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麥提艾力·圖爾蓀尼亞孜
草原獎補機制是指從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出發,倡導廣大農牧民愛護、珍惜、節約草原資源,并以“誰受益,誰補償”、“誰破壞,誰補償”為基本原則而形成的生態——經濟獎勵和補償機制。該機制的實施不僅具有良好生態價值與社會價值,還有著不容忽視的經濟價值,主要通過同時促進牧民飼養牲畜數量和飼草料供應增加的方式帶來直接與間接經濟價值。落實草原獎補機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助力農牧民增收。
一、堅持基本原則
要想真正有效落實草原獎補機制,必須堅持相應的基本原則,才能兼顧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實現與協調發展。首先應當堅持的是保護生態、綠色發展原則。草原獎補機制提出的初衷便在于改善草原生態環境,為草原畜牧業的長效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并以此為基礎助力農牧民增收,因而在落實該機制時一定要將保護和恢復草原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應當堅持的事政策穩定、持續推進原則。草原獎補機制的落實需要長時間工作支持,農牧民增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基于科學方法循序漸進才能取得良好成效。然后應當堅持草原獎補和精準扶貧相結合的原則。在落實草原獎補機制和政策時適當向貧困地區傾斜,優先發揮草原獎補機制的扶貧作用,助力農牧民增收。最后需要堅持的是機制落實與改革深化相結合的原則。以草原獎補機制為契機,助力牧區改革推進與深化,為草原確權承包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并未草原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帶來全新動力。
二、合理調整補償金發放時限
補償金是落實草原獎補機制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直接關系到廣大農牧民的生產發展情況。只有科學、及時地發放補償金,才能真正幫助農牧民緩解生產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從而助推草原農牧業穩定發展,將助力農牧民增收落實到實處,同時充分發揮草原獎補政策的精準扶貧作用。對此,相關部門應當對當地草原實際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廣泛了解廣大農牧民實際需求,結合地方農牧業生產特征、自然條件限制等因素,明確牧民最需要資金的時機。由于冬季結束后將迎來一年中農牧業生產最繁忙的階段,此時農牧民需要大量資金,因此可以將補償金發放時間確定為2月底或3月初,而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讓草原獎補機制的落實能夠真正為農牧民解決農牧業生產方面的燃眉之急。另外還應當優化補償金發放流程,完善相應的操作規范和監管制度,務必要確保補償金及時發放,不能出現拖延甚至不發的情況。
三、靈活調整補償標準
靈活調整補償標準是高效落實草原獎補機制的重要手段。實施草原獎補機制意味著農牧民會因為禁牧、限牧等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和草原資源的政策,影響相應的農牧業生產和發展,從而受到一定的經濟損失。不過在不同情況下,農牧民受到的損失并不完全相同。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因地制宜地進行深入研究,準確把握草原獎補機制落實區域的經濟基本情況,同時結合當年草原生態恢復情況以及農牧民經濟損失情況,靈活調整補償標準。如果草原生態恢復情況良好,可以適當放寬禁牧、限牧政策并增大載畜量,鼓勵農牧民養殖增產,推動農牧業生產水平提升,并適當減少補助金;而遭遇氣候惡劣、干旱等情況時,草原生態恢復速度減慢,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收縮政策,嚴格限制載畜量,并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補助金以補助廣大農牧民。
四、重視良種補助并推廣科學養殖
如果僅僅依靠禁牧限牧政策以及發放補助獎勵金的方式實施草原獎補機制機制,那么對助力農牧民增收的作用基本難以得到充分體現。只有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在縮減生產成本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益,盡量實現利潤最大化,才能有效實現助力農牧民增收。具體落實到實踐操作中,則應當重視良種補助并推廣科學養殖。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鼓勵和引導廣大農牧民引進推薦的良種牲畜,同時給予相應補貼。同時積極推廣科學養殖,打造高素質專業團隊,深入基層指導農牧業生產,促使廣大農牧民形成科學養殖意識,掌握科學養殖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在充分落實草原獎補機制的同時,以有限的資源促進生產效益提升,為農牧民收入的增加提供可靠渠道。
五、加強草原監測
草原獎補機制的落實必須以草原生態恢復情況為重要基礎,才能制定相應的補償標準,同時構建動態化地獎補政策,真正做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實現。對此,相關部門應當全面開展草原生態恢復和效益監測工作,積極建設固定監測點,不斷完善監測方案與技術,培養高素質專業隊伍,明確監測流程與管理機制,制定相應指標并定期編制報告,從而客觀、準確掌握草原生態恢復情況。以草原恢復情況為基礎,科學構建動態化地草原獎補機制,能過為相關工作的高水平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六、完善監管體系
為了確保補償金的管理、使用、發放等完全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切實滿足廣大農牧民需要,必須完善相應的監管體系,提高補償金管理的公開性與透明性。一方面需要重點針對相關部門制定完善的監管機制。對補償金的劃撥、管理、確定及發放等進行全流程監管,健全監管結構與制度,大力落實監管工作,明確相關責任與權力,一旦發現違規、違法操作情況,應當及時進行嚴肅處理。另一方面則需要加大對農牧民使用補償金情況進行監管。在發放補償金后,需要做好相應的跟蹤調查工作,確保農牧民將補償金用于生產生活,而非隨意揮霍,杜絕胡亂浪費。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政府可以通過直接發放物資的形式落實草原獎補機制,同時加強監管,完善相應的懲罰機制,務必要引導廣大農牧民合理利用補償金,推動農牧業產業化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穩定發展。
綜上可知,草原獎補機制的有效落實能夠充分起到草原生態保護作用,同時還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做好草原生態獎補相關工作,科學引導、管理和監督,以保護草原生態系統為前提,以推動農牧業產業化發展為方向,助力農牧民增收,是充分發揮草原獎補機制優勢的有效方式。
(作者單位:848500新疆民豐縣林業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