需要我。一線城市人才濟濟,而這些落后地區不容易吸引人才,發展也比較緩慢。作為醫務工作者,就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支持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盡我的綿薄之力,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這是我們年輕人該做的事。猶如黑夜提燈,照的人多了,周圍自然就亮了。”唐博解釋道。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我國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約11萬,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目前認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黃曲霉毒素、飲水污染等是肝癌發生的最主要因素。唐博介紹,廣西之所以成為肝癌的高發區,一方面是由于廣西經濟較為落后,人們的收入來源較少,賺錢只為了養家糊口,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不高,普遍沒有定期體檢的習慣。因此,乙肝患者的基數較大、傳染率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廣西黃曲霉毒素污染問題嚴重。黃曲霉毒素是世界公認的三大食物污染致癌物之一,毒性最強、致癌性最大的是黃曲霉毒素B1,每日僅需10微克就可以誘發肝癌。黃曲霉毒素存在于霉變的糧食、發酵食品、臘肉香腸中。由于廣西地處亞熱帶,雨季較多,食物很容易發生霉變,再加上當地百姓習慣吃生魚片、臘魚臘肉等食物,造成了廣西人很容易感染黃曲霉毒素。而正是這樣急需肝癌研究人才的地區,卻因經濟條件、地域區位等原因而缺乏醫療人才。

唐博
唐博來廣西發展的決定是義無反顧的,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知道唯有把自己的才識發揮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才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遙遠的異鄉、陌生的環境,還有長年累月的離家在外,令他唯一感到愧疚的是對年邁的父母、年幼孩子的疏于陪伴。“祖國的版圖上,沒有一寸土地是偏遠的,你去哪里我都支持你,你只管做你該做的事”。唐博說,妻子的話讓自己覺得來廣西是一個光榮的選擇。“我很感謝我的妻子,她總是讓我專心工作,常常獨自一人面對家庭生活中的諸多問題。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回饋她的付出!”
青蔥歲月,朝陽與夕暉映照額上;光華流轉,使命與責任溫暖情懷。在來廣西的近8年里,唐博努力將小我的成長夢與建設祖國大的中國夢結合在一起,多年磨一劍,潛心前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極大地促進了廣西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作為一名醫生,唐博臨床經驗豐富,醫術精湛,成了肝膽外科優秀學科帶頭人。他還主持或參與了數場DCD供肝肝臟移植治療終末性肝病、腹腔鏡復雜性肝臟切除、胰十二指腸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等肝膽外科微創手術,造福了無數廣大肝病患者。
作為科研工作者,唐博主持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在消化系統腫瘤復發轉移抑制及分子機制等領域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由此,唐博先后榮獲廣西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一等獎、廣西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廣西第十三屆青年科技獎等。他還發表了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包括Hepatology、Cancer Research、Molecular Cancer等在內的國際權威SCI論文30余篇。而這些成果,正是對他多年來鉆研和努力的認可,也是他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印證!
“我的工作充分證明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唐博笑著說,“不過這兩者之間,我的側重點還是在理論研究方面。”盡管在很多人看來,科學研究工作是辛苦又枯燥的,但在唐博心中,卻只保留了實驗成功帶來的快樂。那一臺臺精密的研究設備就像是他的親密伙伴,陪伴著他成長,見證著他研究成果的獲得。“在無數次的研究和嘗試下,哪怕只能獲得一項結果,那種喜悅和激動之情也是無以言表的!”

團隊合影
唐博的科研工作早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就已經開始了。那時,他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參與了原國家“863”計劃“人類肝臟蛋白質組修飾譜研究”。唐博所在的團隊歷時十年之久,完成了對188個差異蛋白的重復篩選及功能鑒定工作,并結合臨床相關資料針對其中重要的功能性蛋白質進行了深入研究,涉及肝癌發生、復發轉移及耐藥等方面,特別是在肝癌復發與轉移方面取得了多項原創性結果。唐博的研究發現并驗證了一批與肝癌復發轉移相關的關鍵分子標志物,為臨床上肝癌的診斷及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及策略。
2013年,唐博帶領廣西醫科大學、桂林醫學院的骨干精英們,開始進行“肝癌復發轉移抑制及分子機制研究”項目的研究。唐博介紹:“肝癌具有發病率高、預后差的特點,而復發與轉移是影響肝癌預后的最主要因素,也是臨床治療的難點與瓶頸問題。明確其相關因素及分子機制,尋找與之相關的生物標記物和干預治療的靶分子,對于延長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肝癌治療的遠期療效意義重大。”
通過3年多的深入研究,唐博從臨床標本中檢測出相關因子的表達與腫瘤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關系;通過二代測序法、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先進實驗技術,從細胞分子水平和動物模型研究出肝癌復發轉移抑制及分子機制;此外,他還將蛋白質翻譯后修飾與非編碼RNAs調控在肝癌復發與轉移過程中的作用研究相結合,闡明了“非編碼RNAs在肝癌復發與轉移中的雙向作用與可控性”;解析了多種功能性蛋白質翻譯后修飾(PTM),如JMJD3、USP22、SIRT4,EZH2、JARID1B對肝癌復發轉移的調控作用及其內在機制,并找到了一些有效的調控靶點,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PTM分割性調控”的新觀點。
這些成果對肝癌復發與轉移的傳統理論進行了有益的補充與更新,為肝癌復發轉移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法和希望。
目前,唐博正在進行的課題項目和計劃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腫瘤轉移的抑制及分子機制”,由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教育部聯合組織實施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HMGA1介導lncRNA-LINC01615增強THBS2表達及其在肝癌轉移中的作用與機制研究”等。

指導學生
古語有云:“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唐博深知,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要想在消化系統腫瘤研究領域有所建樹,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科研隊伍。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唐博以自己爽朗的性格、優秀的人品及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吸引和聚集了一批優秀的臨床和科研人員,逐步組建了肝癌復發與轉移分子醫學研究創新團隊。團隊成員不僅來自國內著名高校,如中國醫科大學、中南大學等,還來自國外知名的科研機構,如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日本廣島大學等。在研究的過程中,團隊一方面充分利用外科學、分子生物學、病理學等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人才與技術儲備優勢,通過基礎研究與臨床需求的結合,圍繞團隊研究方向展開肝癌復發轉移應用基礎研究,促進基礎與臨床學科的協調同步發展。另一方面,團隊積極與國內外的知名大學開展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這些大學包括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醫科大學、加州大學、奧克蘭大學、日本廣島大學、德島大學等,更好地提高了團隊整體研究能力,甚至處于世界范圍內的領先水平。
除了加強團隊建設,唐博還特別注重青年人才的培養。“正如前段時間b站上很火的視頻《后浪》里所講的那樣,‘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毫無疑問,青年是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為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唐博招收并培養了數十名研究生、博士以及博士后,他盡己所能把所有的知識和經驗都言傳身教給自己的學生,甚至在為人處事、生活瑣事上也傾心指導。唐博一直說:“真正的教育是授人以漁”“我優秀微不足道,我的學生優秀,那才是我的成績。”幾年來,他培養的學生,已經各地開花。
無德無以為師。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人。只有老師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從而給學生最好的教育。正如著名教育家梅貽琦所說:“所謂大師,不僅僅要有淵博的學識,更要有良好的道德風尚,為學生的‘自謀修養、意志鍛煉和情緒裁節’樹立榜樣。”
唐博回憶起自己的求學生涯時說:“在我的人生中,有兩位老師對我的影響非常大。一位是中國科學院的鄒漢法研究員。他常常放棄休息時間,到實驗室來了解學生們的實驗進展情況,并悉心指導每位學生。還有一位是我作為訪問學者在日本廣島修道大學學習時的老師——島本文雄教授。盡管在業內已經非常有名氣,但他說話做事十分謙卑,在生活中也很和藹可親。”這兩位老師在做人、做事方面深刻地影響了唐博。而今,他也成為一名教師,唐博希望能像這兩位恩師一樣,用自己的學識和內在修養去影響學生,成為他們的榜樣。
在科研工作中,唐博嚴謹認真,要求學生仔細地做好實驗研究。但在工作之余,他又非常親切隨和,常常組織學生們一起聚餐、旅游、運動,與學生們打成一片。學生們又敬畏他,又喜愛他,直言最好的老師莫過于此。
雖然工作繁忙,唐博卻樂在其中。對于接下來的工作規劃,唐博坦言:“我想踏踏實實做出一些事情來。在未來的三到五年里,在科研方面,去創新性地發現一些研究成果,爭取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在臨床治療方面,希望能找到一些新方法,去緩解肝癌患者的痛苦。此外,在教學方面,我想努力培養一批優秀人才,繼續壯大廣西的醫療衛生人才隊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無論是科學研究、臨床診治,還是教書育人都必定是一段漫漫長路。在這段路程中,唐博始終懷揣夢想,在沿途灑下汗水和愛的種子,以穩健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不辱使命,不負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