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敬靈
摘 要 通常來說,公平和效率是相互矛盾的,本文以公平和效率為出發點,開展對大學生資助政策的研究,通過對大學生資助政策現狀的分析以及提高公平與效率的應對策略的研究,力圖尋找大學生資助政策中公平和效率的平衡點。
關鍵詞 資助政策 公平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
在中國,對困難學生進行教育資助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早至春秋時期,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這一教育理念,開啟了教育平民化、普及化的先河;新中國成立以后,更為系統的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應運而生。1949年至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也在不斷地更新與完善。有關于高校資助體系的研究當中,公平和效率的問題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
1資助工作中的公平與效率
在高校學生資助領域,公平包括保障每位學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力以及對貧困學生所獲資助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效率指對于學生的資助能在未來所帶來的預期收入以及對于學生的資助能夠帶來非貨幣化的價值。通常認為,公平與效率之間是矛盾的關系。但在教育領域,有時候則并非如此,教育效率的提高為教育公平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教育公平的實現為教育效率提供了正確的價值準則和環境體系。
隨著資助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現在的資助政策有效性的體現是要在保障學生基本生活的同時,更多的去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貧困學生的學業、就業、人際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在保證公平的情況下抓效率,在提高效率的過程中促公平,“扶貧”更要“扶志”,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2資助政策公平與效率實施的現狀與不足
2.1困難學生身份認定不明確,評定過程存在不確定性
現階段各高校學生提交的困難證明,主要是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以及支撐材料,只要自己填寫內容上交即可,這在極大程度上考驗了學生的誠信度,因此,在班級評議過程中,時常會出現質疑學生提交困難證明真實性的聲音。同時,貧困學生貧困等級認定,助學金的評定過程主要依靠輔導員的工作經驗以及評定小組對貧困學生的主觀判斷,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在班級評議過程中,如何合理、科學地作出學生困難判斷缺乏明確標準,時常會出現質疑評定過程公平性的聲音。
2.2資助政策精確性不足,不能完全滿足部分學生需要
只要學生被認定為貧困生,符合資助條件的都有資格申請國家助學金。因此,在實際評定過程中會出現,由于名額占比問題,各院(系)出現名額偏差,進而導致一些家庭并不是非常困難的學生也能獲得資助。同時,在一系列的資助政策體系中,助學金和國家助學貸款兩項在各資助項目中所占比重最大,對于部分家庭非常困難的學生來說,助學貸款只能用于學費和住宿費,助學金金額有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給予幫助,因此這些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貧困生亟需得到“非均等公平”的利益補償。
2.3資助政策有效性欠缺,助人自助力度不夠
經濟困難的學生一般會伴隨著心里應對能力較差,與人交往溝通技巧缺乏等問題,有些甚至還會出現學業困難,在就業擇業的問題上面考慮欠長遠等問題。而目前對貧困生的幫扶政策大部分還是停留在“輸血型”的資助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等、靠、要”的思維習慣,非常不利于學生成長,走向社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在這種要求下,單純的去追求“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因貧失學”,忽視對貧困學生其他素質的培養已不再符合資助政策的“公平有效性”。
3資助工作中提高公平與效率的對策
3.1明確身份認定標準 規范資助評定過程
各高校在開展學生資助工作的時候都應該結合自身特色,立足于實際情況來制訂相應的困難學生認定辦法。輔導員在進行困難學生認定的過程當中,不能僅僅依靠主觀經驗,要聽取各方意見,結合證明材料,最終形成合理的結論,避免出現“偏聽偏信”。在大學生資助評定的過程中,為了避免部分家庭經濟并不困難的學生“套取助學金”的行為,評定過程一定要規范,嚴格考察學生遞交的資料,對于在資助工作中弄虛作假的學生,要嚴肅處理,維護國家資助政策的權威性。
3.2整合現有資助資源 加大精準資助力度
我國現有的學生資助體系項目種類繁多、規模巨大,包含助學金、獎學金等國家、學校、社會等機構設立的多種資助項目。加強整合各項資助資源,融入資助育人的理念,形成一套新的、適合本校的資助工作體系勢在必行。將學生基本情況、家庭情況和在校期間的獎勵、資助、等各方面信息整合,綜合考慮,全面動態了解學生實際獲得資助情況,有利于學校針對性的將更多資助項目給予更需要幫助的學生,切實做到精準資助。
3.3強化資助感恩教育 助力學生勵志成長
目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生面臨的問題已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要解決生存型和發展型貧困,幫助這類學生在綜合能力和心理素質方面同時得到提高,首先要求學校和學生轉變固有的觀點,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多種渠道宣傳我國的資助政策,幫助學生心懷感恩,讓學生明白自己不僅享有受資助的權利還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和使命。同時,貧困生資助的本質是助學和育人,因此,資助工作要因人而異,靈活運用多種資助方式,開展工作。通過勤工助學,實習實訓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獲得資助,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品格,幫助他們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實現可持續發展,最終提高資助效率。
參考文獻
[1] 練飛,馮衛國.社會公平視角下高校學生資助的效率分析——以江蘇省為案例[J].教育學術月刊,2017(12):33-40.
[2] 陳德靜.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公平與效率關系研究[J].云南社會科學,2006(06):44-47.
[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