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玉米又被稱為是苞谷、珍珠米等,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不僅在我國被廣泛種植,在美國、巴西等其他國家也被廣泛種植。玉米與水稻、小麥等其他糧食作物相比,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良好的環境適應性,這也是玉米被廣泛種植的重要因素。玉米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是較為優良的糧食作物,玉米不僅被用作食用,同時也是畜牧業、養殖業、水產養殖業等重要的飼料來源,除此之外,玉米也是食品、醫療衛生、輕工業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之一。玉米是高產糧食作物,其資源極為豐富、價格較低易獲得,并且在玉米中還含有許多生物活性,可以用來抗氧化、抗腫瘤、降血糖、提高免疫力、抑菌殺菌等,具有十分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及極高的經濟價值,因此,人們十分關注玉米的產量及質量問題。玉米的栽培技術與病蟲害的防治和玉米的產量及質量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人們在玉米種植生產的過程中不斷對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摸索、研究,不斷提高其技術水平以促進玉米優質高產的生產種植。
一、選擇優良的玉米品種種植
選擇優良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是促進玉米良好生長、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前提,因此應重視玉米選種的工作環節。首先,在選擇玉米品種時,應當根據當地的地形環境和氣溫條件等,選擇適合在當地種植的玉米品種;其次,在購買玉米品種時,應當去正規的種糧店選擇經過檢驗合格的玉米品種購買,另外,對于玉米新品種的選擇要尤其慎重;最后,在種植前應對種子進行篩選,去除掉玉米中個頭較小、干癟的、有病害的種子及石塊、干草等雜質。
二、處理種子
選擇好要種植的玉米品種后,在種植前要對玉米種子進行相應的處理,以保證玉米種子能夠良好的出芽、健康生長等。首先,要對玉米種子進行藥物包衣,這樣做的目的是使種子種植后在地下免受害蟲的侵害;其次,要對種子進行晾曬,適當的晾曬能使玉米種子內的水分蒸發,從而防止種子在地下因土壤中水分過多而腐爛,還能提高玉米種子的出芽率。
三、選擇合適的種植地并整理土地
種植環境對于玉米生長同樣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在種植玉米前要選擇合適的種植地并對土地進行充分整理,才能給玉米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首先,要選擇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且排水灌水方便的田地進行玉米種植,便于后期管理;其次,要保證田地內的土壤適合種植玉米,如土壤內部的酸堿度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玉米的生長和產量,因此應對土壤內的酸堿度進行檢測,如果土壤內的酸堿度過高則不適合種植玉米。另外,還要保證土壤內的肥料的含量能夠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如土壤內肥料含量不高,則應適當對土地補充肥料,以提高土地內的營養成分;最后,應對土地進行整理,對土地進行深耕暴曬,以減少土地內的病蟲害數量,對土地內較大的土塊進行粉碎,使玉米種植后能夠有較好的生長條件。
四、適時種植
選擇合適的時期種植也是保證玉米能夠順利出苗、健康成長的關鍵。玉米的種植時間要根據當地具體的氣候溫度等適當調整,不可過早也不可過晚種植,過早或過晚種植都不利于玉米出苗。在玉米的出芽期,最適宜的播種溫度應不低于10攝氏度,但如果溫度符合種植要求時,也可以適當早播,能夠增加玉米的成熟期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玉米的產量及質量。
五、合理的水肥及除草管理
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適時對玉米進行施肥和澆水,有利于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但在施肥灌水的過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水量和肥量,切忌過量,以免影響玉米的生長、產量和質量,甚至造成玉米死亡。另外,一定要注意及時對玉米田地進行除草,如果田間雜草過多,則會吸收土壤內的養分,將與玉米生長爭奪養分,從而影響玉米生長。
六、玉米病蟲害防治
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病蟲害是很常見并容易發生的,病蟲害能夠嚴重威脅玉米的生長、產量及質量等,一旦玉米發生病蟲害,嚴重時甚至能夠造成玉米死亡,因此,加強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對于玉米生長有重要意義。
1、玉米常見的病害
在玉米種植生產的過程中,最常見的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青枯病、黑穗病等。以玉米青枯病為例,玉米的青枯病主要發生在灌漿后期,是一種暴發性的病害,玉米一旦發生青枯病,將造成玉米死亡,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玉米在發生青枯病時,癥狀主要表現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的葉片如水燙狀干枯及褪色,果穗呈下垂狀,苞葉枯死,玉米的莖底部為水浸狀,后期會變為淡褐色,有空心感,并會引發倒伏。
防治措施:選擇具有抗病品種的玉米種植,在種植時注意排水等能夠有效預防青枯病。另外,在發生青枯病時,可用多菌靈等藥液灌根治療。
2、玉米蟲害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最常見的蟲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蟲等。以玉米螟為例,玉米螟又稱為鉆心蟲,主要危害玉米的心葉、玉米穗及莖稈等。
防治方法:發生玉米螟蟲害時,可用呋喃丹加入細土或細砂撒入心葉治療。
綜上所述,提高玉米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對于提高玉米產量及質量有重要意義,因此,相關部門應不斷對其研究,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不斷促進玉米種植產業良好發展。
(作者單位:475100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