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杰
作為農業大國,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產物,由于傳統種植方式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劑,造成了水稻的產量與質量降低。近年來,人民環保意識逐漸提高,更加注重綠色防控技術,可以有效解決病蟲害對稻田的危害,不僅可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率,而且還可以提高防治水平,解決水稻的質量安全問題。
一、水稻常見的病蟲害防治
水稻常見的病蟲害防治包括以下幾點:
1、二化螟的防治
通過物理措施防治二化螟,在田地里布置大量的誘殺器,對二化螟進行誘殺。為了確保水稻的生長,還需要在病蟲害孵卵時,噴放蘇云金桿菌水,大概噴放兩次即可,以此實現有效的防治目標。
2、稻象甲的防治
水稻的主要天敵之一就是稻象甲,屬于鞘翅目象甲科,稻象甲成年后,通常在水稻上產卵,并食用水稻的葉子,顯示出白條狀,雌性稻象甲可以單獨產卵,新孵化的稻象甲具有一定趨光性,所以可以采取物理措施進行防治。
3、稻瘟病的防治
當地天氣和種植管理水平都會對稻瘟病產生一定的影響,通常是小面積的發病,對水稻的危害程度較輕,屬于一級狀態程度,可以通過噴放生物農藥,提高種植水平進行防治。在進行生物農藥防治時,通常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枯草芽孢桿菌,另一種是春雷霉素。病發時稻葉上會出現明顯的病斑,可以將枯草芽孢桿菌進行稀釋,均勻的噴灑在水稻頁面上起到防治效果,根據實際情況,每隔5-7d還需要進行二次噴灑。
4、紋枯病的防治
紋枯病在發病初期,需要適量地噴灑生物農藥,通過井岡霉素進行防治,控制濃度范圍在5%左右,每隔7-10d噴灑兩次即可。
二、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實踐應用
1、農業防控技術的應用
稻田培育管理可以對水稻病蟲害起到預防作用,是農業防控中的核心內容,遍布水稻種植的整個生長期,需要合理選擇水稻的種植時間和灌溉時間,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施肥,增加水稻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促進水稻的健康生長,實現水稻高產的目標。在種植水稻前,種植人員需要分析往年的病蟲害情況,選擇抵抗力較強的水稻品種,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幾率。另外,需要培育大量的壯秧,摒棄生長速度較慢的種苗,以及被感染病蟲害的種苗,有效的控制病蟲害。種植人員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可以防止對稻田和土壤造成化學污染,使水稻產生一定的抗藥性,在種植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選擇合適的藥劑配置藥液,對種子進行攪拌和浸泡等工作,不僅可以提高種子的抗藥性,還可以起到消毒和殺蟲的作用。同時,種植人員在春耕時,需要及時打撈稻田上的殘渣進行銷毀,然后再拋插秧,從根源上消除病源。
2、生物防控技術
(1)性引誘劑誘殺
在病蟲害多發期到來之前,可以在稻田中放置一些竹竿,上面掛上塑料盒子,盒子里放置雌性激素誘芯,并且在盒子底部放置粘板,對雄性害蟲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在害蟲繁殖期時,可以消滅大規模的害蟲,使其無法進行大量的繁殖,降低病蟲害的影響。部分地區已經使用此方法,以塑料水盆為捕殺器,將洗衣粉兌水和鐵絲放入其中,進行性引誘劑誘殺,消滅稻田內的二化螟,有效治理病蟲害的威脅,提升當地水稻的質量與產量。
(2)投放害蟲天敵
世間的任何害蟲都有天敵,以害蟲為主要食物,也不會對稻田產生負面影響,種植人員可以根據害蟲的種類,定期在稻田中投放害蟲的天敵,有效的消滅害蟲。
例如,當稻田中出現稻縱卷葉螟等害蟲時,可以在稻田中放入稻螟赤眼蜂,每隔5-8d定期投放,尤其是在害蟲成蟲期,每667m2投放1萬只左右,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調整。需要注意的是,害蟲天敵會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當缺乏食物時就會造成死亡情況,所以,種植人員需要為害蟲天敵提供充足的食物,以及良好的棲息環境,在稻田中種植一些芝麻、大豆等植物,提高天敵害蟲的生存率,增強其控害能力。
(3)鴨稻共育
不僅害蟲天敵可以起到消滅害蟲的作用,家禽也可以發揮相同的作用,其中最適合養殖的品種就是鴨子。當出現病蟲害時,在田里放入鴨子,每667m2可以飼養12-15只左右,在破口期前進行收鴨工作,有利于清除田間的雜草,降低紋枯病等病蟲害對稻田的危害。例如,在黑龍江雞東地區可以采用鴨稻共育的方法,實現對水稻綠色防治的效果,以及水稻的高產,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3、物理防控技術
物理防控技術主要包括兩點,分別是燈光誘殺和阻隔育秧。燈光誘殺在防治病蟲害方面,是較為常見的物理防控技術,有效發揮出顯著的效果,在發現病蟲害時,根據昆蟲的天性,在天黑時打開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害蟲工作,在后半夜時關閉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殺蟲燈的安裝高度不宜過高,大概控制在1.5m即可,對安放密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控制在每2hm2放置一盞殺蟲燈。對于阻隔育秧而言,需要在稻田附近布置無紡布或防蟲網,在水稻秧苗期將稻田全部覆蓋,有效阻隔稻飛虱等病蟲害的危害。
4、監測預警
種植人員需要增強監測預警工作,在稻田周圍設置網點,完善監控網點的基礎設施,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相關調查,當發現病蟲害時,可以及時的報警,準確查看病蟲害的情況,針對各種突發情況,種植人員可以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進行病蟲害的防控工作,不僅符合綠色防控技術的方針,還可以取得明顯的預防效果,技術人員還需要不斷的改革和創新,為水稻的質量與效率提供保障。
(作者單位:158200黑龍江省雞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