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農村三資是指農村集體的資產、資源和資金,農村三資是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是促進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推動鄉鎮農經站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基層政府工作的重難點。農村三資是農村集體成員所有,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科學合理的規范三資管理是我國農村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加強對農村三資管理的認識程度
首先應提高服務意識加大宣傳的力度,積極改善農村政治環境。作為推動鄉鎮農經站建設的重要組成,三資管理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需要有較高的政治認識。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政治素養。其次應加強對三資管理的重視,由紀檢監察局、各鄉鎮黨委、鄉鎮資源管理人員。村書記等成立指揮部,保證農村三資管理的有效開展。最后應認真履行職責,落實相關制度。開展三資管理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積極幫助村委解決遇到的問題,注重實踐總結。
二、健全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制度
首先需要制定資產清查制度,通過調查、清理、核實等工作全面掌握資產的實際情況,并對其做好科學的價值評估,做好產權界定、糾紛處理、經營合同歸檔等工作。開展清查工作時,遵循賬實相符,通過認真核確定結果。當發現有盤虧、盤贏情況需要查明緣由,并結合實際情況對資產結構進行調整。其次需要制定完善的臺賬制度,統計農村集體所有房屋建筑、機械設備等等,根據其類別設立賬戶,針對資產變動的情況應及時記錄,需要報廢處理的應依法進行報廢處理。在資產評價中,需要通過具備相關資質的單位進行,然后通過會議形式確定評估結果。再次制定資產承包、轉讓等制度,先將需要轉讓、租賃以及承包資產做好詳細的計劃,明確資產數量、合同、條件以及價格等等,并將其進行公開。最后針對集體建設用地方面,應對其收益設立專項管理。集體建設用地流傳收益應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水平為目的,并在此基礎上促進農村集體福利以及公益事業的發展,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嚴禁對該收益進行專項以外的挪用。
三、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農村集體資產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特點,并且容易挪用和侵占,因此要加強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制定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首先應規范會計核算問題,各個村應設立獨立的總賬和明細賬,資金使用緣由應詳細記錄,并保證數字的準確性和內容的真實性。其次應注重財務人員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的提升。村級財務人員的應用需要通過村民選舉、鄉鎮考核之后在農經站做好備案,經過這三級批準之后方可應用。同時應制定好對財務人員上崗的培訓計劃,年度考核標準等等。另外村級財務人員相對來說工作量比較大,其所得報酬與其業務量以及當前的經濟水平有偏差,這也是其缺乏工作熱情的重要原因,因此應針對村級財務人員提高相關待遇,積極探索村會計養老保險制度等,為財務人員積極工作解決后顧之憂。同時設立獎懲機制,在保證其基本報酬的基礎上,探索獎懲制度的有效措施,根據初級實際情況設立各項考核標準,不斷提升財務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最后要做好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工作,通過有效的培訓不僅提升財務人員專業能力,同時還需要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以及法規知識。將培訓工作常態化,培新的經費應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當中,確保培訓工程的順利開展。同時還應積極開展各種交流研討活動,為財務人員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在三資財務管理中,可利用一幫一的形式,讓老手指導新手借助實際案例強化新手對三資管理方面的知識。
四、健全農村三資多元化監督
第一,要加強農村三資審計監督工作。鄉鎮農經站應設立專門的審計機構,配以完善的辦公設備、專職人員等等,明確設計監督人員的職責。縣級農村三資管理部門應加強對村級財務的審計監督,包括農村集體財務和村干部經濟責任。第二,要發揮出村委與群眾的監督作用。村級監督人員需要定期監督檢查村會計機構的服務,并設立內部經營管理制度、責任制以及操作規范等。行政村應定期將村務、財務等內容對村民進行公開,讓村民明白實際情況,進而提高農民的民主意識,積極參與到三資監督當中去。同時還需要將征地補償相關費用、資產處置發包等等利用公示欄的方式展開,接受群眾的監督;村委活動中的招標、采購、項目實施、采購等等活動都應在群眾的監督下開展。第三,應發揮三資網絡平臺的監督作用。農村三資管理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工作需要,利用集中管理的模式,建立信息化系統,將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并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遠程監控和管理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將系統設置在縣級單位當中,通過縣、鎮、村共同作用實現三級聯網監督管理,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工作成本,同時還能提高實際工作效率,進而實現三資管理的制度化、透明化。信息化監管平臺的設立,不僅能促進農村三資管理更加信息化的發展,同時對提高監管力度、促進工作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強化農村三資管理是推動鄉鎮農經站建設的重要因素,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在日常工作中,應加從提高農村三資管理認識程度、健全農村三資管理制度及監督制度等方面,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464300河南省息縣農經站)