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俊峰
(陽煤集團總醫院,山西 陽泉)
腦梗死是常見神經系統疾病之一,此病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殘率,極易造成患者腦組織缺氧或壞死,出現肢體功能障礙等現象,給患者造成極大經濟壓力和負擔。在治療期間和康復期間采用PDCA循證護理路徑實行護理,可依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和存在的問題采用適宜護理模式,促進患者的護理療效和質量[1]。
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抽取我院神經內科患者進行研究調查,并將1000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500例)和參照組(500例),研究時間為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其中參照組中男302例,女198例,年齡在55~75歲,平均(61.58±5.02)歲;研究組男303例,女197例,年齡在 55~75歲,平均(61.23±5.13)歲。
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治療腦梗死的藥物包括阿司匹林+他汀、氯吡格雷、降壓藥等。為患者講解常規護理措施及步驟,注意飲食平衡。
研究組在基礎藥物治療上加入PDCA循證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①計劃:組建循證護理小組,要求每位護理人員必須具備正確認識病因和病理機制、診療流程等,并依照患者住院期間的飲食和需求制定適宜的個性化護理方案,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和情緒變化及飲食需求[2-3]。
②制定:循證護理小組將新增護理措施按照現有護理流程確定下來,制定每位護理人員護理患者的護理卡片,卡片上實時記錄護理過程,護理期間嚴格按照護理流程實行護理。肢體康復護理--指導康復訓練護理,增加患肢肌肉力量,適時進行平衡性鍛煉;臥床患者護理--預防壓瘡,勤拍背勤翻身,指導簡單肢體恢復訓練,避免肌肉萎縮;心理疏導--采用音樂療法,舒緩患者焦急、困惑心理狀態,和患者保持持久、放松的溝通交流,穩定患者情緒,循序漸進了解患者全面病情。
③檢查:循證小組每日必須進行監督管理,小組長將收集到和觀察到護理期間存在的漏洞和不合格信息一一記錄整理,并及時向家屬反饋并提出指導性建議和改進措施,在護理公告欄公布并提出相應指示[4-5]。
④處理:每月召開循證會議,聽取各級護理人員的反饋意見,集中商討解決措施,并建立獎懲制度,雙向監督患者的狀態和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
①護理質量:基礎護理、優質護理、健康指導、專科護理、滿意度及住院時間,前五項護理項目分值在0~100分,分值越高,護理質量越好。
②不良事件發生率和便秘護理療效分為:三級、四級;軟便、腹脹腹痛減輕、排便間隔<3 d、便秘者。
③NIHSS評分(卒中量表),評價肢體功能;巴氏指數評價獨立生活能力;SCL-90評價感覺、思維、行為、情感等。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CDA循證護理和常規護理的護理質量比較,各項評價項目(基礎護理、優質護理、健康指導、??谱o理、滿意度及住院時間)評分較高的一組明顯是研究組,住院時間短的明顯是研究組,兩組對比數據形成鮮明對比,P<0.05,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護理質量(±s)

表1 護理質量(±s)
住院時間(d)研究組 500 95.62±2.15 96.12±2.03 95.26±2.59 96.85±1.94 98.45±1.37 12.19±2.25參照組 500 88.53±3.51 89.51±3.61 90.26±4.13 87.52±4.98 90.23±5.02 15.69±3.20 t 38.516 35.687 22.934 39.035 33.110 20.00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 基礎護理(分)健康指導(分)??谱o理(分)優質護理(分)滿意度(分)
兩組便秘護理療效和不良事件(三級、四級)發生率對比,不良事件發生過程中,研究組三級、四級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便秘護理療效中,腹脹腹痛減輕概率及排便間隔時間短的人數高的一組明顯是研究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對比結果見表2。
研究組和參照組的肢體功能和獨立生活能力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其NIHSS評分、巴氏指數、SCL-90評分較優的一組明顯是研究組,兩組評分數據差異較大,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對比效果見表3。
表3 各項評分量表(±s, 分)

表3 各項評分量表(±s, 分)
NIHSS評分 SCL-90評分 巴氏指數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參照組 500 10.97±6.03 7.85±2.59 135.48±32.08 128.95±35.42 35.86±12.50 67.89±20.12研究組 500 11.49±5.10 6.05±2.47 132.48±28.57 115.26±17.80 36.54±12.32 72.15±17.39 t 1.472 11.246 1.561 7.722 0.866 3.581 P 0.141 0.000 0.118 0.000 0.386 0.000組別 例數
腦梗死偏發于老年人群,病情進展快且有較高復發率和致死率,會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造成一定的影響。為積極改善腦梗死患者的病癥和臨床療效,在康復期間對其實行PDCA循證護理管理模式,讓護理人員通過護理干預預后效果制定護理計劃,規劃護理流程,從肢體功能的恢復和精神情緒的改善及飲食平衡調節等方面著手,提升肢體功能恢復和健康教育的質量,強化護理療效。本次研究將PDCA循證護理和常規護理模式對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依據對比結果可知,兩組便秘護理療效和不良事件(三級、四級)發生率對比,不良事件發生過程中,研究組三級、四級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便秘護理療效中,腹脹腹痛減輕概率高及排便間隔時間短人數多的一組明顯是研究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PCDA循證護理和常規護理的護理質量比較,各項評價項目評分較高的一組明顯是研究組,兩組對比數據形成鮮明對比,P<0.05,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和參照組的肢體功能和獨立生活能力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其NIHSS評分、巴氏指數、SCL-90評分較優的一組明顯是研究組,兩組評分數據差異較大,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采用PDCA循證護理路徑對腦梗死患者實行護理,能不斷改善臨床病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和臨床療效,促進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提升,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