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學武
在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中不但要安全使用低毒高效的農藥,更要依賴科學合理的施藥方式及高效植保機械的正確使用、推廣。傳統施藥方式以人工操作地面的噴藥設施為主,速度慢、效率低、人員易中毒,依靠無人機進行航空施藥是其重要補充。在多年的探索中,第一架商用植保無人機在2010年交付使用,國內植保無人機產業化的序幕自此正式拉開,分析農用植保無人機的應用優勢及途徑顯得至關重要?,F將其應用介紹如下:
一、農用植保無人機的應用優勢
對于新型航空施藥模式而言,農用植保無人機是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出明顯的優勢,主要包括:第一,效率高,因為農用植保無人機的作業效率達到20~26.67hm2/d,成功解決施藥人員短缺的問題,并且無人機風場向下,能直接把農藥吹到農作物根部、葉背面,飛行速度快,通過高濃縮藥液殺蟲,效果超過90%;第二,用藥少,因為使用高濃縮農藥,飛行時形成的旋轉氣場也有效控制藥液漂移,減少浪費,能夠節省超過30%的農藥;第三,保安全,通過人機分離和人藥分離的方式保障人員安全,加上是空中作業,不與地面接觸,避免農作物受到機械性損壞,同時保證藥液均勻分布和沉降,超細霧化加快藥液吸收,避免農藥過量、農藥污染,保護農作物安全;第四,用途廣,可以應用于施藥、授粉、航拍、測量土地、預警農業災害、獲取農田信息等,實現遙控超低空飛行,不被地形地貌限制,環境適應力很強。
二、農用植保無人機的應用途徑
1、落實農業種植應用
第一,應用于水稻種植。水稻在國內的種植面積是第二大的,自給率超過99%,然而土地分散,雖然其播種、插秧、收獲等都實現機械化,大大提高作業效率,病蟲害防治設備及技術卻相對落后,人工防治依舊占據較大比例,既浪費人力,又極易因防治延遲錯過最佳時期,降低病蟲害防治效果。在水稻產業化種植中,使用先進藥械就成為高效防治病蟲害的關鍵。在水稻成長環節,陸地機械很難下田作業,常規施藥勞動強度較大,也很難讓藥液達到植株中下部,不僅降低作業效率,也容易傷害施藥人員、自然環境。應用植保無人機就可以發揮出節省農藥、降低勞動強度、精準作業等優勢,針對水稻病蟲害實現機械化、一體化防治,同時在監測水稻的生長生理、病蟲害狀態等方面發揮關鍵性作用。
第二,應用于玉米種植。隨著環境和氣候的變化,玉米病蟲害高發,并且玉米高大密植,玉米田空氣流通性差,導致施藥條件較差,要應用無人機有效監測玉米病蟲害、自然災害等,解決施藥難題。通過無人機遙感還能獲取玉米田的紅、藍、綠彩色圖像,統計倒伏玉米、正常玉米的色彩和紋理等,在比較中區分、計算玉米倒伏的面積;對玉米螟的分布情況做出預測,建立預測模型,奠定精準施藥的基礎,在節約藥劑的同時保護環境。
第三,應用于小麥種植。盡管近年來小麥在育種、繁種、生產和推廣等方面快速發展,但面對勞動力匱乏和集約化種植的影響,防治病蟲害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直接影響小麥的品質、產量。利用無人機則能監測小麥的生長情況及病蟲害,按照其生長狀況對氮素供求情況做出判斷,在缺乏氮素的區域精準施肥。利用無人機遙感也能了解小麥育種信息,例如調查病害時通過無人機的數字圖像、高光譜數據融合,掌握全蝕病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分級。還可以監測條銹病,提高防治效果?,F如今農用植保無人機在小麥種植中發揮獨特優勢,在施藥環節的應用也日益普遍,特別是以一噴三防技術為指導實現大規模噴藥作業,只需2min時間就能完成667m2麥田的噴藥作業,保障豐收。
2、研究實際應用效果
對于農用植保無人機的實際應用,有關部門要不斷增進和無人機生產商以及植保部門之間的合作,主動針對無人機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效果進行專題討論,從無人機的飛行速度、飛行高度、氣流、農作物生長周期等方面展開分析,將其和常規化的施藥流程做比較,進一步優化無人機的各項參數,使農用植保無人機的應用更有效、更高效。
3、加大研發創新力度
無人機生產商和有關部門要加大新型機具研發力度,研發專用噴頭,提高農用植保無人機的作業效果。因為無人機盡管是植保工作的載體,但其操作、維修、保養等都需要掌握一定技術和技能的人去完成,所以要制定無人機創新發展模式,針對農用植保無人機技術加大宣傳引導力度,按照各地區的農業種植需求加大扶持力度,從而鼓勵種植大戶響應號召,統一管理無人機、統一進行施藥作業,提高植保效率。按照農業植保需求,還應大力研制環保飛防專用的生物性農藥,盡可能減少農藥殘留,保證生產高品質農作物。
綜上所述,農用植保無人機和傳統施藥方式相比優勢顯著,對不同區域、不同地塊以及不同農作物等均有較強的適應性。隨著目前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人們對改善勞動環境的需求越來越嚴格,農用植保無人機面臨的需求越來越大,只有將其充分應用于農作物種植,并加強對其應用效果和技術創新的研究,才能最大限度發揮農用無人機的優勢,不斷提升植保水平。
(作者單位:453300河南省封丘縣扶貧開發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