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科學獎·醫學獎
多度假可以延長壽命
獲獎者:芬蘭赫爾辛基大學醫學系教授蒂莫·斯特蘭德伯格。
很多游戲都有一種貼心設計:受傷掉血,只要原地休息片刻就能逐漸恢復。這是有道理的:赫爾辛基大學和奧盧大學的研究員們歷時40余年研究發現,對于明顯壓力過大的公司高管們,即便勸他們戒煙、鍛煉、減肥也無濟于事,只要每年度假少于三周,死亡風險就會增加。也就是說,吃藥都沒有躺著管用,多度假多回血,休假可以延長壽命。
該獎項獲獎人因為出去休假而沒能來到頒獎現場。
菠蘿科學獎·幻想獎
宇宙神秘數字“42”
獲獎者: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數學學院純粹數學教授安德魯·布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首席研究科學家安德魯·蘇特蘭德。
在科幻小說《銀河系漫游指南》里,高智慧生物為了找到“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終極問題的答案”,制造了一臺超級電腦“深思”。“深思”計算了750萬年后得出了答案:42。從此,42成了科幻迷之間心照不宣的暗號和永遠未解的謎團。
而現在,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研究者,利用超過50萬臺家用電腦的閑置計算力,終于推導出42的三立方數和解法,我們至少知道了42的一個意義。
從數學和科學上找42的意義似乎過于嚴肅了一些,本來42也是一個玩笑,引用時更多的是為了趣味,或者向這部偉大的作品致敬,所以我們也放松一下,看看到底42還能有什么神奇解釋能與終極答案掛上鉤!
事實上,已經有人干過這事了,愛好者彼得·吉爾用了10年時間尋找證據說明答案為什么是42。2011年,正值亞當斯逝世10周年時,他出版了《42:道格拉斯·亞當斯對生命、宇宙和一切終極答案的精準解答》,其牽強附會能力著實令人佩服。
書中提及的案例,包括維多利亞女王丈夫阿爾伯特42歲死去,有42個孫子和曾孫;《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第42頁,哈利發現自己是一名巫師;泰坦尼克號以4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撞向了冰山;美國史上最年輕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當選時42歲;歐洲核子中心給他們的新大樓起名為42;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唯一一個所有球隊都退役的球衣背號是42,以紀念聯盟首位黑人運動員杰基·羅賓森……
菠蘿科學獎·物理學獎
貓舌頭比人造刷子更好用
獲獎者: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胡立德生物運動力學實驗室團隊。
毛刷已經誕生了一萬年了,現在,毛刷進化又有了新的突破口——貓舌頭。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的胡立德教授團隊研究了六種貓科動物舌頭后發現:小到家貓,大到老虎,舌頭上的倒刺長度都是2mm左右,只要2mm就能梳好毛(只有獅子的舌倒刺長一點——畢竟毛多一點)。這么高效,顯然有結構上的優越性。
胡立德已經是第三次獲得菠蘿科學獎,這一次,他特意穿成了一只大屁股貓貓爬上了場。
于是,胡立德和團隊用3D打印還原了貓舌倒刺的微觀結構,制作出了一款貓舌刷,與普通毛刷相比,貓舌刷梳理毛絨表面更加省力,并且無需消耗大量清潔劑,是一款環保又高效的好刷子。
菠蘿科學獎·生物學獎
恐龍也得頸椎病
獲獎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邢立達團隊。
以邢立達副教授為首的中、美、日等國古生物學者,在恐龍化石身上發現了頸椎關節病變特征,證明頸椎病不是人類特權,侏羅紀時代的恐龍也會得。好消息是,他們在恐龍身上還發現了尾椎病——因為顯而易見的原因,人類不太可能得這種病。
在和主持人旁若無人聊了半天恐龍吃起來是什么味道之后,邢立達用五分鐘演講為大家介紹了最近的研究成果,和他自幼熱愛的恐龍。
菠蘿科學獎·數學獎
掰手指頭咔咔響的數學模型
獲獎者:斯坦福化學工程系威尼斯·禪莊·蘇婭博士,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流體力學實驗室的阿卜杜勒 · 巴拉卡教授。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威尼斯·禪莊·蘇婭博士和巴黎綜合理工大學阿卜杜勒 · 巴拉卡教授建立了指關節內側滑液中空化氣泡的動力學模型,用數學解釋了在掰手指活動中,那令對手聞風喪膽的啪啪啪聲是如何產生的,以便未來人類在這一技能上有所突破。
掰關節脆響的成因有了合理的解釋,而對于另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經常掰關節會引起關節腫大或關節炎嗎?目前的研究還沒有找到兩者有關的證據。
威尼斯·禪莊·蘇婭博士前來領獎,并氣勢滿滿地朝主持人和頒獎人掰了半天手指,現場氣氛一度非常劍拔弩張。
菠蘿科學獎·心理獎
邊走路邊玩手機步數更多
獲獎者: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魏坤琳教授團隊。
人類用了300萬年,從四足著地演化為直立行走。而如今,距離第一臺智能手機出現不到30年,人類步態的進化可能又來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雙手握機,低頭傻笑,周邊有什么事一概充耳不聞。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魏坤琳團隊研究發現,邊走路邊玩手機的人往往有著更小的步幅,更慢的前進速度。如果你的生活中沒有缺了井蓋的窨井、速度過快的車、突然出現的臺階、橫亙路中的電線桿……而你又決定為微信步數奮斗終生,那么歡迎為人類新步態的進化貢獻力量。
魏坤琳拿著手機登場領獎,以神農嘗百草的精神驗證了“走路玩手機步數更多”的結論。
菠蘿科學獎·化學獎
兵馬俑武器千年不腐的原因
獲獎者:英國劍橋大學考古系馬科斯·馬丁農-托雷斯教授、中國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在兵馬俑坑出土了數千件保存完好的青銅劍器后,考古界就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早在秦朝時期,工匠們就已經掌握了金屬鉻涂層技術來對武器進行防腐……
而這個傳說被英國劍橋大學的馬科斯·馬丁農-托雷斯教授的一項研究證明是錯誤的。秦兵俑武器能保存不腐,全靠兵馬俑坑所在的土壤具有天然防腐劑的特質:適宜的酸堿度,少量的有機物質以及更細密的顆粒結構,這讓金屬物件能很大程度避免遭受腐蝕。換言之,秦兵俑武器至今保存完好,靠的是土。
菠蘿科學獎·發明獎
反偵察皮鞋
獲獎者:珍道具協會川上賢司。
世界上有很多發明家,他們有的改變了世界,有的讓人生活得更好,還有的發明的東西你不知道有啥用。日本有一個珍道具協會,創始人川上賢司專門從事無用發明,比如領帶雨傘、眼藥水漏斗、坐地鐵瞌睡器……
川上賢司從不給自己的發明注冊專利。現在人手一個的自拍桿就是他發明的,如果注冊了專利,現在他肯定已經靠這個獲得了巨大收益。
他對發明的定義與菠蘿獎“向好奇心致敬”的宗旨不謀而合。但菠蘿獎苦于必須要把獎項頒發給其中一件發明,于是勉為其難地選擇反偵察皮鞋,順便向2019年菠蘿所在地的著名地標——浙江溫州江南皮革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