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娟
小麥是我國的一種重要農業作物,種植區域廣、產量大,其產量和品質對我國經濟建設以及人民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然而,由于小麥的病蟲害種類多、分布廣、危害大,每年都給小麥生產造成很大的損失,有時也會影響農業生產的質量和農戶的經濟效益。因此,做好小麥蟲害的防治工作,是確保小麥苗全、苗壯,奪取小麥豐產、豐收的重要保證。本文主要介紹了幾種小麥害蟲的危害特點及防治方式,旨在為小麥大田生產提供指導,為確保小麥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1、小麥蟲害產生的原因
小麥蚜蟲、麥蜘蛛、小麥吸漿蟲、小麥粘蟲等都是常見的小麥害蟲。夏季是蟲類繁殖的高峰階段,如果不及時清理害蟲,會對小麥的品質造成嚴重影響。小麥病蟲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控制措施不當,小麥生長土壤的質量問題等。蟲害的傳播范圍廣,速度快,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防治。
2、小麥蟲害的種類及防治
(1)小麥蚜蟲
①危害特點
蚜蟲病是小麥病蟲種類中比較常見的一類。這類害蟲最大的特點就是啃咬小麥葉片的幼嫩部分為食,而小麥被啃食掉營養部分以后,養分補給缺失,嚴重影響小麥的健康生長。小麥的抽穗灌漿期是蚜蟲的快速繁殖階段,此時若小麥遭受蚜蟲啃食,咬食部位會出現枯斑,影響小麥的正常光合作用,威脅小麥的生長,嚴重時會導致小麥產量下滑,整體質量低下。
②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調整作物布局。在西北麥二叉蚜和黃矮病發生流行區,應該縮減冬小麥的栽培面積;在南方禾縊管蚜發生嚴重地區,應該減少秋玉米的種植,切斷蚜蟲的中間寄主,減輕蚜蟲的危害;在華北地區提倡冬小麥和油菜、綠肥間作,對保護利用麥蚜天敵資源、控制蚜害有很好的效果。
化學防治:用70%吡蟲啉或60%高巧種子處理懸浮劑60~180g,加入10升水,100kg小麥種子浸泡,攤開晾曬后再進行播種。還可采用噴霧法防治蚜蟲。用10%吡蟲啉,或50%抗蚜霧可濕性粉劑150~225g/hm2,或3%啶蟲脒乳油375ml/hm2,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450ml/hm2,或1.8%阿維菌素乳油105~150ml/hm2,加入水750kg/hm2,對小麥進行噴霧殺蟲。小麥揚花后至灌漿期間,蚜蟲的數量上升迅速,危害嚴重,應該根據時間盡早撒藥控制。
生物防治:選用對天敵具有保護作用的藥劑,如選用0.2%苦參堿(克蚜素)水劑400倍液,或殺蚜霉素(孢子含量200萬個/毫升)250倍液、50%辟蚜霧(抗蚜威)1500倍液噴霧。同時,充分利用瓢蟲、食蚜蠅、草蛉、蚜繭蜂、蜘蛛等天敵的自然控害作用
(2)麥蜘蛛
①危害特點
在春季和秋季,麥蜘蛛于用刺狀的口器穿刺植物組織,吸取小麥植物汁液,受損的小麥葉片先變成白色斑點,然后變成黃色。輕則影響小麥生長,造成小麥矮小,麥穗變少麥粒變輕,重則整株干枯死亡。在植物嚴重受損后,抗逆性顯著降低。
②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在紅蜘蛛的潛伏期掃動麥株,使紅蜘蛛落于地面,然后進行田間灌水,使其被泥水粘與地表。早春中耕,秋后深耕,輪作倒茬,減少蟲源;施肥多施磷鉀肥,及時將田間雜草除掉。
化學防治:選用1.8%蟲螨克五千到六千倍液,早晚噴灑,均勻勻速地將藥劑噴灑到小麥正反面。
(3)小麥吸漿蟲
①危害特點
近年來,小麥產量和品質的不斷提高,水肥條件的不斷改善,使小麥吸漿蟲發生范圍不斷擴大,發生的程度也在增加,這對小麥的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小麥吸漿蟲的幼蟲在麥穗穎殼內危害花器并且吸食嫩籽粒的漿液造成秕粒,從而大大降低了小麥的產量,一般減產20%~30%,嚴重時減產會達到70%以上,甚至絕收。
②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首先是抗蟲品種的選擇,抗蟲品種的選育是治理吸漿蟲最有效的方法。二是實行輪作換茬。小麥吸漿蟲的寄主范圍很狹窄,小麥和雙子葉作物、大蒜或水稻的輪作可以大大降低風險,同時,不進行春季灌溉,實施水地旱管灌溉也可以有效減少吸漿蟲的蟲源化蛹。
化學防治:吸漿蟲越冬幼蟲會在小麥處于拔節盛期至抽穗前出土化蛹,可用50%辛硫磷乳油2250ml/hm2,加水45L/hm2,噴拌在300kg/hm2細土中制成毒土,順壟撒在地面,邊中耕邊將毒土混入表土層。在小麥抽穗至揚花盛期,1hm2可用40.7%樂斯本或50%辛硫磷乳油600~750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或2.5%溴氰菊酯乳油225~300ml,加水750kg進行噴霧,小麥蚜蟲和食葉害蟲都很有效。
(4)小麥粘蟲
①危害特點
粘蟲是一種遠距離遷飛危害的“暴發性”害蟲,大爆發時幼蟲成群遷移,所遇的綠色作物幾乎被掠食一空,造成作物大幅度減產,甚至絕收。粘蟲的成蟲晝伏夜出,大多在小麥中下部枯黃葉尖、葉鞘內產卵。幼蟲多在夜晚活動,喜歡吃禾本科作物和雜草,幼蟲取食葉片,食量逐齡增長,如不防治將損失慘重。
②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為消滅大量越冬粘蟲,可以結合各項農事活動以防治小麥粘蟲,如清理稻草垛,鏟草堆肥,修理田埂,清除田間水稻根茬,從而減少它們產卵的機會。
物理防治:利用成蟲的產卵習性,1hm2麥田插楊樹枝把或稻草把、谷草把300~750個引誘粘蟲產卵,每天日出前用塑料袋套上枝把,搖動收集成蟲,然后殺死。每兩到五天更換新草把,換下的草把要集中燒毀。也可以用黑光燈、糖醋盆、頻振式殺蟲燈等誘殺成蟲。
化學防治:當麥田有25~30頭/m2粘蟲幼蟲時,1hm2選用25%快殺靈乳油600~900ml,或25%滅幼脲3號懸浮劑450~600g,或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50~900ml,對水750kg噴霧。均勻周到地噴灑藥劑,田間地頭、路邊的雜草也要噴到。
總之,小麥蟲害防治是小麥種植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工程,要根據病害現象判斷病蟲害種類,并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合理防蟲治蟲,科學種植小麥,確保小麥的產量和質量。
(作者單位:276317山東省沂南縣銅井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