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雯雯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人民醫院,河北 承德)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醫學中常見的骨科疾病,其主要指人體腰椎間盤向后突出壓迫神經的癥狀,該疾病病發不僅會導致患者長期腰背疼痛,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血管損傷、神經損傷等并發癥。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年化進一步深入,該疾病病發率與日俱增,已經嚴重影響到老年群體的健康水平[1-3]。本文通過對功能鍛煉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意在為提高該疾病治愈率提出可行性方案。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每組48例。其中研究組患者年齡43~67歲,平均(54.6±3.2)歲,平均體重(62.7±4.9)kg,男女比例5:5。對比組患者年齡 45~70歲,平均(54.5±3.5)歲,平均體重(62.5±5.3)kg,男女比例5:5。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兩組患者均符合WHO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2)兩組患者均知道此次實驗研究的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有心臟、肝腎等內器官疾病者;(2)有認知障礙不能配合治療者;(3)患有惡性腫瘤疾病者。
兩組患者均行常規保守治療后接受護理干預治療,具體包括健康知識宣傳、心理護理。健康知識宣傳:患者入院后由護理人員對其進行疾病知識宣傳,通過對疾病病發原因、疾病危害等進行闡述,提高患者的認知度。此外,還可結合成功治療案例或治療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心理護理:患者患處長期疼痛,患者在此期間極有可能出現不良情緒甚至心理疾病,因此護理人員需依據患者具體情況對其行心理干預治療,通過聯合患者家屬的方式,及時糾正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能以最佳狀態接受治療。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追加功能鍛煉,護理人員調整患者為仰臥位,幫助患者行挺髖運動,調整患者為俯臥位,幫助患者行身軀弓形運動,3次/d,15 min/次。此外還需幫助患者行抬腿訓練,以此鍛煉患者腿部功能,1日多次,每次訓練持續至患者腿部出現酸痛感為止。以上治療均持續4周后對比療效。
觀察兩組患者腰椎功能評分和疼痛評分,其中腰椎功能評分由專業醫師在患者接受完治療后進行評價,疼痛評分以1~3分為輕微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分以上為重度疼痛。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統計得知,研究組患者腰椎功能評分高于對比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疼痛評分低于對比組患者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腰椎功能評分和疼痛評分對比(±s, 分)

表1 兩組患者腰椎功能評分和疼痛評分對比(±s, 分)
組別 例數 腰功能評分 疼痛評分研究組 48 13.57±3.43 1.21±0.32對比組 48 8.69±2.81 4.87±1.01 t 7.625 23.933 P 0.001 0.0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中老年群體高發疾病之一,其病發后不僅會對患者正常生活帶來影響,還會誘發大量并發癥。腰椎間盤突出癥病因頗為駁雜,妊娠、外力損傷、遺傳均易導致病發,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坐骨神經痛、腰痛等。目前針對該疾病主要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進行治療,治愈性較高[4-6]。
臨床護理通過心理護理能有效舒緩患者不良情緒,幫助患者以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而在護理治療中追加功能訓練,通過對患者行挺髖運動、身軀弓形運動以及抬腿運動,不僅能幫助患者保持運動機能,還能促進患者更快的康復,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7-8]。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行功能訓練的研究組患者,其腰功能評分和疼痛評分均優于對比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功能訓練能有效促進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康復效率提升,在減少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治療體驗的同時,還有利于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因此,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