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 春
“作為一名護士,要真正愛你的病人,真正愛生命,要用你自己的心靈去愛……”臺上,一位銀發老人,身著潔白護士服,目光慈祥,說話慢聲細語,娓娓動聽,宛如春風拂面;臺下,一群年輕女孩,凝神屏息,大氣都不敢出,生怕漏聽一句話……6月4日,這一幕發生在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臺上講授的“女神”叫陸月林,現年100歲。自1975年退休后,她持續教學,奉獻至今。

為什么選擇當護士?陸月林回憶起18歲那年的一次重病經歷。
有一晚,她突發高燒被送進醫院,之后的一個禮拜,高燒持續不退,直至意識模糊,醫院甚至下了病危通知書。
“那是在新中國成立前,醫療水平有限,一開始連是什么病都診斷不出來。護理我的是一名年輕護士,非常細心,經常來溫柔地問我感覺怎么樣、想吃什么。高燒時,是她一次次用冰塊為我退燒、給我喂食。兩周后,我慢慢恢復健康。”陸月林說,“可以說,那位護士的精心護理保住了我的生命。”這顆感恩的種子種下后,陸月林便決定報考上海協和高級護士職業學校的護士專業。
在學校的三年半時間里,陸月林幾乎天天提醒自己“多學習、學扎實點”。在校期間,她扎實的護理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術,深得各科老師贊賞。畢業后不久,她便留校任教。
“護理是一門愛的學問,要設身處地考慮病人的需要。年輕人不要怕苦,要充滿愛心,多做一點兒,多奉獻一點兒。”這是陸奶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有一回,陸月林在金華中心醫院查房,發現一位病人情緒低落。原來,這名腦溢血患者經搶救脫險后,又患上偏癱癥,無法站立,心灰意冷……陸月林柔聲安慰:“別灰心,我學過針灸,我幫你站起來……”一年多時間內,她風雨無阻,每天來回步行5千米,登門為病人針灸、按摩一兩個小時,報酬分文不取。彼時,她已70多歲。
“陸奶奶教給我們的,更多是愛的精神。”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的“95后”老師周靜倩深情回憶。陸奶奶曾經在一次查訪病房時,發現一位肝癌病人床頭插的一束花中,有兩朵已經凋謝,就悄悄拿走了凋謝的花朵。之后,陸奶奶告訴實習生:“凋謝的花會使病人情緒低落。愛的護理,就要用細膩的情感,去體察病人需求。”
“好護士的標準很簡單,就是要用心真正愛你的病人。”她曾經承諾:每年照顧一位偏癱孤寡的老人家。92歲高齡時,陸月林仍每天早上6:30就去趕公交車,到學校完成一天繁忙的工作后,趕往一名叫樓翠娟的偏癱孤寡老人家中,為她擦身、換藥、清洗、按摩。病人潰瘍面積大,每次都需要清理兩個多小時,陸月林一直忙到下午6時多才能回家。不論刮風下雨,這樣的生活節奏從未間斷。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左側偏癱、臥床不起的老郭,陸月林經過130多次上門指導訓練,逐步恢復健康;65歲的農場退休工人老劉,中風后臥床不起,陸月林上門護理近半年,他逐漸恢復了生活自理,還擺了個餃子攤……
為了讓更多病患站起來,陸月林組織成立了一個志愿服務組,先后為60多名偏癱患者實施康復治療和訓練,絕大多數患者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40%的病人能夠重新站起來。為此,陸月林與志愿者們合編了一本《中風病人手冊》,自費印刷2000多冊,送給患者及其家屬。
“10多年前,跟著80多歲的陸老師,每周去老人護理院服務,發現真正的服務和關懷都需要在細微之處下功夫。”教學18年的胡愛招,既是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也是陸月林志愿服務隊的一員。她記得有位90多歲的老奶奶,因為小腳被裹纏過,長期不愿洗腳,陸月林耐心勸說后,才勉強同意。陸月林帶著志愿者們一起幫助這位老奶奶洗腳,然后還耐心地為她修剪足繭和指甲,老人深受感動。
數十年來,每逢雙休日,陸月林經常拎著熱水,帶著掃把、抹布,帶志愿者們到福利院去,言傳身教如何護理老人和孩子:洗腳、剪指甲、洗頭、洗衣、曬被子、搞衛生。
如今,百歲高齡的陸月林,只要身體允許,還會到老人護理院、孤寡老人家里服務。每次請她講課,她都認真戴上潔白護士帽,穿上白大褂。
60年代人手較缺,她上課之余還要到醫院上班。一絲不茍的她把工作過的針灸科、骨科的醫療技術學了個遍,下了班就在家拿著人體模型反復研究、練習操作。為了感受實際體驗,她曾多次在自己身上試針。后來,在護理中風病人時,她所學的針灸技術派上了大用場,很多失去希望的病人在她的護理之下慢慢康復。
這份技術,她又傳承給了學生。從2013年4月開始,每周四中午,陸月林都會準時來到辦公室,手把手向大家傳授中醫知識,風雨無阻。有時,陸月林為了讓大家體會各種針法的切身感受,伸出自己的手給大家練習,讓學生們大膽試針。
多年來,她舍不得訂牛奶,卻訂了5份護理學雜志,還自費給每個科室訂閱《護士進修雜志》,科室里的老師參加學術會議帶回的材料,她總要借來學習。醫學發展迅速,陸月林從未懈怠。碰到不熟悉的專業時,陸月林就立刻自學,她的學科知識更新速度快,常讓年輕人也自嘆不如。護士們寫好的論文讓她修改,根本不用請、不用求,只要放在她辦公桌的抽屜里就行。幾十年來,經過她修改的論文有上千篇。
“看到時,我的感覺是震撼!”周靜倩說,當她第一次看到陸月林的備課筆記,密密麻麻的筆跡和繪圖,比專業課本還要詳盡。如今,周靜倩從學生變成老師,激勵她在護理事業不斷深耕的動力,便是希望自己能像陸老師那樣,成為學生心目中“星星一樣的存在”。
“我希望在余生,能一直從事護理事業,快樂生活,快樂工作,快樂奉獻。如果有來生,我還會選擇當護士。”陸月林的話語溫和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