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杭明,陶增勝,孫騰躍,許力
(懷來縣醫院,河北 張家口)
心血管系統疾病在我國臨床屬于較為多發的病癥,血管和心臟發生病變是引發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主要原因[1]。其中冠心病作為心血管系統疾病中的高發病與常見病,具有發病快、病死率高、復發率高等特點,此疾病將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2]。根據相關臨床報告指出,將傳統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與64排冠脈CT血管造影檢查應用于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臨床診斷中,因其檢查方式不同,診斷效果也有一定的差異性[3]。但此方面報告少之又少,在此次實驗中,對578例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的診斷效果展開討論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探討不同診斷方案對于心血管系統疾病檢查效果的差異性,現將此次研究結果介紹如下。
抽取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CT室接受診斷的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578例,將全部患者遵照隨機抽簽法劃分為參照組(289例,采用傳統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方式)與研究組(289例,采用64排冠脈CT血管造影檢查方式)。研究組中女性137例,男性152例,年齡44~77歲,平均(62.52±6.73)歲,參照組中女性134例,男性155例,年齡45~79歲,平均(62.64±6.75)歲,研究選擇的所有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及其家屬皆已簽字同意,并自愿納入此次實驗中,同時經由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與批準。對兩組臨床癥狀、病況等基礎資料通過應用統計學對比分析后顯示,差異細微(P>0.05),可進行對比和討論。
參照組289例,采用傳統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方式,采用C臂X線血管造影機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通過Judkins法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并經由經驗豐富的心內科醫師評估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程度。
研究組289例,采用64排冠脈CT血管造影檢查方式,待患者入院后,立即進行碘過敏測試,確定患者無過敏癥狀發生,若患者心率>70次/min,需在檢查前口服20~40 mg倍他樂克,直至心率下降到70次/min以下。CT機應用西門子Definition AS+64排128層進行掃描檢測,從患者胸廓入口水平位置到心臟膈面下5 cm位置進行平掃,并且設置好掃描各項參數值,其中螺旋CT平掃參數:探頭覆蓋15~25 mm,掃描層厚設置為2.0~3.0 mm,旋轉時間設置為0.4 s。冠狀動脈造影參數:探頭覆蓋35~45 mm,掃描層厚0.6~0.65 mm,管電壓120 kV,旋轉時間設置為0.4 s,掃描速度設置為0.33 s/周,掃描時間為0.33 s,電流設置為135~635 mA。采用心電門控技術對掃描結果進行圖像重建,通過多平面重組、容積再現、曲面重建和遮蓋容積重建分析心臟冠脈重建圖像,評估斑塊鈣化情況和冠脈狹窄程度。
通過記錄患者的冠脈狹窄情況等對64排冠脈CT血管造影與DSA血管造影的診斷效果進行觀察對比。采用美國心臟學會冠脈分段評估方式分析患者的冠脈情況。通過血管直徑測量技術對患者冠脈狹窄情況進行評估,其中1級(無狹窄),2級(輕度狹窄,狹窄程度 <50%),3級(中度狹窄,狹窄程度50%~75%),4級(重度狹窄,狹窄程度75%~90%)。
所有研究數據輸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 21.0軟件)中,計數數據(冠脈狹窄情況)經由χ2檢驗,計量資料經由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289例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冠狀動脈按1135支血管分支進行觀察評價,冠脈狹窄占比72.07%,參照組289例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冠狀動脈按1131支血管分支進行觀察評價,參照組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冠脈狹窄占比72.78%,兩組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冠脈狹窄占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組和參照組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的冠脈狹窄情況比較[n(%)]
冠心病作為心血管系統疾病中的高發病與常見病,患者由于冠狀動脈急性狹窄或者閉塞,會導致心肌供血持續減少[4]。嚴重的甚至造成其心肌嚴重缺血或壞死,從而導致一系列炎性反應和血脂代謝異常等。該疾病具有發病快、病死率高、復發率高等特點。隨著我國社會生活節奏的日益加速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5]。如果不能及時確診與治療,將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狀況。因此,患者應盡早確定心血管系統疾病類型、冠脈狹窄程度等情況,并實施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6]。
將傳統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和64排冠脈CT血管造影檢查應用于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臨床診斷中,因其檢查方式不同,診斷效果也有一定的差異性。傳統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金標準,但該方式花費費用較高且創傷大,因此在臨床相關疾病診斷中有一定的應用限制[7]。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64排冠脈CT血管造影檢查方式,其主要通過應用64排128層冠脈CT血管造影機進行掃描檢測,從患者胸廓入口水平位置到心臟膈面下進行平掃,采用心電門控技術對掃描結果進行圖像重建,通過多平面重組、容積再現、曲面重建和遮蓋容積重建分析心臟冠脈重建圖像。64排冠脈CT血管造影檢查具有掃描速度快、準確性高、經濟適用、創傷小、操作方便等優點[8],其能夠直接顯示患者的斑塊鈣化情況和冠脈狹窄程度等,可作為心血管系統疾病檢查的首選方式[9]。在此次研究中,兩種診斷方式對于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冠脈狹窄占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64排128層冠脈CT血管造影診斷具有費用相對較低且具有無創新,能夠廣泛應用于臨床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診斷。
研究結果表示,64排冠脈CT血管造影檢查在此次實驗中的診斷效果較為理想,對于提高疑似冠心病的診斷正確率等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臨床應根據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選擇適合的診斷方式,為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