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
一提起“東方紅”,耳畔總會響起那熟悉的旋律,憶起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以及從太空傳回的電子樂音??它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深深鐫刻在每一位中國人心中。
作為“東方紅一號”發射的“點火”口令下達者,張積華心中對“東方紅”的記憶,比別人更加深刻。
第一次見到張積華,是2016年首個國家“航天日”。因為“航天日”是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的日子——4月24日作為紀念日,所以,當年參與東方紅衛星發射的前輩們,自然成了首個“航天日”的“最佳代言人”。下達“點火”口令的張積華,自然成了航天日的“明星”。
46年后,張積華和幾位親歷者再一次踏上東方紅衛星發射場。面對時代的變遷,看著我們這些依然堅守在這片土地上的后生,張積華十分激動。那時他已經76歲,但面色紅潤,底氣十足,說起話來激情四射滔滔不絕。幾乎到每一個地方,他都能說出一大串一大串當年的故事,思路清晰,事件準確,不愧是“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指揮員。他流利的表達和絕好的口才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影響,我猜想他一定有個特別幸福的家庭,日子過得很富足,否則,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不會有這么好的精神頭兒。
東方紅發射場退役后一直對外開放,當年的指揮中心變成了給參觀者播放《東方紅發射紀實》影片的地方。當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制作的紀錄片,是“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的全程縮影。看到自己站在潛望鏡前,看著秒表下達“點火”口令的畫面,張積華老人不是像其他人那樣激動流淚,他十分自豪。他發自內心的那份自豪,沉淀了幾十年,絲毫沒有褪色,由內而外滲透出來,滲透在他的臉上、眼睛里。
大家都夸贊張積華當年很帥。影片里的張積華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瘦瘦的,高高的,看上去滿腔激情,一聲“點火”口令干凈利落,擲地有聲。
對著航天日直播活動,張積華來到發射場地下室的指揮控制間,在狹小的地下室二層小閣樓上,給觀眾演示了一遍當年下達口令的程序,表演栩栩如生。說實在的,他是個拍紀錄片的好人物,能說、會演,即便是同一個動作做好幾遍,也是一遍有一遍的味道,一點都不做作。他好像干什么都充滿激情。
又一個航天日,中央電視臺《等著我》欄目想做一期關于航天的節目。單位讓我跟節目組聯系推薦幾個參與“東方紅”衛星發射的親歷者。我第一個想到了張積華,于是把他推薦給節目組導演叢雪。我那時還沒有深入采訪過張積華,并不知道他家里的故事。我推薦他的理由,只是覺得他口才好,能說。因為上央視一套的節目,我特別擔心我們這些老實巴交的航天人說不出符合節目的東西。我跟叢導說,張積華口才特別好,會講故事,一定不會讓他們失望。叢雪導演很是高興,她說什么樣的人她都能挖出故事來。
也是這次推薦,我才從中了解到張積華的故事。原來他并不是像我之前猜測的那樣,有著幸福的家庭生活。1968年,張積華與愛人剛剛完婚,就接了電報去工廠實習,一直到衛星發射,兩年多他都沒有回家。此后,他一直工作在發射場,接二連三地下廠學習,然后進場、測試、發射??
張積華家在大連,他經常去北京出差,但卻沒有時間從北京去大連回家看看。他們倆有兩個孩子,但是愛人身體不好,總是生病。第二個孩子出生之后,愛人的病很重,張積華終于請假回家陪了三個月。做完手術后,他又匆匆回到發射場執行任務。因為愛人生病,張積華一度想轉業。但是他還是很喜歡發射場的工作,一拖再拖。他說,愛人知道他離不開發射場,一直在堅持,只要她還能堅持,就不讓他轉業,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幾年。1984年,張積華終于轉業回到愛人身邊,本想好好陪陪愛人,但是不到一年,愛人就病重離世,永遠離開了他。他們結婚16年,在一起的時間一共只有一年十一個月。
張積華很少跟人說愛人的病有多重。愛人得的是癌癥,腫瘤長得很大,做手術的時候不得不把三根肋骨鋸斷才取出來——也可能當時的醫療條件不好,總之沒有更好的辦法。做完手術幾年后,愛人體內又發現了腫瘤,于是又做手術,又取掉一根肋骨。他說,左邊的四根肋骨都去了,心臟沒有保護,跳動都看得見??
張積華是個特別開朗的人。他說,這輩子最自豪的事情,就是下達“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的“點火”口令。看得出來,“東方紅”衛星發射任務給予他的東西,超越了一切。我想,一個心里裝著祖國的人,大抵如此。歷史賦予他的舞臺是航天,他沒有辜負這個舞臺,沒有辜負那個時代,更沒有辜負自己的青春。正如兩彈元勛鄧稼先所說,為了人民,奉獻值得;為了祖國,犧牲值得。一輩子能為祖國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他很知足。這種知足的感覺表現在他紅潤的氣色里,在他的眼睛里,在他經歷諸多苦難依然充滿激情的話語里??
2018年7月29日,《等著我》第10期播出張積華專場,收視率創下新高。78歲的張積華與億萬觀眾一起,觀看著屏幕上播放他當年下達“點火”口令的那一幕。現場的許多觀眾看哭了,但老人家沒有哭,他依然目光炯炯,滿含激情地給大家講述他執行“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的故事??
張積華很想找到當年為他們拍攝視頻的攝影師,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節目組幾經周折,打聽到當年拍攝“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紀錄片的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影師應迪,可惜應迪老人已經離開人世。
張積華遺憾地接受了這個結局。他說,因為那段視頻,讓“東方紅”在他的心里成為永恒,每次看到他,就覺得自己依然生活在那個年代,愛人依然還活著,還在等他發射完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