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儒
生態農業是將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現代管理手段、傳統農業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有效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效提高,在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下,生態農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了確保其與時代的發展需求相符,需要優化生態農業的資源配置,突破傳統發展格局,實現農業經濟的創新發展?;诖耍疚闹饕獙沙掷m發展視角下農業經濟發展路徑進行探究,以供有關人士參考。
1、生態農業在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
生態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在農業發展模式上具有開放性、穩定性、多樣性、高效性的特點,發展大田種植與林業、牧業、漁業相結合的產業模式,從而在生態、經濟上形成良性循環,實現綜合產力的全面提高,并且在地域遼闊、自然條件、社會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的地區,可以借鑒傳統農業的經驗,結合先進的科技手段,使得農業生產呈現出生態模式、生態工程多樣化的特點,使得各區域可以充分發揮其優勢特色,確保當地產業可以以實際社會需求為依據均進行協調發展。除此之外,生態農業的經濟增值可以在物質循環、系列化加工等因素的影響下,確保廢棄物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從而減少農業的生產成本。另外,生態農業中提倡綠色農業,減少農業技術所造成的污染,更好的維持生態平衡性,以此來提高農產品質量與安全,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目前的情況看,生態農業作為農業生產的重大變革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影響,因此當前需要總結生態農業的優勢與特點,提出科學的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
2、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
(1)優化農村地區的環保體系
環保體系的完善是實現生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可以有效減輕環境的污染程度,為農村居民創建良好的生活環境?,F階段我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對農村地區的環保體系進行完善,首先需要樹立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使其認識到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具體當地政府可以利用地方媒體、官網、報紙、廣播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對農村地區的居民進行環保宣教,從而消除其以經濟效益為主的農業發展理念。其次,我國需要加強立法監督,不僅要實行計劃生育,避免人口數量過多引起的耕地數量減少,還要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上加強立法、執法力度,對惡意破壞生態環境的個人與企業需要進行嚴厲的處罰。
(2)加大生態農業發展的金融支持
生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投融機制的創新,金融支持可以為生態農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當前,需要對資本型市場進行培養,使得風險投資市場、信用擔保機構得以發展,與此同時要對商行信貸風險的分散機構進行完善,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投資商。除此之外,需要擴展資金來源,創建多種投資、融資的方式,并且要制定相關優惠政策與法律制度,為農業生態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投資、貸款渠道。除此之外,我國需要推進金融業的發展,實現其服務水平的提高,當前可以大力引進境外金融機構,在生態農業發展的集中地區構建分支機構、辦事處,確保中小型金融體系、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性,并且在信息化時代下,需要引進高端的電子化技術以及金融人才,實現投融資環境的優化。
(3)提高農業生態的生產水平
現階段農業生態經濟想要達到可持續發展這一目的,需要掌握生態學的農業發展原則,秉承著因地制宜的理念,對農業生態結構進行優化,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具體當地應該依據地區優勢來進行產品升級,例如,在水資源豐富的環境下,可以促進水產品發展,確保水產業實現現代化的發展。除此之外,在產品發展中需要完善相關的配套體系,如信息體系、市場體系、質量標準體系等。信息體系:在21世紀,信息化技術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當前在生態農業中需要利用信息化技術建設水產品網,實現信息的高效傳遞,并且需要在生態農業經濟區創建信息管理人員,承擔信息收集、信息傳遞的職責,并將有價值的信息內容應用在產品研發、科技研發中,從而有效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市場體系:市場是連接產品銷售、產品生產的紐帶,所以需要將農業生態經濟區的各級批發市場聯合起來,不斷拓展境內、境外市場。質量標準體系:產品出口會加劇貿易壁壘,所以當前需要提高產品質量,確保其具有完全、綠色、無公害的特點,為了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要求,應對產品質量標準進行制定,構建產品質量監測機制。
(4)開發綠色農業與生態旅游
在政府主導下開發綠色農業、生態旅游時,首先需要詳細劃分目標市場,對項目制定進行科學設計,使其完全滿足顧客的需求,現階段在對生產旅游、綠色農業產品進行開發時,要確保其具有風格多樣、內容豐富、風格迥異的特點,以此來吸引游客的目光。在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人們工作壓力較大,所以需要在自然風光中放松身心,這時在開發生態旅游產品時,就需要保持其原生態的自然氣息。其次,綠色農業以及生態旅游產品應具有特色化,農村地區在建設旅游品牌時,可以開展吃原生態食品、采摘農作物果實、釣魚等旅游模式,并且應該不斷隨著時代的變革創新旅游項目,提高其在生態旅游市場中所占的份額。最后需要完善相應的設施服務,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的發展需要有農業部門、旅游部門、衛生部門、交通部門等進行協力工作,針對前往農村觀光的游客來講,其主要目的是享受農村新鮮的空氣,所以對住宿設施、餐飲設施的要求不高,應著重改善交通設施,為游客出行、居民生活帶來便利。
綜上所述,生態農業經濟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指導下,需要采用優化農村地區的環保體系、加大生態農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提高農業生態的生產水平、開發綠色農業與生態旅游等策略推動生態農業的經濟建設,實現生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作者單位:024300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農牧局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