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鈞
當前,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帶動出現大量的農業種植(養殖)公司、農業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園區規模和規劃標準也有較大提高。前些年在園區規劃設計建設中甚至出現豪華大棚房,偏離農業生產使用方向,被拆除復耕,個別出現少許偏差的農業園區也在大棚房改造中也遭受較大損失。所以在園區設計建造和運行中都避免不了要多關注國家農業政策,多了解農業發展方向,多方面了解當地的農業現狀,在農業種植(養殖)產前、產中、產后及早做好計劃設計,避免出現方向性錯誤,目的性偏差及農事操作人員配套不完備,達不到農業質量高標準、產出高效益。
一、需要關注配備三師、一“兵團”
1、會計師
農業園區的建設不論規模大小,自始至終都要牽扯到資金運營工作。其中包括投入資金概算,土地投資、建設投資、設備投資、用工投資、農業投入品投資等等,同時還有設備等使用年限及折舊率、農業收益率等,詳細的預算和精細的計算可在平時工作中減少投資,使農業收益最大化。同時可為企業領導人提供數據資料,優化企業思想,拓寬農業生產渠道,增加農業收益。
2、農藝師(畜牧獸醫師)
涉農企業和農業合作社不像是家庭農場,原來有一定的種植(養殖)基礎,企業或者合作社主要領導人原來可能沒有涉入過農業生產,生產技術和經驗不足。這就必須要有專業技術導入,加強技術力量的配套,在農業生產中發揮技術優勢,達到合適的收益。比如:農業種植產前優化(土壤改良、作物品種的引進、效益預測)、產中保障(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產后流通(平臺對接、產品品質保障等),避免生產中出現大的問題和農產品的不合格現象發生,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打下良好基礎。
3、機械師
大面積、大范圍的農業作業一定要有農業機械配備,甚至農業機械自動化。這就迫切需要機械師、電腦工程師的參與。通過機械化操作去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和達到農業生產的標準化。
4、一兵團
要達到農業生產精細化、標準化必須有一個固定的農業生產“兵團”。通過“兵團”人員的團結配合達到一種和諧優良合作模式,在農業生產產業鏈中把各自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熟練的人工操作也是降低生產成本和農業標準化生產的一個途徑,通過平時的培訓、合作磨合,形成一種固定的生產流程模式。
二、園區規劃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注重地理優勢
農業園區建設必須要考慮到地理優勢,如山區可考慮生態旅游業發展,按照習總青山綠水要求在不破壞自然和諧的情況下按照生物鏈方式進行果樹等產業設計,做到投入小,環環配套加工,延長產業鏈條,產生合理效益。特別要注重生態效益的最大。
2、注重區位優勢
在園區建設中要考慮區位優勢,一些園區地處郊區可按照都市旅游農業設計,在禮拜天、節假日本照農業觀光園、農業知識科普宣傳園等設計,考慮大中小學生和市民適度參加農事活動、采摘等。
3、注重氣候優勢
比如我們中原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優勢明顯。可采取溫室、大鵬等設施達到四季果蔬優勢供應。這就可以考慮設施農業的發展,通過設施農業達到果蔬的長期供應。
4、注重產品優勢
全國范圍內優勢產品很多,地標產品比如五常大米、鐵棍山藥、信陽綠茶等等。在園區設計中要注重加入這些優勢產品,它是不用廣告費用的廣告,可提升園區廣告效果,產生良好效應。
5、注重土地資源優勢
河南省地處中原,土地資源豐富,土地平整,地力條件很好,在園區規劃設計中要注重大規模主栽作物的種植。比如適宜小麥、花生、馬鈴薯等作物大規模機械操作。
6、注重“短平快”項目引進和發展
園區設計一般都抱有“百年園區”建設的決心,在建設初期有的甚至不計成本投入,加快工程進度,只為盡快生產產品。農產品的生產有一定的周期,在無準備的情況下冒然“殺入”,可能會造成長期資金投入的跟不上節奏。所以要注重篩選一些“短平快”的項目去適時配合,通過產出效益配和長遠投資計劃,以低效益、穩效益帶動高效益的發展。
三、農產品質量檢測和產品流通
園區注重的農產品產量、質量和產品生產效益,在大規模農業生產中需要更多關注下面問題:
1、農產品質量檢測和種植記錄完善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政府和廣大群眾所關注的熱點問題,產品的追溯制度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問題。以前的產品檢測沒有過多關注到直接農產品的質量,在以后的檢測中更多的會涉及到農產品的基礎監測。不只是農產品農業殘留,甚至嘔吐物、重金屬等在植株中的殘留。所以在農業投入品(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要下足功夫,做好努力。同時注重培養自檢人員,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加強種植記錄完善和產品階段自我檢測,以應對農產品流通追溯的需要。
2、產品鏈條的延長
農產品的效益在產品鏈條的延伸中可得到充分體現。合格農產品在產品流通中可通過簡單加工(如綠色小麥加工成綠色面粉,稻谷加工成稻米等)即可增加產品附加值。如果能進一步去把產業精細化發展,如大豆加工成各種副產品,紅薯科加工成粉面、粉條等等,則可有更多附加產品出現,產生更大經濟效益。同時副產品如紅薯提取粉面以后可飼養牲畜,使鏈條加長,產業聯合,產生綜合效益。
3、注重聯合農業大平臺
當地的產業資源需要全國市場的融合連接,和大平臺的對接及訂單農業的生產是下一步農業園區發展所必須考慮的問題。當地的優勢資源在全國市場中或可占到一席之位是各個園區發展的必經途徑。中原地帶可進行大規模農作物生產,但是地方市場不能滿足產品流通需要。比如馬鈴薯生產畝產可達幾噸,在蔬菜市場流通中作為菜蔬應用不能適應產業發展,這就需要聯系馬鈴薯加工企業拓寬產品的流通渠道。一方面體現產品價值,一方面保障群眾收益,提高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4、配套農業保險,增加生產保障
農業生產自然災害等不確定因素很多,任意一方面都可導致生產產量、產品品質降低,甚至絕產。加強農業生產保障是一種必須的保護。所以要注重和保險公司的合作,積極加入配套農業保險,不失是一種最后的防護保障。
(作者單位:467000河南省平頂山市湛河區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