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艷 雷詩云 羅鳳蓮 高麗 萬第文
(1.四川護理職業學院 四川成都 610100;2.成都航天醫院 四川成都 610100)
創新能力是指通過對事物的現象或本質進行分析、解釋、綜合、推理和想象,提出具有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的能力[1]。創新能力是人類進步、社會發展的靈魂[2]。在醫養結合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引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與創新創業能力為主,從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及實踐頂崗五個方面進行創新性改革,以提高高職護生的創新能力。
查閱文獻[3]確定本研究每組樣本量至少需要51人。在知情同意情況下,采用抽簽法整群抽取成都市某高職院校2016級醫養結合試點班中的2個班級護生作為研究對象(60人/班),并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人。
1.2.1 研究方法
試驗組護生以“五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展開護理教學,對照組以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護理教學,為期兩學年。
試驗組具體內容如下。
(1)明確教學目標。
表1 干預后兩組護生的批判思維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

表1 干預后兩組護生的批判思維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
項目 對照組(n=60) 試驗組(n=60) t//Z值 P值批判思維總分 230.08±15.54 245.68±21.25 2.465 a 0.000*尋求真理 34.03±3.71 38.10±5.87 2.100 a 0.000*開放思想 34.45±3.58 37.30±4.04 2.373a 0.000*分析能力 32.45±3.13 35.25±4.04 2.647 a 0.000*系統化能力 32.48±2.68 34.28±4.21 1.643 a 0.009*批判思維自信心 30.72±4.19 31.38±3.76 -0.917 0.361求知欲 30.28±3.63 32.65±4.07 1.734 a 0.005*認知成熟度 35.67±5.23 36.72±5.54 1.643a 0.009*

表2 干預后兩組護生的批判思維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比較
以培養高職護生具備包括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善于獲取知識、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能夠發展批判與創造性思維。
(2)改革課程體系。
將人文素養、課程思政和創新創業教育貫穿醫養結合人才培養全過程,組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銜接的理論模型。
(3)創新課程設置。
新增32學時的《創新創業基礎》課程,提高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學時比例。《創新創業基礎(一)》主要針對創新思維培養。《創新創業基礎(二)》著重方法技能實踐,注重專業創新。
在專業課程基礎上進行“專創融合”。例如在《中醫護理》《杵針與推拿》《康復護理》《老人日常護理與健康教育》等專業課程基礎上,加強創新思維的培養與創新能力的實踐與鍛煉,從而做到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的深度結合。
(4)制定教學計劃。
第一學年以大班教學和理論授課的形式,進行創新理論知識的普及教育;第二學年注重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創新實踐活動為拓展、以專題講座與沙龍、競賽為輔助的教學設計。第三學年繼續強化實踐能力,對各類創業比賽中獲獎項目和具有創業潛力的項目積極進行培育、孵化和市場推廣。
(5)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將過程實踐與畢業實習相結合、醫療機構集中實習與養老機構頂崗實習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在創新創業相關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在為培養其創新創業實踐技能而設立的創新創業園區、創新創業俱樂部、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器、科技園區、校外實習基地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1.2.2 評價工具
(1)護生的一般資料: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高職護生的年齡、性別、民族、生源地、專業基礎成績等。
(2)中文版批判思維量表:批判性思維是創新型人才創新的主要思維方式,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創新能力的提高[4]。本研究采用彭美慈等修訂的中文版批判思維量表,正向題目30題,負向題目40題,采用Likert 6級計分,最高得分為420。對其進行信度檢驗,α值為0.90,特質的α值為0.54~0.77,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5]。
(3)大學生創新能力自評量表:本研究采用來自楊倩的碩士論文《大學生創新能力結構與培養路徑》[6]的大學生創新能力自評量表。量表共17個題項,得分越低,創新能力越高,得分越高,創新能力越低。本問卷五個因子和總分的相關系數在0.659~0.701之間,問卷各因子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141~0.414之間,問卷的結構效度較好。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對服從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服從正態分布方差不齊的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對不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護生的批判思維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生批判性思維具有可比性;干預后兩組護生批判思維總分及尋求真理、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求知欲、認知成熟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見表1)。
干預前兩組護生的創新能力均值及各維度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生創新能力具有可比性;干預后兩組護生創新能力均值及各維度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得分。(見表2)。
批判性思維是形成創新思維與意識的基礎與前提[7],由于歷史原因以及以應試教育為中心的中國傳統學術教育容易導致學生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認為書本知識或教師思想即是權威,即是唯一的標準答案[8]。本研究顯示干預前兩組護生批判性思維得分均低于280分,各維度得分基本在30分左右,批判性思維能力普遍較弱,與茅清[9]、朱修文[10]等研究結論相似。干預后試驗組批判性思維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但干預后試驗組批判性思維總分小于350分,批判性思維仍不強。批判性思維能力屬于高層次思維能力,在短時間內不能達到質的飛越,其形成和培養需要一個過程[11]。綜上可見,護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應該貫穿于護理教育始終。
創新能力是個體在“破舊創新”上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就目前我國護理教育發展現狀來看,仍未形成有利于培養護生創新能力的良好環境[12],在對干預前護生創新能力的調查發現,創新思維與創新動機維度得分均高于創新能力整體均值,創新技能、想象力與創新人格得分均低于創新能力整體均值,與楊倩的研究一致[6]。護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機不足,創新技能、想象力、創新人格相對比較突出,但就創新能力均值來看,護生整體創新能力水平仍不高。干預后試驗組護生創新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進行五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有利于改變當前阻礙高職護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傳統教學模式。
綜上,本研究堅持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創新創業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原則,全方位實施醫養結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提高護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幫助護生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能力,完善和豐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