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占波,劉欣茹,王朝云
(無極縣中醫院,河北 無極)
腦卒中是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70%~80%患者遺留有肢體、語言等不同程度功能障礙,康復鍛煉是提高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療法,農村腦卒中病人因經濟等原因一般均選擇在家進行康復鍛煉,農村腦卒中患者的遠程康復指導是康復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1-2]。我院自2018年以來以智能手機為輔助工具對60例患者家屬進行院外遠程康復指導,病人院外康復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選擇初次發病并留有后遺癥腦卒中的患者60例,經CT或MRI確診,排除嚴重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除急性期住院治療外,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均由家屬在家進行康復治療,因本課題組已經證明腦卒中患者院外指導康復療效及其優缺點,故本次初探不設對照組,60例病人全部為治療組。
利用智能手機由首診醫師、專業康復醫師、治療師組成病人院外康復指導組,建立腦卒中院外康復微信群,根據評價結果擬定康復治療處方,并在病人出院時對患者家屬進行系統康復技術培訓,選擇1~2名家屬為腦卒中患者進行家庭早期康復治療[3]。在康復過程中,利用智能手機,康復醫師、治療師進行全程監督、指導和評價。
腦卒中患者進行院外康復前先指導家屬為病人建立一個相對安全的康復環境,如:平整地面,鋪設防滑墊,廁所安裝扶手,制作助行器,嚴防病人在康復鍛煉時二次受傷,利用樹、支架、滑輪制作簡易康復工具等幫助病人鍛煉。
(1)心理康復:部分腦卒中后遺癥患者思想包袱較重,出現抑郁癥。表現為:①不愿出門見人,怕自己的后遺癥被別人嘲笑;②認為自己難以康復,拖累別人,悲觀失望,對康復喪失信心,不愿配合進行鍛煉;③性情急躁,對康復的期望值過高,沒有鍛煉的耐心,不能接受康復進展緩慢的事實,脾氣變壞,動輒就罵人、甩東西。針對這些情況,利用微信群群聊功能,對患者宣傳、解釋,講清該病的發生、發展、預后等醫學知識,分享成功康復病例,鼓勵患者要樹立信心,使患者能夠很好地配合家庭和醫生的指導,按照康復計劃進行適當運動、鍛煉和治療,使病情得到較好的恢復[4-5]。
(2)智力鍛煉:對輕癥患者要求其主動鍛煉,鼓勵患者利用智能手機盡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智力鍛煉,如手機游戲、下棋、群聊談話交往。對較重的病人,要求其能在手機上電視,看(聽)報刊、雜志,認字、算數等。
(3)肢體鍛煉:利用智能手機的錄像功能對病人步態進行錄像,用于醫師針對性指導及病人自我校正,同時可以利用手機示范鍛煉動作。對輕癥患者要求其戶外活動鍛煉時,家屬利用手機進行記錄,使患者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避免形成跛行的習慣,同時讓病人看到鍛煉的成果,樹立康復的信心。對重癥,特別是癱瘓病人,則應按照智能手機微信群的方案進行被動鍛煉。
(4)語言鍛煉:對語言障礙后遺癥患者,利用手機錄音及語言交流功能,對患者語音進行錄音,播放給患者聽,使其發現自己的語音不足之處,加以矯正,通過反復練習,病人可以感受到鍛煉成果。同時手機也增加了病人語言交流機會,有利于病人康復。
(5)預防并發癥及治療原發病。通過手機傳播中風病的康復及預防知識,提高家屬對疾病的認識水平,早期發現疾病復發先兆癥狀,從而有效地護理病人,降低復發的可能。
觀察患者的生活質量及NIHSS評分情況,生活質量評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NIHSS評分滿分42分,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神經缺損程度越低,恢復情況越好。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處理,經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60例利用智能手機輔助康復患者各種功能均有明顯恢復,多數患者保持了常年不復發,生活能自理,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好提高,NIHSS評分明顯優于以往普通遠程指導康復組,費用低廉,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及NIHSS評分情況,見表1。
表1 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及NIHSS評分情況(±s, 分)

表1 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及NIHSS評分情況(±s, 分)
?
由于腦卒中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治療費用高、治療周期和康復過程相對較長的特點,農村腦卒中患者由于經濟等原因,絕大部分腦卒中患者發病后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康復醫療服務,家庭成為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復的重要場所[6]。但是由于患者及家屬缺乏正確的康復治療方法,療效極不理想,存在一味長期臥床靜養,導致肌肉和神經的繼發改變,如肌肉萎縮、關節攣縮等,給康復帶來困難引起“廢用綜合征”。早期康復訓練缺乏指導,隨意亂練引起“誤用綜合征”[7]。中風病人腦損傷后,常常上肢屈肌張力高,甚至處于痙攣狀態,但有些病人由于不懂康復知識,在本應鍛煉手和臂的伸展功能時引起“過用綜合征”。由于缺乏正規的康復指導發生廢用、過用、誤用綜合征情況十分普遍,遺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8-9]。利用智能手機普及的機會摸索一套適合農村地區腦卒中偏癱康復治療的新模式,使中風患者能夠良好適用,取得與院內開展康復相似的效果,使患者在出院回歸家庭后依舊得到持續院外康復指導,使無住院康復條件患者在家庭中享受到公平可及的康復服務,緩解偏遠農村地區腦卒中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另外,利用智能手機增加了康復過程中的趣味性,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比住院康復的患者更適宜長期堅持康復學習。
綜上所述,利用智能手機對國內不具備住院康復條件病人順利提供了新方法,家庭康復利用手機通訊為基礎,針對出院回歸家庭的腦卒中患者病情特性制定階段性目標,實現手機遠程康復健康指導,與住院康復取得相似的療效,更有利于患者長期堅持康復且費用低廉,同時有利于培養遠程康復人才,拓寬病人康復方法。今后我們應當在構建和豐富國內家庭腦卒中康復服務系統中充分發揮智能手機作用。同時分析基于智能手機康復指導服務的成本效益及推廣價值,促使遠程康復向便捷、快速、高效、完善的規范化和長效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