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君英

為了掌握施藥機械作業時對小麥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采用兩種施藥機械對不同種植模式下小麥產量損失進行了試驗,總結如下:
1、試驗地基本情況
該試驗設立在滑縣留固鎮東街村耿愛麗流轉地內,種植作物為小麥,地勢平坦廣闊,粘壤土,肥力中上等,適宜開展專業化防治;小麥10月12日播種,品種為包衣種矮抗58,播量為13公斤,施肥、澆水等田間管理一致。
2、試驗設計與安排
(1)試驗機械的選擇
①東方紅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北京豐茂植保機械有限公司生產,型號3WX-280H)
②懸掛式噴桿噴霧機(帶噴槍),(型號3WX300)
(2)小區安排
試驗共設3個小區,其中常規種植模式小區2個,寬窄行種植(留作業道)1個,每個小區面積3畝,不設重復,小區之間設1米保護行。各處理小區分別為:
處理1:常規種植模式采用東方紅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施藥;
處理2:寬窄行種植模式采用東方紅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施藥;
處理3:常規種植模式采用懸掛式噴桿噴霧機(帶噴槍)施藥。
3、施藥方法
(1)施藥時間與次數
試驗小區根據小麥病蟲草害發生情況,使用不同施藥機械適時進行防治;2018年12月11日對試驗小區噴施了75%苯磺隆干懸浮劑進行防除麥田雜草,每畝用量1.8克;2019年5月7日噴施了蚜螨凈與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混合藥液防治麥蚜和白粉病,其中蚜螨凈畝用量60毫升,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畝用量60克;小麥整個生育期總共施藥2次。
(2)噴藥方法
使用東方紅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和懸掛式噴桿噴霧機(帶噴槍)噴藥時壓力表均設在2.0,行走速度為31米/分鐘。
(3)施藥氣象條件
第一次施藥當天天氣晴好,微風,氣溫在-2至10度之間;第二次施藥當天天氣晴,微風,氣溫在15至25度之間。
4、調查方法
第一次施藥后30天及小麥返青期(3月12日)調查小麥生長發育情況,查看各個試驗小區小麥損傷情況;第二次施藥后33天(6月9日),對各個試驗小區量取一定面積調查小麥損傷株數,記錄損傷程度,計算損傷比例;同時對試驗區進行產量調查,方法為:
(1)畝穗數,每小區查3點,每點1米雙行,計算畝穗數。
(2)穗粒數,每小區查2點,每點隨機取10穗數出每穗粒數。
(3)千粒重,對碾壓倒伏小麥和正常生長小麥分別取樣,曬干后,混勻樣品和分樣后任取1000粒程其重量,以兩次重量不相差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時為準。
5、結果與分析
(1)施藥機械在苗期施藥對小麥生長的影響
第一次施藥即在小麥苗期使用,即使對小麥進行了碾壓,施藥后30天、小麥返青期、小麥生長中后期及小麥產量結構均無影響。
(2)施藥機械在小麥中后期施藥對小麥損傷情況
第二次施藥即在小麥灌漿期使用對小麥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傷;使用懸掛式噴桿噴霧機(帶噴槍)施藥則無損傷。其中使用東方紅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施藥在常規種植模式下小麥損傷程度最重,損傷株率為4.07%,損傷株千粒重為29.5克,較正常植株千粒重減37.1%;其次使用東方紅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施藥在寬窄行種植模式下小麥損傷株率為1.12%,損傷株千粒重為32.7克,較正常植株千粒重減23.6%。
(3)各試驗區小麥產量情況
通過對各試驗區小麥三要素調查,使用懸掛式噴桿噴霧機(帶噴槍)施藥在常規種植模式下小麥產量最高,畝產量達502.92公斤;其次為使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施藥在常規種植模式下的小麥,畝產量489.17公斤;使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施藥在寬窄行種植模式下小麥產量最低,畝產量485.66公斤。
(4)各試驗區小麥產量損失情況(詳見附表)
第二次施藥即在小麥灌漿期使用,減產主要表現碾壓損傷的植株,造成千粒重減少。使用東方紅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施藥在常規種植模式下小麥產量損失最大,畝減產7.83公斤,減產率1.60%;畝產量為481.34公斤,較使用懸掛式噴桿噴霧機施藥在常規種植模式下小麥產量502.92公斤減21.58公斤,減4.29%。使用東方紅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施藥在寬窄行種植模式下小麥產量損失次之,畝減產1.38公斤,減產率0.28%;畝產量為484.28公斤,較使用懸掛式噴桿噴霧機施藥在常規種植模式下小麥產量502.92公斤減18.64公斤,減3.71%。
6、結論
通過對試驗結果分析,可以看出使用懸掛式噴桿噴霧機施藥對小麥生長及產量無影響,東方紅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施藥在不同種植模式下對小麥產量存在不同程度減產,但在寬窄行種植模式下小麥減產低,僅0.28%,在改變當前常規種植模式的情況下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456400 河南省滑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