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6日文章,原題:疫后飛行新體驗派駐上海之前,我向同事和朋友們發出盛情邀請。但抵達上海的第一天,我就想收回這句“豪言”。即便不考慮14天的集中隔離,跨國飛行和通關體驗也足以嚇退旅游愛好者。
想到要在密閉機艙里度過5個小時,我決定在醫用口罩外加戴一層防護面罩,本以為已做足防護工作,但和全副武裝的同行乘客一比,立即相形見絀。候機室里超過半數乘客都身著防護服,戴著N95口罩、面罩和帽子,還有些人連鞋子都用一次性鞋套保護起來。因為包裹得太嚴實,有人在登機前就被測出體溫偏高,只好站到一旁脫帽降溫,再重新排隊測體溫。起飛3小時后空姐露面,不是端茶送餐,而是來測量體溫,檢查是否有乘客出現不適癥狀。
經過5個多小時的飛行,飛機降落在上海浦東機場。兩名中國海關防疫人員進入機艙,和機組人員核對乘客名單,并確認乘客是否預先在網上提交了入境健康申報。
下了飛機,馬上又迎來地面的檢疫。向檢疫人員出示之前的健康申報碼,可以領取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采樣單和檢測試管。聽說做鼻咽拭子容易引起不適,當被告知要抽血采樣時,我還松了一口氣。沒想到抽完血后,采樣人員緊接著叫我抬高鼻子,我大驚失色:“抽血還不夠啊?”對方淡定回應:“做完兩邊鼻孔還要做咽喉,才能保證結果準確?!弊鐾炅巳讬z測,回過神來一看,全程不過5分鐘。
領完行李后,在上海有固定住處的人根據住址前往各區接待點,其他人則要等待前往集中隔離點的巴士。
至此,從落地上海到離開機場,我一共花了一個半小時。那些帶著大包小包隨身行李的乘客,被上下樓梯折騰得叫苦不迭。但也正是這一道道嚴絲合縫的檢疫程序,以及為此投入的大量人力和物力,讓上海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并攔截疫情。作為中國每日入境人數最多的城市,上海的累計境外輸入病例位居全國之首,但迄今尚未發生輸入病例引發的本地傳播?!?/p>
(作者陳婧)
環球時報20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