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杰,楊靜,咸亞靜,王彥茹
(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情景模擬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編制的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教學情景設計,該教學方法在國內外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1-2]。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Team-based Learning)在2002年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開始在教學各領域使用,它是以團隊協同合作方式,提升學生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目前已在醫學教學領域中廣泛應用[3]。但是將兩種教學模式結合應用目前尚少見。因此,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結合社區護理學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我們將把TBL情景模擬教學在本科社區護理學教學中進行組合與應用,研究結果如下。
把本科護理學專業三年級的2個班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分別為56、58名學生。
教師職責:實驗組釆取TBL情景模擬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模式教學。選拔社區護理學課程組資深的兩名教師作為本次TBL情景模擬教學的評判教師。另選派一名助教負責本研究的授課協助相關工作。
1.3.1 課前教師準備
由社區護理課程組全體教師組成教學小組,選取《社區護理學》(第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李春玉主編)教材第五章:社區兒童與婦女保健護理為上課內容。以集體備課的形式,討論并制定全部上課資料。上課資料包括模擬情景的設定、能力測試試題和參考資料。其中情景模擬是根據本章的教學教學大綱進行周密設定的,學生可以根據該模擬情景的設定自由進行角色分配;能力測試題側重考察學生對基本理論、概念的理解,復雜知識的解決和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課前1周助教將實驗班學生按照8~10人隨機分組,同時將模擬情景的設定和參考資料共享給學生,并告知相關要求。
1.3.2 課堂教學過程
課程設計按照以下3部分進行。
(1)TBL情景模擬:該部分各小組抽檢進行匯報,每組時間約4~6 min。每組匯報后由2名評判教師及時記錄并評分。同時,其余各組學生也做好聽課筆記。
(2)知識能力測試:TBL情景模擬結束后,由助教通過雨課堂發布能力測試題,團隊進行討論并給出標準答案及講解,同時點評老師做好組間協調工作。
(3)點評教師講評:所有團隊匯報結束后,由點評老師對各團隊匯報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之后再對本章節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梳理。最后,公布各團隊的情景模擬成績,并對前三名團隊給予獎勵。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課前利用雨課堂發布與實驗組同樣的預習資料,經過老師課堂講授之后利用雨課堂進行知識能力測試并做及時反饋。
使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數據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男女比例、專業認同度、就讀原因及有無專業實踐經歷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果分析,實驗組能力測試的總成績、基本理論概念的理解能力、復雜問題的解決能力以及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實驗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得分,詳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知識能力測試成績比較分析
隨著醫療體系的改革和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社區護理在全民健康管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社區護理的主體是社區護士,掌握社區護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是社區護士進行社區護理的前提[4]。社區護理擴大了護理工作的職能,把服務范圍由醫院擴展到家庭和社會,故對社區護士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相對較高。學校是培養社區護士的關鍵環節,社區護理學又是該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社區護理學教學模式的探索一直是各護理院校(系)的熱點。
社區護理學是在護生培養的第五學期進行學習。與大一學生不同,大三的學生已經進行了內、外、婦、兒等專業課學習,學生有較好的專業知識儲備,利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太適用于社區護理學,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社區護理學教育中領會知識的自主整合和靈活運用[5]。本研究中,TBL情景模擬教學學生知識能力的測試總成績、基本理論概念的理解能力、復雜知識的解決能力以及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綜合知識的應用能力實驗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以TBL為基礎,把TBL的理論框架運用到情景模擬場景中,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并把所學設置在情景模擬中,以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課前準備過程也是學生對新知識理解吸收的過程。通過團隊的情景表演,學生不僅加強了對重點知識的記憶又刷新了對知識的認知。在團隊能力測試中鍛煉了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知識的整合與應用能力,最后點評老師對本章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并解疑答惑,使教學重點更為突出,這種教學方法在本次教學中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