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忠斌
我國是水稻種植最早的國家之一,水稻種植規模也較為廣泛。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田間管理栽培技術對于水稻的生長勢態和產量都具有明顯作用,在農業逐漸趨于現代化的今天,加強水稻田間管理及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對于我國水稻種植業的穩健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近年來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對于農業的關注度日益提高,而城市化建設使得農業耕地面積也面臨縮減的問題,所以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中進一步提高水稻產量則是當前水稻種植業重點關注的問題。
1、水稻田間管理栽培技術的應用
(1)土壤管理
對于水稻來說,對于土壤質量具有較高的依賴性,因此土壤狀況直接影響了水稻的產量。稻田的地理條件決定了水稻生長所需的日照、降水、氣候溫度等,土壤的養分含量、土質松軟性等也會影響水稻的生長。適合水稻生長的土壤必須要具備充裕的日照條件和溫度、降水條件,一般來說晝夜溫差在左右為宜,同時水稻生長也需要充裕的水,需要確保稻田周圍具有充足的水源?;诖?,在進行水稻栽培之前,便需要針對土壤條件進行適當處理,對土壤進行翻耕,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疏松土壤,合理應用一些藥物進行處理,也可以施肥來提高土壤的肥力,此外還需要檢查土壤中是否存在重金屬物質或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避免水稻生長受其影響。
(2)合理選種、育種
目前,水稻種植歷經多年的發展,至今水稻品種多種多樣,而這些品種都具有明顯的針對性特征,針對某種氣候特征及土壤環境具有較強的生長適應性,因此在稻種的選擇上必須要結合種植區域的氣候特征,才能確保稻種能夠充分適應當地氣候,發揮土壤能力和稻種本身的優勢。在選擇稻種后,還需要進行育苗,育苗期間需要在稻苗生長至合理的階段后才能進行插秧,若水稻的育苗時間過短,則會導致抽穗過遲,對水稻的生長周期和產量都會帶來不利影響,而若是育苗時間過長,則可能導致抽穗過早,也會對水稻的品質帶來影響。所以合理把控好育苗和插秧的時間對于水稻栽培來說至關重要,稻苗田間插秧時也需要選擇合理的溫度環境,溫度環境的不同也可能影響到水稻插秧后的成活率,而具體溫度環境則需要根據不同區域和不同稻種來進行選擇。
(3)機械設備管理
近年來,農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種農業機械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農業機械的功能性也越來越完善,在農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優勢。對于水稻田間管理栽培來說,所涉及的農業機械通常有拖拉機、水稻機、收割機等,分別用于土壤的翻耕和插秧以及收割,此外也會涉及到一些用來加工廢料或處理水稻的其他設備。近年來水稻機在水稻栽培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廣,能夠有效提高插秧的效率,降低人力消耗,而且水稻機在實施水稻插秧時秧苗更加均勻、深度把控更為合理和準確,有效解放了勞動力。和田間管理有關的一些檢測設備,如土地pH值檢測設備、含氮量檢測設備、溫濕度檢測設備等科技設備的應用也進一步提高了水稻栽培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使得水稻田間管理與栽培變得更為高效化高產化,對田間管理本身也給予了有效的指導依據。
(4)合理應用農藥化肥
化肥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稻生長勢態,滿足其生長所需的重要資源,但若是化肥使用過量或不合理應用也會導致土壤殘留物過量,使得土壤受到嚴重污染。因此科學合理的應用化肥對于水稻栽培來說至關重要,既要保證化肥能夠起到提高土壤養分的作用,也要保證不會引起殘留物超標等問題。因此需要結合水稻的具體生長情況、生長階段、生長需求、土壤狀態等各方面信息進行全面考量,分析水稻需要哪些物質,配合哪種肥料能滿足作物所需,又需要施多少量,都需要合理控制。農藥是農作物種植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措施,但農藥使用過量或用法不合理可能會導致農藥殘留問題,對作物的生長也會帶來不利,因此在農藥的選擇與使用方面必須要合理控制,避免農藥殘留問題帶來的危害。此外,近年來綠色農藥和生物農藥的研發與推廣也為水稻栽培農藥使用上提供了更為綠色安全的選擇,綠色農藥是一種對環境與人體無危害性,同時較低的用量便能發揮較明顯效果的農藥,而生物農藥便是通過生物活體真菌或代謝物來制備的農業病蟲害抑制劑殺滅劑,同樣對于水稻本身無危害性,在確保發揮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同時規避了對水稻和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5)水稻的綜合性田間管理
水稻的各個生長階段都有可能會出現各種雜草和病蟲害,因此田間綜合管理需要從水稻插秧開始,直至水稻收割,期間各個階段都需要實施長期化和動態化綜合性管理。在水稻插秧10d后便需要檢查稻田是否存在雜草,及時處理雜草。在雜草的處理上,也要避免直接使用化學除草劑,可以通過物理除草的方式拔除雜草,在防治雜草的同時還可以疏松土質,對水稻的生長也較為有利。水稻各生長區間都需要實時監測病蟲害的產生,對于病蟲害來說仍然以預防為主,可以在品種選擇時盡量選擇抗病蟲害較強的品種,提高水稻的抵御能力。
2、水稻田間管理栽培技術推廣
(1)高產多抗雜交組合技術的推廣應用
目前,全球氣候環境逐漸惡化,同時我國農耕面積不斷縮減,若想進一步改善水稻栽培境況,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中提高其產量和品質,則需要克服不同區域氣候環境的影響,最直接的方式仍然是改良水稻稻種,提高稻種的適應能力和病蟲害抵抗能力,從而確保其良好穩定的生長勢態。我國南北方都有較為廣闊的水稻種植區,但也存在著明顯的氣候差異,南方地區多雨且夏季溫度較高,而西北部則多為高山氣候,南方地區多雨的條件使得水稻種植更具優勢,而北方多地則存在氣候變化性較大的現象。所以進行高產高質雜交水稻的研發能夠有效提高水稻的使用能力和產量,而目前渝優、淮二優等水稻品種則實現了這一點,因此提高高產量高品質水稻稻種的推廣對于我國水稻栽培來說至關重要。
(2)旱育稻秧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
旱育稻秧栽培技術利用白根較多,根系壯實的水稻品種能夠進一步加強水稻稻秧旱育栽培的整體成效。在水稻栽培中應用旱育稻秧栽培技術,肥料選擇沼澤肥,可以進一步提高苗床肥力和稻秧的生長質量。
水稻田間管理栽培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對于農業的發展來說具有積極的意義,而不同的栽培技術也需要根據不同的區域環境狀況來合理引進和應用,才能進一步發揮技術的優勢,確保水稻的產量。
(作者單位:201112上海群立糧食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