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杰 杜冰山



摘要:十年一次的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如期開展,如皋市積極響應。本文借此契機梳理了如皋市工業企業各類污染物產生、處置與排放情況,并深入分析了危險廢物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原因,最后提出了較為詳細的危險廢物管理對策。
關鍵詞: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危險廢物;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X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06-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6.034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second national general census of pollution sources
Wang Hanjie1,Du Bingshan2
(1.Nantong Ruga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reau,Nantong Jiangsu 226500,China;
2.Nantong Co.,Ltd.,Nanjing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Nantong Jiangsu 226000,China)
Abstract:The once-in-a-decade National Census of pollution sources was carried out as scheduled,and Rugao City responded positively.Taking this opportunity to sort out the production,disposal and discharge of various pollutants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Rugao City,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in the process of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and finally put forward more detailed suggestions on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
Key Words:Second national general survey of pollution sources;Hazardous waste;Problem;Countermeasure
環境問題正在成為公眾關注的核心,對危險廢物的處理是環境保護的內容之一。危險廢物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和感染性等特性,隨意傾倒或利用處置不當會危害人體健康,破壞生態環境。危險廢物管理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防范環境風險,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生態安全,改善水、大氣和土壤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危險廢物現狀分析
1.1 危險廢物產生區域分析
根據如皋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統計,全市危險廢物產生企業共111家,分布于13個鎮區,涉及產生危險廢物企業數量最多的前三個鎮(街道)為長江鎮、城北街道、石莊鎮,分別占全市危險廢物生產企業總數的27.93%、24.32%、9.01%。各鄉鎮(街道)產生危險廢物企業分布情況見圖1。
1.2 危險廢物產生行業分析
根據如皋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統計,危險廢物產生企業主要來自4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2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33金屬制品業、27醫藥制造等18個行業大類,排名前三的行業危險廢物產生量及全市占比情況見表1。
根據統計知,如皋市危險廢物來源主要集中在4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2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兩個行業大類,分別占全市危險廢物產生量的72.13%和22.96%,兩大行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累計占94.99%。
1.3 危險廢物產生種類及處置情況分析
根據如皋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統計,如皋市涉及21類危險廢物,其中產生量前5的危險廢物產生及處置情況見表2。
由上表知,如皋市危險廢物產生量最大的種類為焚燒處置殘渣(HW18)65 270.46t,其次為廢酸(HW34)9 758.33t,農藥廢物(HW04)、其他廢物(HW49)、有機樹脂類廢物(HW13)也是產生量較多的危險廢物類別。總體看本年度危險廢物處置量遠小于本年度危險廢物產生量,本年末比上年末貯存量增加66 612.69t,危險廢物處置形勢依然嚴峻。
2 危險廢物處置問題分析
2.1 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不足
目前危險廢物的處置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資源化利用,另一種是無害化處理。由于危險廢物種類繁多,很多危險廢物處置單位存在處置資質范圍窄、處置能力不足、處置設備有限等問題,致使許多危險廢物產生企業找不到有處置能力的危險廢物處置單位,只能暫存在廠區。根據如皋市全國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數據統計,如皋市共有危險廢物處置單位4家,其中只有1家是專業危險廢物處置單位,其余3家雖然有危險廢物處置資質但能夠處置的危險廢物類別較少,局限性很強。隨著如皋市經濟發展,各類企業項目入駐,危險廢物產生量逐年增多,擁有合法危險廢物處置企業的處置總量遠跟不上市場上危險廢物的產生量,從南通乃至江蘇省看,危險廢物處置單位存在地區分布不平衡問題,從而導致本年末比上年末如皋市危險廢物貯存量增加的結果。
2.2 對危險廢物分類及危害程度認識不足
在我國,由于歷史原因,許多城市和地區的危險廢物貯存、處置還不夠規范,如皋市也不例外,其中企業主體責任意識淡薄,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積極性不高是較為突出的問題。一些企業對危險廢物污染防治的法治觀念不強,對于“誰污染誰治理”的意識淡薄,企業以經營獲利為第一要務,在環境保護尤其是危廢處置方面投入的資金和人力有限,客觀上導致企業缺乏專業管理人員,對危險廢物的專業化管理水平差較低,有些企業管理者對自身產生的廢物是否屬于危險廢物、具體屬于哪種危險廢物、所產生廢物的危害程度缺乏基本的概念,同時也存在著危險廢物混裝和堆放,危險廢物貯存過程中包裝存在破損甚至采用與危險廢物相容的包裝物現象。極少數企業為了謀求非法利益逃避環境主管部門監管,非法轉移、傾倒和處置危險廢物,嚴重危害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1]。
2.3 對危險廢物監管力度不足
一直以來,基層環保部門,特別是縣一級環保部門危險廢物監管能力是環境保護工作的短板,存在技術力量薄弱、人員和經費不足等問題。近年來,基層關于危險廢物的環保監管力度雖然逐步增強,但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各鎮(區、街道)環保辦公室工作人員以抽調為主,環境相關專業工作人員少之又少,有些區域選聘臨時工開展平時監管工作,相關監管人員在具體監管工作中力不從心。如皋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進庫企業近五千家,要想把每個企業的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處置情況摸清楚是一個“大工程”。
3 提高危險廢物管理的對策
3.1 提高危險廢物處置能力,鼓勵企業采取措施
針對如皋市HW18焚燒處置殘渣建設單獨的飛灰填埋場,以緩解該類危險廢物的處置壓力。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工作,需要以科技創新來促進利用技術更新和應用領域拓展[2]。建議政府加大對危險廢物處置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通過“經濟+政策”手段來鞏固完善危險廢物處置和綜合利用的激勵機制;通過財政減稅降稅政策,減輕企業在資源化利用過程中的成本,使企業能夠獲得利益平衡,進而提高企業自身綜合利用及委托處置利用的積極性。
3.2 提高公眾參與度,加強危險廢物精細化管理
政府部門加強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參與度,建立健全公眾對危險廢物違法行為的監督機制,進一步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宣傳媒介,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科普教育,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及企業對危險廢物危害性和處置重要性的認知。
發達國家的分級管理體系比較完備,而我國還處于“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對危險物質最佳管理和處置的方法主要依靠人們對生活以及環境的保護,分級管理是構建管理體系的必要條件,對于危險廢物的管理重心、有序流動、降低管理成本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要做到這些首先要有一套關于危險廢物管理相當完備的法律規章制度,其中包含豁免制度、分級評價體系等。制度與法制是操作規范化的第一步,建立評價體系是進行管理的技術支撐[3]。
3.3 引進環保管家,完善責任體系
政府部門提高環境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明確企業和環境監管部門的責任主體。本著“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原則,引進環保管家服務,緩解人員不足問題,梳理企業現狀,提高環境管理水平。
4 結語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讓我們摸清了“家底”,也讓我們認清了本區域企業環境的現狀,目前如皋市危險廢物貯存、處置情況不容樂觀,需要進一步在實際工作中探索、積累經驗,最終實現危險廢物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參考文獻
[1]張德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2017年11月1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J].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17(6):1001-1010.
[2]趙麗娜,姚芝茂,武雪芳,等.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特征及控制對策[J].環境工程,2013,31(s1):464-469.
[3]汪帥馬,劉永軒.淺析建立危險廢物分級管理體系的必要性[J].江西化工,2016(5):31-34.
[4]江曉瓊.危廢管理需管控好三個環節[N].中國環境報,2020-01-09(003).
收稿日期:2020-04-11
作者簡介:王漢杰(1973-),男,漢族,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