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艷
(山東省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是終末期腎衰竭的常見并發癥,特別是當定期血液透析治療開始得太晚時。周期性血液透析和腎移植質量的提高大大降低了這些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病率和嚴重程度[1]。本研究旨在探討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采用左卡尼汀聯合血液透析治療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招募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就診于我院的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共計100例。所有患者均患有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癥狀,如:周圍神經麻木、疼痛、肢端感覺障礙、腱反射異常、神經傳導速度異常等。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實驗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為 41~79歲,平均為(62.5±5.2)歲。對照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為38~78歲,平均為(61.5±3.2)歲。實驗組及對照組患者一般信息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數據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患者采用左卡尼汀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對照組患者施行甲鈷安膠囊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甲鈷安膠囊(楊子江藥業)聯合血液透析進行治療,患者每周進行3次透析治療,每次治療時長4 h,血流量控制200~300 mL/min,標準透析液流量控制范圍為500 mL/min?;颊咴谕肝鼋Y束前30 min停用肝素。實驗組患者采用左卡尼?。?g/次,瑞陽制藥)聯合血液透析治療進行治療。所有患者均進行持續治療,2個月后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療效。
治療后臨床療效包括:(1)顯著有效:患者2個月后臨床癥狀得到顯著緩解,神經傳導速度恢復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神經病變不影響患者自主活動;(2)有效:患者2個月后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神經傳導速度得到改善;(3)無效:患者2個月后臨床癥狀無緩解及改善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著有效率+有效率。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t及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
實驗組中經過治療后存在的臨床癥狀患者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n)
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傳導速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比較(±s, m/s)

表3 兩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比較(±s, m/s)
?
周圍神經病變是影響運動或外周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體,軸突或髓鞘的病癥,并且可分別被分類為神經病理學,軸突或脫髓鞘。周圍神經病變具有多種原因(例如營養缺乏和中毒性神經病變。這在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的患者中很明顯,通常歸因于終末期腎病[2]。
尿毒癥毒素(“中間毒素”:胍化合物、甲狀旁腺激素、和肌醇)的累積與氧化應激反應有關的自由基的活性引起的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損傷導致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這種類型的神經病變是終末期腎病最常見的神經系統表現之一[3]。本研究采用左卡尼汀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得到了很好的療效?;颊叩闹委熜Ч?、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神經傳導速度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