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振
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較高的農作物,對于農業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本文從多個角度進行種植管理的探究,提出了相應種植的條件、要求以及管理的思路,同時針對不同種類的病蟲害現象逐一進行分析,希望能夠促進玉米種植業的穩定發展。
1、玉米種植管理技術探究
(1)對種植產地以及自然環境的要求
國內玉米的生產和種植對于產地的土質、氣候以及水資源條件等自然環境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對于玉米種植產地的選擇要保證自然環境優質、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的地區,對于玉米大棚的選址要資源集中,能夠實現規模化生產的技術條件。除此之外,在玉米的栽培和種植區域要保證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同時產地的上游地區沒有污染型的工業企業。同時玉米種植的選址要遠離公路主干線,避免玉米種植受到外界因素的嚴重干擾。
(2)處理好玉米的耕地和種子
在具體的耕種中,要依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包括當地的土壤條件、水文條件、溫度狀況等等,選擇合適的玉米種子進行播種。在玉米的播種前,需要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處理玉米種子主要包括了對種子進行分析、選擇何種浸泡方式、攪拌方式和種子的曬干等流程,在攪拌的過程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農藥進行浸泡,對浸泡時間和種子的曬干程度進行嚴格的控制,提高玉米種子的自身的抵抗能力,使玉米幼苗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得到增強,為玉米種子正常發芽提供保障。根據玉米的習性可以看出其對溫度和氣候的要求比較高,因此玉米的栽培要選擇合適的播種期,玉米在種植和生長中喜溫,因此在種植過程中要保證日均氣溫在12度以上進行播種。同時在玉米不同的生長周期對于溫度的需求不同,因此要合理控制溫度,實時對溫度進行調節,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玉米的產量,避免玉米病蟲害的發生。
(3)對化肥和農藥的使用要求
玉米大棚的栽培要保證食品的綠色,在玉米的栽培和種植中,要保證對化肥和農藥的合理使用。雖然化肥和農藥可以幫助玉米種植防治病蟲害,但是過度的使用化肥和農藥會極大影響玉米的品質以及營養價值,造成化學殘留超標,甚至會給玉米的種植土壤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對于農藥的應用要按照科學的標準合理配比,杜絕不合理使用肥料的問題。在玉米的種植基地,要對農藥的購買以及領用情況做好有效的控制和監督。在用藥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選擇低毒的生物農藥,保證玉米質量的合格和達標。而在化肥的應用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利用有機肥料,科學施肥,在促進玉米產量增收的同時,要切實保證玉米種植基地的土壤生態環境。
(4)強化玉米種植理論指導
當地農業管理部門應做好病蟲害監測的工作,成立玉米病蟲害控制小組,對于病蟲害的動態變化進行系統的監控,并且不斷深入的研究病蟲害的侵襲習性以及有效的驅蟲手段,從而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玉米病蟲害問題。對于農戶種植的開展,應加強相應管理預防病蟲害工作的宣傳講解和引導,并且對于玉米管理的先進經驗應及時的傳輸和落實,在種植期間強化玉米管理工作,實現理論和實踐協同指導發展。除此以外,還應該通過現代化的通訊手段進行相關知識和理論的傳播普及,對于一些難懂的實踐,應采取多媒體視頻等播放技術,使農戶通俗易懂。最后,應該對種植期間產生的問題以及反饋的意見進行良好的梳理,從而能夠使整個玉米種植過程實現全方位的監督指導,并且對產生的問題給予精準的解答和治理,從多個維度來強化玉米種植管理和病蟲害控制工作的貫徹落實。
2、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探究
(1)瘤黑粉的防治
玉米的葉、莖稈以及玉米穗等多個部位均可能產生瘤黑粉,這可能是由于氮肥的過度使用使相應的組織發生軟化,雖然具有粗壯的枝干以及玉米葉,但玉米棒顆粒的生長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此病菌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能夠在土壤中度過冬天,等到玉米生長的季節到來時產生強烈的破壞。因此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對于后續玉米的種植,同樣會感染此病菌。可以借助種衣劑等進行包衣,并且在玉米施肥過程中注重氮肥的合理適用,不要過量的使用。并且注重土地的翻耕的深度,通過合理的輪作來降低該病菌存活的幾率,從而有效的降低瘤黑粉病菌的數量和活性。
(2)玉米小斑病和大斑病的防治
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發生小斑病和大斑病是常見的病害,這種病會在玉米的葉面上產生大大小小的斑點,主要是受到真菌的感染侵襲,如果不及時的處理會導致玉米枯萎死亡。小斑病的蔓延與降水有較大的關系,在7月份的雨季,很容易使玉米感染此真菌,可以通過改良土壤的潔凈度,避免雨季滋生過多的真菌群落,并且對患病的葉片及時進行清理,這樣能夠避免玉米葉之前互相接觸而二次傳播。同時應該適當的進行玉米行間距的種植,如果玉米過密會造成局部的溫度,濕度發生異常則容易誘發此真菌感染。相對小斑病而言,大斑病的感染面積更高,并且葉子同時能夠呈現擴散的趨勢發生褐色的斑點,其病死率遠大于小斑點感染。在種植過程中應避免此病高發期,同時注重肥料雜草對于病菌的影響,發病初期每畝選擇使用25%的丙環唑乳油5~10g,或20%的嘧菌酯懸浮劑15ml,或25%的吡唑醚菌酯乳油5~7g,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顆粒劑10g,或7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g,兌水30kg,進行田間噴霧,每間隔7~10天使用一次,連續使用1~2次。
(3)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一般是由昆蟲傳播引發,其中發病率相對比較高,包括粗葉病與矮花病,此病一般情況下出現在玉米的生長階段。為此,對玉米病毒病主要是以預防為主,將受昆蟲感染的植株拔掉,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從根源對病菌進行有效的消除。此外,還需要根據氣候與環境因素,選擇有效的藥物與玉米種子進行有混合,比如或25%的吡唑醚菌酯乳油,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顆粒劑,這在較大程度上可有效對地下害蟲實施消滅。
通過農戶注重種植管理的多個方面,并且對產生的各種病蟲害問題能夠有清晰的認知并找到解決方法,從而不斷提升玉米種植的質量和水平。
(作者單位:274614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富春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