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近些年隨著我國番茄銷量的逐步提升,番茄的種植也越發受到關注,番茄種植需要良好的生產環境以及科學的技術方法,番茄的生長和種植過程中常常受到葉霉病影響,降低番茄的品質和產量。本文針對番茄葉霉病的發病條件及防治方法進行分析,了解番茄葉霉病的發病癥狀,針對番茄葉霉病的發生給予科學地防治對策,保證番茄種植的經濟效益。
一、番茄葉霉病的發生原因及發病癥狀
我國市場上的番茄供應大多都是大棚種植的番茄,在夏季高溫多雨的天氣中,大棚通風不暢通,高溫高濕的環境為番茄葉霉病的發生提供了可能,造成番茄的品質和產量下滑。另外由于番茄在生長中缺乏有效的肥料,導致番茄植株生長缺乏一定的營養成分,番茄種植密度過大,導致田間的通風環境變差,這些都會加速番茄葉霉病的發生。番茄葉霉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也危害莖、花和果實。葉片染病,葉面出現不規則形或橢圓形淡黃色褪綠斑,葉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層,后霉層變為灰褐色絨狀,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條件適宜時,病斑正面也可長出黑霉,隨病情擴展,葉片由下向上逐漸卷曲,植株呈黃褐色干枯。果實染病,果面附近或蛤面形成黑色圓形或不規則形斑塊,硬化凹陷,不能食用。嫩莖或果柄染病,癥狀與葉片類似。番茄葉霉病的發生主要影響番茄的葉片,嚴重的也會促使番茄莖部、花果等都會受到嚴重影。在感染番茄葉霉病初期,番茄葉片會出現微黃色斑點,隨著病情的嚴重斑點也會進一步擴大,導致番茄的葉片呈現灰白色的霉層,隨后灰白色的煤層會逐步變為黑褐色,最后造成番茄植株的干枯。
二、番茄葉霉病的發病條件和發病規律
番茄葉霉病的發生往往主要受高溫高濕的環境所影響,同時植株茂盛田間的通風不暢通,會加重番茄葉霉病的病情,從我國多年番茄的種植經驗來看,番茄葉霉病主要發生在秋季大棚當中,露地感染番茄葉霉病的機會比較小。番茄葉霉病主要是由于真菌病害所引起,菌絲體遺留在番茄果實當中,在種皮內進行越冬,隨著環境條件的改善會滋生真菌孢子,借助水源以及氣流等進行傳播和擴散。病菌主要以菌絲體或菌絲塊在病株殘體內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或以菌絲體在種皮內越冬。翌年環境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從葉背的氣孔侵入,還可從萼片、花梗等部分侵入,并進入子房,潛伏在種皮上。病菌喜高溫、高濕環境,發病最適氣候條件為溫度20~25℃,相對濕度95%以上。主要發病盛期為春季3~7月和秋季9~11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開花結果期。多年連作、排水不暢、通風不良、田間過于郁閉、空氣濕度大的田塊發病較重。年度間早春低溫多雨、連續陰雨或梅雨多雨的年份發病重。秋季晚秋溫度偏高、多雨的年份發病重。
三、番茄葉霉病的防治對策和方法
1、科學選種以及種子處理
在番茄的種植和栽培中農業生產人員要樹立科學的病蟲害認知,了解番茄栽培和種植的技術要點,科學進行番茄的種子培育和處理。要重點關注番茄種子的選用,積極選擇抗病性強的番茄種子,在種植之前要對番茄種子進行浸種消毒,利用高錳酸鉀溶液等進行浸泡,將種子曬干后再進行催芽和播種。除此之外,在播種前要對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深翻,減少各種病害的發生幾率,營造安全穩定的土壤環境,以此來保證番茄種植的高產和穩產。
2、做好科學的通風和澆水
由于番茄葉霉病的發生主要由于高溫高濕的生長環境,因此針對番茄的管理要切實做好通風和科學灌溉工作,在番茄的生長過程中要有效控制澆水量,澆水后要及時進行大棚的通風,澆水要盡可能的在上午進行,可以利用地膜下滲水的方式進行灌溉,這可以有效避免澆水過量所導致的番茄葉霉病。一旦在田間發現病株要及時處理,將病株集中銷毀或者深埋,避免番茄葉霉病的進一步擴散,加重番茄種植的損失。
3、科學利用藥物防治
在番茄稻栽培和種植中葉霉病的發病風險比較高,因此要利用科學的藥物進行防治,一旦感染番茄葉霉病可以積極利用國光腐霉利、多抗霉素以及苯醚甲環唑等藥物進行治療,噴灑番茄的葉片,有效控制番茄葉霉病的病情,以此來降低番茄栽培和種植的損失。
4、有效的田間管理
番茄的栽培和種植要切實優化田間管理,做好科學施肥工作,番茄的栽培避免施加過度的氮肥,要利用鉀肥來提供有效的營養成分,避免番茄植株生長過旺,同時在田間的管理中要定期清理番茄植株的老葉和黃葉,做好田間的通風通光工作,根據番茄的生長習性進行科學管理,不僅可以有效防范番茄葉霉病的發生,同時也可以提高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綜上所述,番茄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蔬菜,番茄的供應對于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尤為重要,目前我國番茄的栽培常常受到葉霉病的影響,給番茄的種植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在此背景下農業生產者還需要重點關注番茄葉霉病,了解番茄葉霉病的發病原因以及發病條件,采取科學的種植經驗和技術方法預防番茄葉霉病。
(作者單位:151700黑龍江省明水縣雙興鎮農牧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